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续设问

2023-07-22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一个答案的叫数问一答式设问; 答案数 个的,或者是一问一答连续不断的,叫 数问数答式设问。
        33.呵,那里喷出的仅仅是钢花吗?
        不,那是伟大的思想之花!
        呵,那里闪耀的仅仅是火花吗?
        不,那是豪情壮志所织成的彩霞!
        呵,那里仅仅是钢水出炉吗?
        不,那也是无穷的生命力在迸发!
        

(郭小川 《出钢的时候》)


        评析 此例由三组一问一答式设问构 成。问句具有强烈的感叹语气,答句分 别运用否定肯定句式,强调客观物象的 象征性的哲理内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钢铁工人出钢时的壮丽场面;热情洋溢 地赞美了钢铁工人的光辉形象和伟大 的创造力量。
        34.桃花开,一片霞,
        新娶的媳妇走娘家。
        穿啥哩?月白裤子花夹袄。
        戴啥哩?鬓角戴朵白梨花。
        谁送她?哥送她。
        谁见啦? 我见啦。
        我还听见体己话。
        

(河南民歌《新媳妇走娘家》)


        评析 诗中含有四组一问一答式设问。 给民歌增添了许多轻快、活泼的情趣。 以设问形式突出了新媳妇的穿戴和同 伴(新郎),是描写也是抒情,仿佛令人 看到一幅淳朴亲切的农村风情画。
        35.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现在,我 再也没有见到这个不断和我微笑点头 的陌生人。
        出差了?搬家了?调动了?总之,他 走了。该不是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了 吧?我突然想到,很多中年知识分子由 于生命机器超负荷运转,又得不到适当 的检修和保养而猝然死亡,心里咯噔了 一下,莫名地往下沉、沉……
        

(张长 《独行者》)


        评析 作者运用连续设问制造悬念,表 示对主人公命运的关切。四个设问,从 四个方面揣测,最后落笔于不幸,揭示 出一种悲剧的人生。由于设问带有揣测 语气,使得语意委婉,感情深沉,并启 发读者的联想和思索,共同关心人物的 命运。
        36.大沙漠可怕吗? 只要有棱棱和沙 拐枣那样的秉性,大沙漠也有不灭的生 命。
        大沙漠贫瘠吗?既然我们的先民们 能够创造昔日的文化,那么八十年代的 中国人民一定也能安排出一个灿烂的 未来。
        

(赵全章《神奇的罗布泊之谜》)


        评析 “设问”将沙漠的可怕与贫瘠分 说,显示出清晰的层次。同时用它所带 有的强烈语气,表达出执著于信仰和追 求的思想感情。
        37.大凡登山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 到了绝胜佳处,总想找一两句话来表达 自己激动的心情。黄山玉屏楼,是观景 的绝好去处,云海飘渺,山石耸翠,此 时此刻,游人心里是无限喜悦的,该用 什么样的文字来概括呢?正当你搜肠刮 肚的时候,猛抬头,石壁上刻着两个字: “如何?”是啊,此情此景,当作如何回 答呢? 不远的山崖上,又刻着两个字 “果然!”这真是绝顶的传神! (王业霖 《壁上生花——泰山石刻》)
        评析 为了说明黄山胜景的绝美,连续 设置三问,形式不同,内容一致,起着 反复强调的作用。最后以 “果然”二字 作答,令人惶惑不解,继而深思,豁然 开朗。人处美景,有时会知其美而不能 言其美,或者不必言其美,人们已经全 身心地投入,这时是不需要语言的。
        38. (天净沙)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 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铁 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 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 莫不是疏林洒酒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 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 身再听在墙东角,原来是近西厢理丝 桐。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


        评析 这是一段描写莺莺在月下听张 生弄琴的赞叹。两个曲牌,由八个设问 构成。只最后一句作答,画龙点睛般揭 示出赞咏对象。八个设问句又形成整齐 的排比形式,节奏铿锵,韵脚响亮,比 喻生动,构思巧妙,既有意境美,又有 音乐美,给人不尽的回味。
        39.你看到海浪在舞蹈吗?那是海孤 独的身影。
        你听到海浪在喧哮吗?那是海寂寞 的语言。
        海是有生命的
        有呼吸有欢歌有悲调有悄悄独语 有暗暗哭泣。
        

(杨锦《冬日,不要忘了到海边走 走》)


        评析 诗人巧妙地运用连续设问,剪出 了一幅冬令时节海的影像。在它们“孤 独、寂寞”的蕴含与“舞蹈、喧哮”的 外表矛盾中,揭示出生命的丰富涵义, 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独特感受。
        40. 你住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悲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艾青《煤的对话》)


        评析 诗人运用自问自答设问组段成 篇,结合以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赋 予诗篇深刻的寓意。诗中的 “煤”是 “古老中国”和“觉醒一代”的象征,诗 人借助于设问,以火一般的激情,发出 了惊天动地的 “追求自由、光明、新 生”的呐喊声,显示出一种苍凉悲壮的 抒情气息。
        41.沉寂了,都沉寂了。那惊心动魄的 枪炮声呢?那撕肝裂肺的呐喊和呼唤 呢?那悲痛欲绝咒骂和呻吟呢?都沉寂 了。(王中才《最后的堑壕》)
        评析 设问与排比相结合既表达了感 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渲染 烘托出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震动 了读者的心弦!
        42.呵,春风呵春风,
        你到哪里去?
        去做什么事情?
        我要吹遍中华大地,
        吹绿荒山野岭。
        让冰河解冻万物苏醒,
        让百花盛开百鸟争鸣,
        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年轻。
        

(魏风《春风和歌声》)


        评析 用春风代表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的心愿可谓“托物言志”,以设问强化语 势。升华感情,则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43.你听说过不同树种之间的爱情故 事么?你相信大自然中也有娶不到钟爱 的姑娘宁可死去的多情公子么?你愿意 听一曲枝叶相抱根须相缠的绿色情歌 么?那就是檀香树与洋金凤。(航鹰《绿 魂》)
        评析 拟人与设问相结合的运用,增加 了诗的抒情气息。第二人称的设问形 式,充满了亲切感,让读者在联想中感 受到美丽动人的诗意。
        44.桥下流着的是哪朝代的河, 河背着的是什么人家的船 船啦船要划往哪一条水巷, 春深的水巷是谁临窗眺望 皱眉的眺望祝福远方行客 匆匆的行客在桥上看倒影。
        

(郑镜明 《枫桥上冥想》)


        评析 全篇由连续顶针的设问构成。紧 凑连贯的语气,和谐悦耳的音律,深藏 动人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巧妙的艺术构 思。虽然只是一幅淡淡的风景画,却引 发了读者的不尽遐想; 从古到今: 由 “河”到“船”到 “行客”,思索着几千 年来,古老中国的历史变迁。让读者进 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45.时隔两年,去年夏天回家乡住了 两个月,我爱上了那里的炊烟。
        奇怪吗?可笑吗?你会说:“不就是 那么一缕青烟吗,有什么美的?”是的, 那确乎是一缕极平常的烟,但是,因为 是从不平常中得来的,我才以为它美。
        

(王兆军《家乡的炊烟》)


        评析 文章的主题最终是为了突出那 “一缕青烟”的美。通过这“一缕极平常 的炊烟”,去展示农民生活的悲与喜,苦 和乐。文中的设问,不仅突出和强调了 这个主题,而且引发出下文对 “烟”的 具体描述,显示出重要的结构作用。
        46.车窗外面——
        起初是昏沉沉一片黑,慢慢露出微 光,露出鱼肚白的天,露出紫色,红色, 金色的霞彩。
        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 沼?丘陵?草木?是流霞?辨别不出?
        

(刘半农 《霞》)


        评析 那秀丽的彩霞,实际上是作者感 情的涟漪,例末五个一连串的设问写出 了作者若有若无,若是若非的感受,也 透露出了一些淡淡的哀愁。
        47.微山湖哎阳光闪耀,
        翩翩的白帆好像云儿飘,
        是谁又在弹响土琵琶?
        听春风传来一片歌谣。
        微山湖哎卷起春潮,
        朵朵浪花在把英雄找,
        当年抗日健儿何处去?
        看青松巍巍,绿水滔滔。
        

(张鸿西《微山湖》)


        评析 头一个设问,旨在呼起读者对 “当年抗日健儿”的回忆;第二个设问着 力于赞颂他们的丰功伟绩。问得巧妙, 答得含蓄,充分体现出设问修辞的表达 功能。
        48.于是,真的发生了如同老舍追求 了一辈子的,歌颂了一辈子的,有骨气 的行为。
        “说我有罪吗? 不,我没罪,我最 爱我的祖国! 我最爱新社会,我无罪!” “要我举牌子吗?不,我绝不接受这种屈 辱!” “要我接受这鞭打奴隶式的批判 吗?不,我宁肯去死!凭什么不让我说! 凭什么。”他由颈上取下那牌子,使出了 全身残剩下来的力气,向着天空,向着 大地,向着那血腥、最狂热、最虔诚的 舞鞭者掷了过去……
        

(舒乙 《死的呼唤》)


        评析 这是一段描述现当代杰出作家 老舍不幸遭遇的文字,三组设问句生动 地勾勒出他的坦荡赤诚的胸怀和宁折 不屈的崇高品质。在生命垂危之际,他 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铮铮傲骨向历史 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无情地揭露了 丑类的卑鄙与肮脏,显示出人格的悲壮 美。例中的连续设问除了强调和突出语 意外,还具有类似排比的撼人气势。
        49. 什么弯弯升上天?
        什么弯弯分两边?
        什么弯弯能割稻?
        什么弯弯会种田?
        月亮弯弯升上天,
        牛角弯弯分两边,
        镰刀弯弯能割稻,
        双手弯弯会种田。
        

(江苏宜兴民歌《什么弯弯升上 天》)


        评析 这是一首民歌,属于对歌体。采 取连问连答、一唱一和的形式,表现思 想感情。充分体现出设问修辞手法结构 篇章的作用。
        50.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呢?台风吗? 惊涛骇浪吗?都不是。一百多年的港口 了,任何风浪也改变不了它的节奏。
        使得汉堡港变奏的,说也奇怪,是 一条船。
        

(柯岩 《船长》)


        评析 设问引发了人们的兴趣,随之推 出描述中心“船”,当然格外引人注目。 运用设问介绍,强调、突出描述对象或 者中心,是写作中的惯例。
        51.这里出最美的美人,
        这是出最好的诗人,
        是因为这里山青水秀?
        是因为这里人杰地灵?
        对祖国,美人像诗人一样忠诚,
        对人民,诗人像美人一样多情;
        为什么诗好人美、千古传颂?
        因为都有一颗最纯朴美好的心。
        

(晓雪《秭归颂》)


        评析 问句和答句在逻辑关系上因果 倒置,改变了设问的常见形式,显得生 动活泼。两句连续设问,带有商榷语气, 将诗的主题落实在纯朴心灵的歌颂上, 奏出了诗情的最强音。
        52. 什么时候小鞋子变成了大鞋子, 短衣服变成了长衣服,冲天的羊角辫变 成了披肩发或微微浪起的卷发,脸上何 时又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嘴唇为什 么变得红亮红亮的,身上何时又散发出 若有若无的香味,肥大的超脚裤怎么变 成了紧身的牛仔裤,为什么出门前总在 镜前照一下,什么时候学会了美,为什 么要体现气质,要追求协调,要有风度? 哦,原来是长大了…… (无垠《哦,原 来长大了》)
        评析 一连串的设问表达出少年时代 惊喜、感慨、得意、狂躁的心理情绪。一 句设答: “哦,原来是长大了”,又令一 切释然。这种领悟也许是在天裂地变的 瞬刻;也许是在不知不觉的弹指一挥间 ……少年的那份潇洒,静悄悄、沉甸甸 地娓娓道来,不乏自信又充满惆怅,展 示出青年一代,过去、现在、未来相结 合的人生之旅。
        53.他仍在昏睡。唉,他这一生睡得太 少,太少了! 在正常的年月里,他一天 可以睡到4个小时;近10年中,由于天 下大乱,他一般每天只睡两三小时。什 么叫全心全意?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 叫夜以继日,不知疲倦?你只须在周恩 来身边呆一呆便一切都明白了。(权野 《吾貌虽瘦,必肥天下》)
        评析 为了突出周恩来同志鞠躬尽瘁 为人民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德,作者连 续设置三问,起着反复强调增强抒情力 量的作用,使人民的好总理这一光辉形 象跃然纸上。
        54.天下事有难易呼? 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 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 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评析 二组设问,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先从一般普遍的规律谈起,然后集中在 “为学之道”上,使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揭示出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的 辩证统一关系。含义深远,给人启示。
        55. 他真恨不得把脸搁在肚兜里。为 什么白石溪的庄稼会长得像耗子尾巴 呢?是因为他李大奎不肯下力干吗?不 是,他哪一天不是从星星落到月亮出, 在地里滚得满身泥呢!是他团结不好社 员们吗?也不是,他处处小心,连对社 员的娃子也没有说过一句狠话。那么究 竟为什么白石溪会闹成这个人勤地不 勤的局面呢?他李大奎苦思默想,归结 到白石溪是个烂石滩地,长不好庄稼。 (碧野 《红莲记》)
        评析 两个设问分别从主客观两个方 面探索了 “白石溪”贫困的原因,将客 观的事物描写与主观的心理描写结合 在一起,突出了李大奎这个农村干部的 形象。
        56.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 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了千言万语的 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 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 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 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 挂上“牛鬼”的小牌子,还扫过马路。究 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 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 的妻子,(巴金《怀念肖珊》)
        评析 这是一段令人悲痛欲绝、催人泪 下的抒情文字。作者浓烈的感情不是呼 天抢地的宣泄,而是以叙事写人为依 托,在描写自己心灵轨迹时,同步抒发 出来的。三句设问穿插其中,既有对 “文革时代”的愤怒与控诉,又有自谴自 责的哀伤与沉痛。悼念之情,连绵不断, 汹涌奔突,展示了一对伟大的老作家风 雨共济,以沫相濡,忠贞不渝的伟大爱 情和崇高的人格。连续设问不仅激发了 人们的感情,而且激发了人们的思维, 启发人们对那个“不正常时代”作理性 的思考。
        57.我病了么?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吧? 但细细回想,我确是病了。只记不清什 么时候病的,过河之前还是过河之后? 我记起半夜时分过的铁路,那时还很 好。靠近铁道,我们都隐蔽在暗处,敌 人的炮楼和巡逻兵,鬼影憧憧,看得很 清楚。(丁宁 《心中的画》)
        评析 自问自答式设问生动细致地描 画出作者的心理轨迹。在叙事类的文章 中,可以让读者清晰地把握住作者的思 想感情,从而对描述的对象有着准确的 理解和认识。
        58.小桐树,小桐树,站了这么多年, 你不嫌累吗?
        我扶着你走路时,你才手指头样 粗,如今长成爸爸的一只胳膊了,你不 是累肿的吗?
        春天,你举着一片又一片绿色的小 凉席,等谁来坐呢?
        你总是不说话,默默地等呀等呀, 把绿色的小凉席都等黄了,等凉了。
        下雪了,你把一片片发黄的小凉席 收起……
        第二年春,你又铺开了一片片绿色 的小凉席……
        

(王士学 《童心·小世界》)


        评析 在连续两问中,第二问包含着第 一问的答案。使行文显得十分紧凑。拟 人与设问相结合的修辞手法,展示出一 个纯洁的童心世界。
        59. 小路,不知是哪朝哪代、何年何 月,由谁从荆蒿草莽、乱石泥沼中辟出? 许是那些寻找希望的人罢; 又不知经甚 等样人之手,在路旁植下两行依依的杨 柳?许是那些寻找春色的人罢。(李莫 《春在柳梢头》)
        评析 情真意长的思索,以及蕴含的哲 理光采,或许就是作者心中的春意。两 组精心设置的设问透露出盎然的情味, 令人体味不已。
        60.月琴为什么会唱歌?
        因为琴弦会唱歌。
        琴弦为什么会唱歌?
        因为指头会唱歌。
        指头为什么会唱歌?
        因为心儿会唱歌。
        心儿为什么会唱歌?
        因为奴隶作了凉山的主人啰!
        

(景铄《月琴为什么会唱歌》)


        评析 设问与顶针相结合的修辞手法, 除了强调和突出语意外,还具有撼人的 抒情气势。循环往复的设问形式,语意 连贯,节奏和谐,使语言具有音乐美,特 别适合民歌体裁。
        61.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 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 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 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孙犁《荷 花淀》)
        评析 为了强调苇子的多而连续设问。 答案 “不知道”是极言多的意思。只是 因为有了两个连续设问作渲染、烘托, 才表现出 “苇子长城”的伟奇雄壮。
        62.这个世界上究竟好人多,还是坏 人多? 我们认真地分析过,对比过,一 致认为还是好人比坏人多。可是生活为 什么仍然显得那么艰难?这是因为坏人 虽少,可是他们的能量很大,而且他们 常常是进攻型的,侵略型的。而好人总 处在防御地位,所以坏人总是显得很 多。(张洁 《方舟》)
        评析 相间隔的两组设问,说明了一个 平常的生活现象。随着好人与坏人的比 较分析,给人们留下深沉的启示:憎恨 丑恶,却不得不与丑恶同行,如何选择 人生之途,如何超越自我,需保持清醒 的理智和坚定的意志。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