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民俗学
我国对国外民俗研究的称谓。指站在本国立场上,以本土之外的民俗为主要对象的民俗学研究。“域外”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是作为本族国领土之外的族国或国家等。域外民俗学是建筑在对国外民俗的了解基础上的调查、记述和研究活动。我国汉魏以后,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对域外各国情况了解日深,因而逐渐出现对域外习俗的记述与探索。《魏志·倭人传》从史传的角度记述了东方的日本及其习俗。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记述了西域各国习俗。至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更重点记述了我国毗邻的柬埔寨国情与民俗。此外, 《勃海国志》、《海国图志》等也都在这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现代民俗学兴起以后,对国外民俗的研究,逐渐发展。对东亚、南亚诸国的民俗风情,多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加以记述与探索。对西方的民俗学理论和民俗现象也均以积极态度加以介绍与研究,并逐渐成为民俗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目前,域外民俗学已被人们当做国外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注意,往往纳入比较民俗学的研究之中。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