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长老是村社的象征

2023-07-05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解放前,基诺族的社会政治组织是建立在父系家长制基础上的村社长老制。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卓巴”,又叫寨父;一个“卓生”,又叫寨母。这两个人是从最早建寨的两个不同姓的氏族中推选出来的。其条件是最年长的男人来担任。这男人,即便是瞎子或聋子,没有能力担任,也不能推辞不担任。他们的职责是带领村社成员进行宗教祭祀活动,测定过年日期,测算农业生产的主要节令,指导村社成员不违农时进行农业生产。人们认为长老“卓巴”“卓生”是村社的象征。没有长老人畜就不会安宁。有的村寨,曾因为在氏族中找不到男性长者来担任“卓巴”“卓生”,因而就迁徙他地。
        基诺族各村寨间有明确的界线,凡砍地、狩猎或捕鱼都不得互相越界,村寨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小天地。村寨间立有界碑,每年都要举行立界标的仪式。这一天每家派出一人制作各种各式刀枪,按本寨东南西北四至方向,将所制作的刀枪插在与邻寨相接的边界上,做为立土地界标,象征保卫村寨安全。
        村社中除“卓巴”“卓生”外,还设有“巴努”、“生努”、“达在”、“扣普楼”和“乃厄”,人称村社“七老”。他们各司其职,如“扣普楼”是负责管理财务的,“达在”负责通讯,收款、调解纠纷,“巴努”“生努”则是卓巴、卓生的接班人和助手。
        村社建立时,先推选卓巴、卓生,然后杀一头牛,卓巴、卓生家各送一半,但前腿要送给卓巴,后腿送给卓生。
        外村人要加入本村社时,需要带上一斤米、一只鸡、一块盐巴和六片干巴,到卓巴家里煮饭,煮熟后分送给全村各家一个饭团,三小片干巴,作为加入村社的象征。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