文章列表:
  • 情以感之 教以化之:音乐的雅俗问题

    汉代有关雅俗问题的音乐思想论述,可说是先秦相关问题论争的延续,其主要特点是以先秦之兴亡为史鉴,以当世之......

  • 制礼作乐 情和民乐: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春秋繁露》一书中。作为西汉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崇儒而兼......

  • 不失天情 致和为美:《淮南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为汉初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及其门客所著。该书思想以道为主,兼杂儒、法......

  • “惟君子为能知乐”

    关于《乐记》音乐思想中对“乐”的审美态度,前已有所论及。这里主要从它所提及的审美心理感受的不同层次及......

  • “德音”之乐为美

    美的本质表现在它与真善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之中。尽管《乐记》没有提出完整的真、善、美的概念,但在对“乐”......

  •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乐”在《乐记》音乐思想中,其内涵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以快乐、愉悦之情为特征的情感表现形态。所谓“乐......

  •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感(“心”)与音声(“声”“音”)的关系,是《乐记》音乐思想中发挥得较充分的一个方面。在此“心”“声”......

  • “感于物而动”

    《乐记》全文开首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

  • 美善相乐 心有征知: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荀子(约前313—前238 ),战国末期思想家,其思想来源于儒家,然有综合百家的倾向。其最主要的音乐美学论著《乐......

  • 据“三表” 论“非乐”: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与儒家在先秦被共称为“儒墨显学”......

  • 《琴况》之“和”

    《琴况》开首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

  • 审音辨志 清微淡远:宋明琴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酷好音乐,终生与琴为友。所撰《杂书琴事》,录论琴短文十则。《琴非雅声......

  • 乐崇雅和 化人教民:宋明儒家论乐

    宋明两代,传统儒学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给音乐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中和”为论——范仲淹的音......

  • 乐征盛衰 教化和情: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白居易(772—846)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白氏长庆集》(唐穆宗长庆年间编)中有较集中的反映。就白居易音乐美学的......

  • 唐代歌舞伎乐活动中产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唐代歌舞伎乐活动于宫廷音乐机构及世俗音乐生活中皆有广泛开展,在此活动中产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在有关此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