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音乐审美的日益自觉

    这一时期音乐审美的日益自觉,主要体现在阮籍的《乐论》、嵇康的《琴赋》,以及《列子》和薛易简的“琴诀”等......

  •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如上所述,嵇康在论文中,以毫不隐讳的方式提出并探讨了音乐美学中最敏感的几个问题。但是,要真正完整地了解......

  • 《声无哀乐论》剖析

    《声论》本身的命题表明,辩难的焦点集中于音声究竟有无哀乐这一中心问题上。文章通过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

  • 嵇康音乐观产生的基础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同他本人在长期音乐实践活动中持有的审美态度,以及他对音乐所作的哲学思辨的认识,......

  • 审美达意 雅琴为德:汉代琴乐美学思想

    汉代的琴乐美学思想,受到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思想的影响,因而在琴乐与社会政治兴衰、情感意志、自然数理和......

  • 北道南旖:南北风格

    语言与音乐最根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质(或音色),四方面的可辨性。复杂的是,汉......

  • 形固声变:演变方式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总结自己的毕生艺术经验,提出了京剧表演艺术中“移步不换形”的原则。其实“移步不换......

  • 神奇秘谱:文字记谱法

    中国汉字具有很强的象形意味,中国古代音乐的记谱法体系主要属于文字记谱法。欧洲文字属于抽象字母,其古代记......

  • 辨古今雅俗 求意境淡和:清代琴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清王善(活动年代在雍、乾年间)辑有《治心斋琴学练要》,该琴谱收录有琴曲三十首,其中王善自制曲七首,包括为......

  • 诠释《乐记》 编创琴歌:汪绂的音乐美学思想

    汪绂(1692—1759),初名烜。所作《〈乐记〉或问》,见其人撰著的《乐经律吕通解》一书。 汪绂终生未入仕途,以......

  • 古今、雅俗和地域音乐之论的思想

    毛奇龄(1623—1716)在《乐不分古今》文中针对当时儒者论乐往往崇雅抑俗的音乐观念,指出历史上以俗入雅的音......

  • 音律为和 自求威仪:王夫之的音乐美学思想

    王夫之(1619—1692)生逢明清交替之时,明亡不仕,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哲学著作甚丰。......

  • 《琴况》之审美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艺术美学思想中很重要的审美范畴。一般艺术理论视意境为艺术形象,是审美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

  • 琴乐诸况之联系

    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设定了琴乐审美的“二十四况”,对于这“二十四况”之间的联系,论者多有不同。这一问......

  • 《琴况》之“静”与“清”

    《琴况》中“静”况谈“静”,是由外至内、由指及声、由音及心,层层深入而展开的,可说是把握了琴艺演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