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派
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其创始人为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其代表人物还有W·福伊和B·安克曼。传播学派在反进化论学派的浪潮中诞生。这一学派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在某一地区一次产生,然后向外传播,形成一定的文化圈。传播学派强调文化现象的传播与借用的因素,反对文化进化的说法。积极主张世界文化是以埃及为中心传播开来的。英国传播学派学者G·E·史密斯根据格雷布纳的理论,发展了文化圈的学说。他将人类早期文化中心确定为尼罗河流域,主张各种文化因素源于埃及,然后传播各地。在文化圈层次上,最早是“一夫一妻外婚制文化圈”,这是原始文化圈,然后形成“父权图腾制高级狩猎者文化圈”、“母权制种植者文化圈”以及“父权制畜牧者文化圈”。以后的人类文化,是由这三个基本文化圈传播开来的。在欧洲传播学派中出现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以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民族学方法论》以及安克曼的《非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以及施密特的《南美的文化圈和文化层》为重要。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