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析音

2024-02-02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是对构成汉字的音节进行分析。或 声韵相析;或节奏快慢相析;或借用字 形。
        1.声韵,快慢相析。声韵相析是把 汉字的声母与韵母各作一个汉字分说 出来,然后再进行拼合。快慢相析是在 念读汉语时,有时会出现“急声为一,慢 声为二”的现象,用汉字把这种节奏上 的快慢标明出来,是析音的形式之一。
        48.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笄蜂,自 求辛螫。( 《诗经·颂·小毖》)
        评析 此诗是成王惩管蔡之祸而自儆。 大意是: 我要自己警惕好,谨防后患会 来到。切莫引我入歧途,自陷辛苦找烦 恼。诗中的“笄蜂”(读作“并封”)是 “并”“蜂”“慢声为二”的分音“相从” 的意思。
        49. 唐郝象贤,侍中处俊之孙,顿丘 令南容之子也。弱冠,诸友生为之字曰: “宠之”。每于容前称字,容谓之曰:“汝 朋友极贤,吾为汝设馔,可命之也。”翌 日,象贤因邀致十数人。南容引坐与之 饮,谓曰: “谚云: ‘三公后,出死狗。’ 小儿诚愚,劳诸君制字,损南容之身尚 可,岂可波及侍中也?”因泣涕。众惭而 退。“宠之”者,反语为痴种也。(《太 平广记·卷258》)
        评析 例中的“宠之”是用反切制作的 反语。先取第一字的声母与第二字的韵 母,合音为“痴”,然后颠倒成“之宠”, 依旧取第一字的声母和第二字的韵母 合音为“种”。这是诸友生嘲笑郝象贤为 “痴种”。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家伙自以为 得意,殊不知宽宏大度的南容,辞义恳 切,令他们无地自容。
        50. 先是童谣曰:“诸葛恪,芦苇单衣 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 反语石子冈也。建业南有长陵,名曰石 子冈,葬者依焉。(《三国志·吴志·诸 葛恪传》)
        评析 诸葛恪其父是诸葛亮族弟诸葛 瑾。孙权死后,在东吴主持政事。被奸 臣忌妒,陷害而死。例中的童谣就是他 的政敌所为。“成” “阁”反切合音为 “石”;“阁”“成”反切合音为“冈”。暗 指墓葬地石子冈,是诅咒诸葛恪必死。 析音析字在这里成了政治斗争,人身攻 击的工具。
        51. 古人顾亭林出外游历时,宿于好 友李天生家。因顾亭林迟迟未起,李天 生呼喝道; “顾先生,订芒矣!”顾亭林 莫名其妙。天生笑道: “你好研究古音, 难道不知道天应读 ‘订’,‘明’ 应读 ‘芒’吗?”亭林为之大笑。(《中外名人 轶事》)
        评析 取“天”的声母与“明”的韵母 拼合,即为“订”;取“明”的声母,与 “天”的韵母拼合即为“芒”。“订芒”是 “天明”的析音后的变音。李天生在这里 跟顾亭林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5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评析 《尔雅·释天》“扶摇谓之飙。例 中的“扶摇”即为“飙”的慢读。这就 是析音中的快慢相析修辞方式。我们在 读汉语时,有时会出现“急声为一”,如 “不可”读作“叵”,“何不”读作“盍”; 或 “慢声为二”的现象。此例就是将 “飙”慢读为二音。
        53. 南北朝时,任昉与何僧智谈论诗 文。何僧智吟诗一首,请任昉评价。任 昉说: “你的诗可谓高厚。”何僧智听了 大怒,道:“你竟然说我的诗像狗号!”拂 袖而去。(摘自 《语文报》)
        评析 任昉所说的高厚,是个人名,用 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意在说明何僧 智的诗不伦不类。为什么被何僧智理解 为“狗号”呢?这是“反切”在作怪。按 照反切来解释,“高厚”切的音是“狗”; 而“厚高”切的音正好是 “号”,所以 “高厚”变成了 “狗号”。反切就是析音 修辞中的声韵相析。
        54.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 《国语·吴语》)
        评析 “哗扣”是 “吼”的分音,指发 出吼声,踊跃自奋。
        55.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欲 未杀灾异,满谰诬天,是故皇天勃然发 怒。( 《汉书·谷永传》)
        评析 “满谰”是 “谩” 的分音。《说 文》: “谩,欺也。”“满谰诬天”是说欺 诬上天。
        56. 韩(侂胄)用事日久,人不能平, 又所引用,率多非类,天下大计,不复 白之上。有市井小人用片纸摹写乌贼, 出没于潮,一钱一本,以售儿童。且诵 言云: “满潮都是贼,满潮都是贼。”京 尹廉而杖之。又有卖浆者敲其盏以唤人 曰: “冷的吃一盏,冷的吃一盏。”冷谓 韩,盏谓斩也。亦遭杖。(《四朝闻见 录·戊集》
        评析 “满潮都是贼”,中的“潮”谐音 朝廷的“朝”后,又构成双关语。表面 上是指画中乌贼的图片出没于潮,实际 上是说“朝廷没有一个好人”。“冷的吃 一盏”是说韩侂胄当吃一刀,服斩刑。 “韩”“寒”同音,析意为“冷”;“盏”与 “斩”同音,造成谐音双关语。人民群众 运用析字法,曲折地表现了对反动统治 者的憎恨与不满。
        57. 那作商人妇,愁水又愁风。
        

(李白 《长干行之二》)


        评析 “那”是“奈何”的合音,合义。 这是 “急声合一”的析音现象。
        58. 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 间见之子书史中。如以“蓬”为“勃龙”, “槃” 为 “勃阑”,“铎” 为 “突落”, “叵” 为 “不可”,“团” 为 “突栾”, “钲” 为 “丁宁”, “顶” 为 “滴”, “角” 为 “矻落”,“蒲” 为 “勃卢”, “精” 为 “即零”,“螳” 为 “突郎”, “诸” 为 “之乎”,“旁” 为 “步廊”, “茨” 为 “蒺藜”,“圈” 为 “屈挛”, “锢”为“骨露”,“窠”为“窟驼”是也。 (洪迈 《客斋随笔·卷十六》)
        评析 文中所说的“切脚”,亦称为分音 和合音。其中 “叵”、“诸”、“茨”是合 二音为一音,取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 的韵母。其余都是分一音为二音,即取 本字的声母为前一字的声母,取本字的 韵母为后一字的韵母。
        59. 金蕊霞英叠彩香,
        初疑少女出兰房。
        逡巡又是一年别,
        寄语集仙呼索郎。
        

(周繇《看牡丹戏》)


        评析 诗中的 “索郎” 即指桑洛酒。 “桑”的声母,“洛”的韵母,切出来为 “索”; “洛”的声母,“桑”的韵母切出 来为“郎”。这种修辞方式属于声韵相 析,它是指汉字的声母与韵母各作为一 个汉字说出来的修辞手法。
        60. 大白东西飞正狂,
        新刍石冻杂梅香。
        诗中汉语常回避,
        尤怯花前唤索郎。
        

(段成式《怯酒赠周繇》)


        评析 “索郎”,《水经注》曰:“索郎反 语为桑洛”。索郎酒,即桑落酒。“桑 落”顺序反切为 “索”,倒序反切为 “郎”。这是析字修辞中的声韵相析法。
        61.多九公道:“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 及反切,尚且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 略识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紫衣 女子听了,望着红衣女子轻轻笑道:“若 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 吗?”红衣女子点头笑了笑,唐敖听了, 甚觉不解。( 《镜花缘》第十七回)
        评析 “吴郡大老倚闾满盈”就是“问 道于盲”的切语。“问”吴郡切;“道”大 老切; “于”倚闾切; “盲”满盈切。这 是紫衣女子运用析音修辞法嘲笑多九 公、唐敖等人。
        2. 借用字形 借用字形的前提必 须是音同或者音近,借用的字形只是表 音符号,不考虑它的字义。所以又称作 谐音析字。谐音析字又常常和双关、别 解等修辞方式结合运用。
        62. “呆会儿你先把这双紫面白底的 鞋换上。紫和白,叫白子,赶明儿抱一 群胖小子。” (冯骥才 《三寸金莲》)
        评析 “白”和“紫”与“白子”音近, 谐音取义为多子。这是析音中的谐音析 字法。
        63. 上 (高祖) 从东垣还,过赵。贯 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 心动。问曰: 县名为何? 曰: “柏人。” “柏人者迫人也。”不宿而去。(《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
        评析 汉高祖经过柏人县,突然感到莫 明的危险。匆忙离去,躲过了一场未遂 政变。这种巧合的心理感觉,是以谐音 析字为条件的。反过来,也可说明,谐 音析字的表达效果是通过人的视觉与 听觉的特殊感受而获得的。
        64. 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 们都把“崇祯”读作“重征”。(姚雪垠 《李自成》)
        评析 “崇祯”与“重征” 同音,并借 “重征”的字形指代“崇祯”,这是谐音 析字。“重征”的原义没有消失,又形成 了双关语。曲折地反映了老百姓对封建 统治者的不满与忿恨。
        65.陈最良:咳!再休提生意好坏,儒 学沦为医,鲜菜变干菜,看我这一身穿 戴,得混且混罢了。
        门子:秀才不要灰心,下科再试,安 知没有出头之日?
        陈最良: 啊! 只怕把我的哮喘病试 出来了!孔夫子在陈绝粮,年轻人都叫 我陈绝粮了。
        

(吴祖光改编 《牡丹亭还魂记》)


        评析 利用谐音析字手法,将陈最良戏 称为陈绝粮,含有嘲讽的意味。这里将 陈最良与孔子相比,描写他屡试不第的 窘态。
        66.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来远? 曾不崇朝。( 《诗经·卫风·河广》)
        评析 《郑笺》云: “不容刀,亦喻狭; 不崇朝,亦喻近。”“刀”写作“舠”,像 刀一样的小船。“曾”相当于转折意思, 可译为 “却” 或 “可是”。“崇” 即 “终”。是谐音析字,这两句译成白话文 即为:“谁说黄河很宽?可是容不下一条 小船。谁说宋国很远?可是用不了一个 早上就可以到达。”
        67. 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主义服 务,政治上懂的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 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 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 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 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 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 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 “捣蛋”。(周恩 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 议上的讲话》)
        评析 “捣蛋”同“导弹”同音不同义, 利用谐音析字法,将两件不同意义的事 物联系起来,辩证地阐述了 “红”与 “专” (即政治与业务) 的关系,深入浅 出,富有情趣。
        68. 他想了解一下这个方原,这些年 来到底是变方了,还是变圆了。(赵志悌 《保险系数》)
        评析 由于运用析音手法,将“方原”的 “原”析成 “圆”,于是 “方原”这个人 物姓名,立即产生了“方正”、“圆滑”的 含义,语言含量增大了,巧妙含蓄的表 意方式使语言具有很浓的情味。
        69.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她嫂子 脸上使劲地啐了一口,指着骂道:“你快 夹着那油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 什 么 ‘好话?’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 都是 ‘好话’;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 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 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红楼梦》 第四十六回)
        评析 曹雪芹经常利用谐音手段,造成 种种音趣,表达语言的机锋,形成诙谐、 讽刺、幽默的效果,为塑造人物和表达 思想内容服务。此例是鸳鸯骂嫂的一段 话。其嫂把贾赦和邢夫人逼迫鸳鸯作妾 当成是“好话”,是“天大的喜事”,被 鸳鸯用谐音手法驳斥得无地自容。宋徽 宗画的鹰,赵子昂画的马,才是 “好 画”。鸳鸯极端气愤地驳斥时,暗中以 “好画”谐音 “好话”,认定画家画的鹰 和马是 “好画” (好话),作妾决不是 “好话”。鸳鸯犀利的讽刺语言将嫂子驳 斥得体无完肤。
        70. 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畿,辩 捷时莫与之比。尝与仆射越国王杨素并 马言话。 路旁有槐树顀死, 素乃曰: “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 “能。”素云:“何计得活?”曰:“取槐树 子于树枝上悬着,即当自活。” 素云: “因何得活?”答曰:“可不闻《论语》云: 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太平广 记》二百四十八引 《启颜录》)
        评析 此例以“槐”谐音为“回”,再引 用 《论语》中的话语加以别解,巧妙地 回答了杨素的问话,极富情趣。
        71. 蟋蟀叫
        谜底: 唧唧复唧唧(《木兰诗》)
        评析“ 唧唧复唧唧”原是《木兰诗》中 的首句,摹织布声。这里运用析音手法, 借来摹绘蟋蟀叫声。人们只要了解蟋蟀 和织布机在语音上的联系,就可猜中谜 底。
        72. 倘若真的照此办事,那么,建国 以来好不容易才解放出来的一大批妇 女劳动力,岂不又要做“马大嫂”(买、 汏、烧)围着锅炉转吗?(《文汇报》1986 年3月15日)
        评析 “马大嫂”与 “买、汏、烧”在 普通话中并不同音,但在上海方言中却 是音近词。“马大嫂”同 “买菜、汏衣 (洗衣)、烧菜”中前三个字联缀谐音。将 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的形象。语言简练 而风趣。
        73. 妇人原来本姓倪,
        生来一个大肚皮,
        嫁给懒汉吃酸菜,
        嫁给勤人吃肉鱼。
        

( 《谜语集锦》)


        评析 这是运用析音与拟人手法制作 的谜语。谜底是菜坛子。“倪”“泥”谐 音,暗示菜坛子的质地(陶器);“大肚 皮”描写出菜坛的形象,给人以联想的 依据。
        74.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 一社就不齐全,众脸软,所以就乱了例 了。我想必得你去做个 ‘监社御史’铁 面无私才好。……”凤姐儿笑道:“我又 不会做 ‘湿’ 咧 ‘干’ 的,叫我吃东西 去倒会。”(《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评析 句中“诗”、“湿”同音,由“诗”一 转而为“湿”。显示出谐音析字的特点, 活脱脱地刻画出凤姐的性格特征: 虽然 她文化素养低,但说话干脆利落,直来 直去,有着凤辣子的泼劲。
        75. 赵树理主编 《说说唱唱》时,每 晚都要在灯下审阅稿件。夏夜,小飞虫 不时向灯扑去,撞死的小虫都落在稿纸 上。赵树理一边轻轻把它们吹去,一边 幽默地说:“啊,有尸 (诗)为证。”(韩 府《赵树理的幽默》)
        评析 “尸”“诗”同音,一语双关。小 虫扑灯是一种追求光明的壮美牺牲,难 怪赵树理称之为“诗”。意蕴深刻、优美、 动人。
        76. 羊叫 (打一词牌名)
        谜底: 《声声慢》
        评析 谜底《声声慢》中的 “慢”借用 作象声词,摹绘羊的叫声,十分巧妙。词 牌名《声声慢》与羊叫声,本无联系,通 过析音手法将它们联系一起,构成了精 巧的谜语。
        77. 贾府四位小姐,即金陵十二钗中 的四名主要人物,她们的名字是:元春、 迎春、探春、惜春。(木子《试论红楼梦 的语言艺术》)
        评析 四位小姐名字连起来,恰恰跟 “原应叹息”四字谐音。这不是无意的巧 合,而是作者有意运用谐音修辞手法给 人物起的名。以表达对贾府四位小姐不 幸遭遇的叹息与同情:元春嫁到那见不 得亲人的去处——皇宫而早夭;迎春误 嫁 “中山狼”饱受虐待;探春远嫁; 惜 春出家。“元、迎、探、惜”确实是“原 应叹息”。寄托作者对人物的爱憎褒贬 之情。
        78. 林凤眠先生不善侃侃而谈,即使 谈论艺术、评论画家,也都是三言两语, 随便说来。……有一回,他认真地对我 讲解了半天画。那是因为朋友在外面买 了几幅“林凤眠”的画,结果他一看,全 是“西贝”(贾同假)。记得有一件画的是 公鸡,还有两件花卉和静物吧。(谷苇 《林凤眠其人其画》)
        评析 将“贾”,拆为“西贝”两个汉字。 此例先用离合字形法,又用同音相析的 方法将 “贾”转换为 “假”字,含蓄地 表明了所买的画不是真迹。
        79.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 天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评析 “鱼”“余”同音相谐,使得“富 贵有余”的“余”字形成了双关语意。许 多表凶、吉的隐语都是这样制作出来 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