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次设问

2022-11-18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回 答。答案是一个句子的,叫一问一答式 设问,答案由内容上相关的数个句子构 成的,是一问数答式设问。
        1.春天春天你在哪里?
        欢乐的鸟儿在歌唱你,
        盛开的鲜花在迎接你,
        忙碌的蜜蜂在追逐着你,
        青春的大地在拥抱你,
        春天啊你和我在一起。
        

(林澍 《春之歌》)


        评析 设问是一种加强语言侧重美的 修辞方式。歌词运用设问手法大大提高 了语言的抒情强度,使所咏之物既有气 势强劲的阳刚之美,又有深长活泼的柔 情美。别致的是,例中的答案没有紧跟 设问之后,而是置于歌调尾部,中间插 入一段抒情式的描写,增大了抒情表意 的容量,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2.点头是表示赞同吗?不一定。固然 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是点头表示赞同、 肯定,摇头表示不赞同、否定。可是保 加利亚人却相反,用点头表示否定,摇 头才表示肯定。(《语言漫话·点头是表 示赞同吗》)
        评析 用设问激发起读者的兴趣,然后 紧接着回答,说出表达主旨,使行文紧 凑流畅,是说明类文章常用的修辞手法 之一。
        3.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 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 语,别情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要托 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往枝 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 案。(谢大光《落花枝头》)
        评析 这是一段很别致、很细腻的描写 春色的文字,作者巧妙地构置设问,点 出了情之所寄,使春之彩图跃然纸上。
        4. 读不懂又想不通怎么办? 就要问 了。问有两种: 一是问人,问内行…… 什么工作都有一套学问。二是问书,查 《辞海》、《辞源》。(夏衍语引自《名人格 言》)
        评析 例中设答部分,由先总后分的两 组句子组成。句子的容量增加了,表意 就显得丰富、细腻,论述就会具体充分。
        5.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 知安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苏轼《教 战守策》)
        评析 作者在设答中提出的观点: “居 安思危,劳逸相辅”至今仍有借鉴的价 值。用设问句说明观点,不仅会造成行 文的变化,而且语意突出,更能引发读 者的思索。
        6.反切法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不同的 上下字呢?首先是因为反切下字要管韵 头、韵腹、韵尾、声调四个部分,只要 有一个成分跟被切字不同,就不适用, 因此字数就不可能太少。还有一个原因 是历代编纂的各种字书的反切用字,有 因袭也有创新,很不一致。例如“东”字, 《康熙字典》引 《广韵》,德红切,又引 《集韵》都笼切;旧《辞海》又作都翁切。 (吕淑湘 《语文常谈》)
        评析 一问数答式设问,用于复杂事理 的阐述,可以使问题集中,论述的层次 严密而清晰,增强论述力量。
        7.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评析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描写 “春色” 和 “春情”的小诗。开始似乎无意为 “春色”着墨,直笔反常地先写了“行人 欲断魂”的感受。诗的最后两句突兀崛 起,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了 “酒 家”、“牧童”、“杏花村”,使得朦胧的景 色突然清晰起来,一幅春意盎然,充满 了农家情趣的画图跃然纸上。反复吟诵 “借问酒家……”,“路上行人……”二 句,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设问妙用,收 到了令人心神摇曳的艺术效果。
        8.剽悍倔犟的黄肤色的歌呵
        它在宽阔的入海的河口上
        告诉全世界:
        古老的东方是一片生长神话的土
        地呵!
        今天是神话结果子的季节了。
        今天?
        是的!
        

(吕贵品 《一支黄肤色的歌》)


        评析 诗的动情点落在了“今天”,诗的 主题在“是的”二字得到强调和肯定。设 问修辞体现了语言的侧重美,唱出了诗 人想要唱的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壮丽乐 章。
        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雨霖铃》)


        评析 这是《雨霖铃》的下阙,词中运 用设问手法写出的“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三句所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今宵旅途 的况味: 一舟临岸,酒醒梦回,只见习 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 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离愁,伤情与清幽的风景融为一体。
        10. 良人何时罢远征?
        打一影片名:《停战以后》
        评析 这是一则运用设问修辞方式制 作的灯谜。谜面是设问,谜底是设答,谜 底与谜面正好互为应答。
        11.暮色中谁把琴弦拨响?
        溪水在大地上轻轻流淌。
        我们像那千万条小溪奔向远方,
        年轻的心儿啊翻起波浪。
        

(韩伟《年青的心》)


        评析 设问之中套用拟人,激起读者诗 意的联想。设答不仅是对设问的照应, 而且为后面的表达主旨作了渲染、烘 托,突出了一代青年的生动形象。
        12.请问,大自然是怎样把枫树、乌柏 树、柿树、梨树的叶子染红,给我们带 来这奇异的景色呢?
        原来,在大自然的手下,有一批色 素化妆师,隐身于植物的叶子里,它们 利用外界的温度与阳光,熟练地表演着 它们的化妆术,为大自然搽脂抹粉,穿 红戴绿。
        

(王敬东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评析 人们都喜欢赞颂“霜叶红于二月 花”,可是并不一定都知道,为什么“霜 叶红于二月花”。设问手法解答了这个 问题,同时也表达出了这篇说明文的中 心。
        13. 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 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 不可畏 者,人们常说: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 来。”
        

(拾风 《人不言之可畏》)


        评析 设问手法突出了论点,加强了论 辩的力量。它的开门见山,集中论题的 作用,在论说文中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 效果。
        14.然而在美的领域,是不是应该留 下一席原始的纯自然的位置?因为审美 是有差异的,时髦女郎虽然引人注目, 而清雅自然的少女不也令人爱慕么! (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评析 设问以商榷的语气提出看法,委 婉而亲切; 设答用形象的比喻说理,生 动而明晰。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美 的赞颂,为青海湖的描述,作了 “点 睛”般的说明。
        15. 月捧轻纱星献花,
        今宵难忘九泉下;
        人间欢歌谁谱写?
        赖有英烈血汗洒。
        

(陈克正 《生命之花》)


        评析 设问可以运用于抒情,使情感更 加集中强烈。不仅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 和崇敬之情,而且给读者以启示,追思 “人间欢歌”谱写者的丰功伟绩。
        16. 吐为浑阿柴有子二十人。疾病,命 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 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十几箭使折之, 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 “汝曹知之 乎?孤则易折,众所难摧。戮力同心,社 稷可固。”言毕而卒。(陈继儒《读书 镜·卷四》)
        评析 一个生动的比喻,能将复杂、抽 象的事理,论说得形象、具体。一个巧 妙的设问,能够集中大家的注意,并引 发人们的深思。“团结就是力量”,例中 虽然没有这样的字眼,读者通过哲理性 的思考,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7.人的价值怎么衡量呢?过去的荣 誉?今天的职权?过去的荣誉可以赢得 人们对你的过去的尊重,今天的职权可 以引起人们对你的职权的敬畏。先不要 陶醉于人们的尊重,欣赏起人们的敬畏 吧!人们真正看重的,是你今天的价值, 也就是说,今天你创造的价值。(陈祖芬 《生命》)
        评析 例中的设问,用得很别致。设答 部分由两个疑问句构成,提出世俗的两 种观点,并分别进行说理,然后加以否 定,正面立论,阐述出 “人生价值”的 正确含义。论述集中、鲜明,变化之中 又有清晰的层次,正反立论,大大增强 了语言的说服力。
        18.七七事变发生之后,我终于单身 地跑回中国来了。是什么人把我呼唤回 来的呢?我要坦白地说是我们中国的国 魂鲁迅先生。(郭沫若《论鲁迅》)
        评析 运用设问强调说明了鲁迅先生 对 “我”人生道路的重大影响,敬仰和 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达到了述说原 由、抒发情感的目的。
        19. 什么叫“苦”? 自己不愿做,又因 为外界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做做 物理的研究没有苦。物理学是非常引人 入胜的,它对你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 的。(杨振宁语,引自1981年11月《人 才》)
        评析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苦”的独到 见解,作者借助设问手法抛砖引玉,将 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对科学的热爱作 了生动的阐述和说明。这种新颖而深刻 的 “苦乐观”,会给人许多启示。
        20.什么是龙骨呢?这只要到中药房 的仓库里去参观一下,你就可以看到, 那些叫做龙骨的中药,实际上指的是除 鱼以外的一些古代脊椎动物的化石。 (甄朔南《改土治水声中话龙骨》)
        评析 “龙骨”原来是古代脊椎动物的 化石。如果不是一问一答设问形式的清 楚说明,也许不少读者无从获得这种知 识。
        2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评析 不直言“素书”的内容,而采用 设问形式,目的有二: 一、可以引起读 者的注意,使抒情的中心集中、醒目。 二、能够造成语言的曲折跌宕,掀起诗 情的高潮。平白如话的诗句,蕴含着来 自异乡的深挚、眷眷的亲情。
        22.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 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 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评析 这是一问二答式设问。两句设 答,意思相近,由集体而个人,反复强 调出 “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同 时抒发出作者对他们的强烈感情。
        23.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 是求知 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 对大地万物的那份欣赏。(三毛《自爱而 不自怜》)
        评析 这是一问数答式设问。作者开门 见山,直剖心迹,三句设答,层层递进, 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了自己浪迹天 涯的缘由和动力。给读者留下了一种飘 逸洒脱的情味。
        24.为何烽火戏诸侯?
        打三部影片:
        《希望》 《绝代佳人》 《笑》
        评析 谜面为设问,暗用周幽王宠幸绝 代佳人褒姒,为博其一笑竟不惜以烽火 戏诸侯的典故。谜底是设答,三个片名 连读成一句,与谜面互为应答。构思巧 妙而自然。
        25.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之一》)


        评析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描写读书感 受的小诗。开头两句以自然物象起兴, 描绘出一幅天光云影,澄澈明净的画 图。优美的形象给人美感,象征着读书 中的领悟与乐趣。接着笔锋突转,直入 正题,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 “方 塘的清澈”与 “源头活水”的联系,读 书之道,赫然醒目。一首谈“观书”体 会的小诗,写得竟然如此有“理趣”,形 象化的语言和修辞技巧的运用发挥了 关键作用。
        26.我们大家辛辛苦苦为的是什么? 就为的一个心愿: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 把臭的变成香的; 把丑的变成美的; 把 痛苦变成欢乐; 把生活变成座大花园。 (杨朔 《京城漫记》)
        评析 为了强调表述中心,作者运用了 一问数答式设问,先总后分,四句设答 相排比。语势强劲,富有激情,议论随 着抒情的节奏展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和感染力。
        27.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我认为是一 组“群像”,是庞大的“物群”——是家 乡那优美的青山碧水,是古老的戏曲艺 术,是家里那堵可以供我引起遐思的石 墙,是那片植满花树的后园,是父亲手 里经常拿着哼哼的“唐诗三百首”,也是 母亲终日在绣花绷上绣出的活灵活现 的龙凤花卉,是我那位爱读书又喜写诗 的哥哥,更是那些从小学到中学教我的 语文老师。(叶文玲《摇出一叶荷露》)
        评析 这是一问数答式设问。设答部分 由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一连串相排比 的十个句子组成。句子的容量和手段增 大增多,表达效果随之增强。作者对故 乡和童年、亲人与师友的眷眷之情,洋 溢在字里行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8. 圆周率是个什么东西?少年朋友 们大概都知道,它就是一个圆的 “圆 周”长度和它的 “直径”长度相比的倍 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这个倍数都是 一样的,因而是一个“常数”,也就是一 个不变的数,在数学上名为“π”。(茅以 升《漫话圆周率》)
        评析 设问可以带上各种语气。此文的 阅读对象是少年学生,所以语气上显得 自然亲切。加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 设问特点,十分便于读者的接受和理 解。
        29. “艺术的巅峰,也就是爱的巅峰, 这话对吗?对,我爱艺术,以身许艺术, 是因为我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艺术的本 身就是爱,我曾经在雪地里不休不止地 画,手冻僵失去了知觉,但我能在那无 人无我的境界中体会到真爱!”他说。 (农妇 《和刘海粟聊天》)
        评析 运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说明 了艺术创作与爱的相互关系。那深情而 炽热的语言,显示出美术大师刘海粟献 身于艺术,不断攀登艺术巅峰的伟大胸 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30.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 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 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郭沫若《山茶花》)


        评析 设问造成一种悬念,增添了某种 神秘的抒情气息,点染出了一个温情脉 脉的“清秋”。清新、活泼、温馨的语言 如同 “清秋”般令人陶醉。
        31.行者道:“我晓得了。”即抽身跳在 宝殿寻时,忽见光彩飘飘。行者知是行 李,——怎么就知?以唐僧的锦襕袈裟 上有夜明珠,故此放光。(《西游记》第 七十七回)
        评析 例中“怎么就知? 以唐僧的锦襕 袈裟上有夜明珠,故此放光”是运用设 问手法制作的插说。目的是为了解释说 明孙悟空为何知道“行李”的原因,侧 面描写出他的机敏和智慧。给正常的叙 述增加了波澜。
        32.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 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关心群 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评析 不直说“群众是铜墙铁壁”,而采 用设问形式倒说“铜墙铁壁是群众”,将 比喻和设问结合一起,收到了具体、形 象、鲜明、突出的双重表达作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