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动天感物,皆纯气也。至刚至柔,与中和之气皆有所感动,纯故也。十分纯里才有一毫杂,便不能感动。无论嘉气、戾气,只纯了,其应便捷于影响。

【名句】凡动天感物,皆纯气也。至刚至柔,与中和之气皆有所感动,纯故也。十分纯里才有一毫杂,便不能感动。无论嘉气、戾气,只纯了,其应便捷于影响。 【译文】凡是能够动天感物的,都是纯气,这种气很刚又很柔,与中和之气都能有所感动,是因为纯的缘故。...

罕譬而喻者,至言也;譬而喻者,微言也;譬而不喻者,玄言也。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不理会玄言,不害其为圣人。

【名句】罕譬而喻者 ① ,至言也;譬而喻者,微言也;譬而不喻者,玄言也。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不理会玄言,不害其为圣人。 【译文】很少用比喻就能讲明白的,是至理之言;用比喻才能讲明白的,是精微之言;用比喻也讲不明白的,是玄妙之言。玄妙之言,是...

君子之于事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于言也,语乎其所不得不语,默乎其所不得不默,尤悔庶几寡矣。

【名句】君子之于事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于言也,语乎其所不得不语,默乎其所不得不默,尤悔庶几寡矣 ① 。 【译文】君子对于做事,一定要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做,不得不停止的时候才止。对于说话,要说那些不得不说的话;对于沉默,不得...

诚与才合,毕竟是两个,原无此理。盖才自诚出,才不出于诚,算不得个才,诚了自然有才。今人不患无才,只是讨一诚字不得。

【名句】诚与才合,毕竟是两个,原无此理。盖才自诚出,才不出于诚,算不得个才,诚了自然有才。今人不患无才,只是讨一诚字不得。 【译文】诚和才可以相合,但毕竟是两个东西,可是完全分开又是不合道理的。才应当从诚中产生,才不从诚中出,算不了才,诚了...

常使精神在心目间,便有主而不眩。于客感之交,只一昏昏,便是胡乱应酬。岂无偶合?终非心上经历过,竟无长进,譬之梦食,岂能饱哉?

【名句】常使精神在心目间,便有主而不眩。于客感之交,只一昏昏,便是胡乱应酬。岂无偶合?终非心上经历过,竟无长进,譬之梦食,岂能饱哉? 【译文】经常使精神放在心目间,心中便有主而不眩惑。与外来的事物一接触,只要有一点昏惑,便是胡乱应酬。难道没有...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此是大担当;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此是大快乐。

【名句】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① ,此是大担当;老者衣帛食肉 ② ,黎民不饥不寒,此是大快乐。 【译文】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这是一副重担子;使老人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是人生大快乐。 注释 【注释】①“仁以为己任”句:《论语·泰伯》:“曾子曰:...

万物皆能昏人,是人皆有所昏。有所不见,为不见者所昏;有所见,为见者所昏。惟一无所见者不昏,不昏然后见天下。

【名句】万物皆能昏人,是人皆有所昏。有所不见,为不见者所昏;有所见,为见者所昏。惟一无所见者不昏,不昏然后见天下。 【译文】万物皆能使人迷惑,是因为人皆有被迷惑的地方。有看不见的东西,就被看不见的东西所迷惑;有看见的东西,又被看见的东西所迷...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于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名句】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于急求也 ① 。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译文】寻找物品的人,苦苦寻找而不得,或视而不见。以后无心去寻找了,反而得到了。这不是物品逃避开了你的眼睛,而是因...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清虚所通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感也。舍是无明道矣。

【名句】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清虚所通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感也。舍是无明道矣。 【译文】大公无私就能生明,诚实就能生明,从容就能生明。大公无私生明,是因为不受私欲蒙蔽;诚实生明,是因为心处于清静虚无的状...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自有《中庸》来,无人看破此一语。此吾道与佛老异处,最不可忽。

【名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① ,自有《中庸》来,无人看破此一语。此吾道与佛老异处,最不可忽。 【译文】“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自从有了《中庸》一书以来,没有人看破这句话。这是儒家与佛、老的不同之处,最不能忽视。 注...

礼教大明,中有犯礼者一人焉,则众以为肆而无所容;礼教不明,中有守礼者一人焉,则众以为怪而无所容。礼之于世大矣哉!

【名句】礼教大明,中有犯礼者一人焉,则众以为肆而无所容;礼教不明,中有守礼者一人焉,则众以为怪而无所容。礼之于世大矣哉! 【译文】礼教修明,只要有一个犯礼的人,大家都会认为他放肆而不容许;礼教不明,只要有一个守礼的人,大家都会认为他行为怪诞而...

惟平脉无病,七表、八里、九道,皆病名也。惟中道无名,五常、百行、万善,皆偏名也。

【名句】惟平脉无病,七表、八里、九道 ① ,皆病名也。惟中道无名,五常、百行、万善,皆偏名也。 【译文】只有平脉没有病,七表、八里、九道的脉象,都是疾病的名称。只有中道无名,五常、百行、万善,都是偏向某一边的名称。 注释 【注释】①七表、八里、...

作人怕似渴睡汉,才唤醒时睁眼若有知,旋复沉困,竟是寐中人。须如朝兴栉盥之后,神爽气清,冷冷劲劲,方是真醒。

【名句】作人怕似渴睡汉,才唤醒时睁眼若有知,旋复沉困,竟是寐中人。须如朝兴栉盥之后 ① ,神爽气清,冷冷劲劲,方是真醒。 【译文】做人怕做个瞌睡汉,刚刚唤醒时睁着眼好像有知觉,很快又睡着了,竟是个梦寐中的人。做人应当像早晨起床梳洗以后,神爽气...

孟子看乡党自好者看得甚卑,近来看乡党人自好底不多,爱名惜节,自好之谓也。

【名句】孟子看乡党自好者看得甚卑 ① ,近来看乡党人自好底不多,爱名惜节,自好之谓也。 【译文】孟子把乡里那些洁身自好的人看得很低,可现在看来,像乡里人那样洁身自好的也不多,爱名惜节,就是洁身自好的意思啊! 注释 【注释】①孟子看乡党自好者看得...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名句】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译文】精明也要有十分,只是需要藏在浑厚中发挥作用。古今得祸的人,十分之九都是精明的人,没有浑厚的人而会招来祸患的。现...

掩护勿攻,屈服勿怒,此用威者之所当知也。无功勿赏,盛宠勿加,此用爱者之所当知也。反是皆败道也。

【名句】掩护勿攻,屈服勿怒,此用威者之所当知也。无功勿赏,盛宠勿加,此用爱者之所当知也。反是皆败道也。 【译文】当别人寻找理由自我掩护的时候,就不要再攻击;当别人已经屈服的时候,就不要再发怒。这一点是使用威势的人应当知道的。无功就不要给予奖...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名句】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指出我的缺点的人,未必都是没有缺点的人。假如只有没有缺点的人才能指出我的缺点,那么终身就不会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

“财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节目也。这里打不过,小善不足录矣。自古砥砺名节者,兢兢在这里做工夫,最不可容易放过。

【名句】“财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节目也。这里打不过,小善不足录矣。自古砥砺名节者,兢兢在这里做工夫,最不可容易放过。 【译文】“财色名位”这四个字,是考查人品的主要项目。在这四方面过不了关,小善就不值得提了。自古修养品德注重名节的人,...

求人已不可,又求人之转求;徇人之求已不可,又转求人之徇人;患难求人已不可,又以富贵利达求人。此丈夫之耻。

【名句】求人已不可,又求人之转求;徇人之求已不可 ① ,又转求人之徇人;患难求人已不可,又以富贵利达求人。此丈夫之耻。 【译文】去求人已经不应该了,又请求人去转求别人;屈从别人的请求已经不应该了,又转求别人也去屈从;患难的时候求人已经不应该了,...

乾坤尽大,何处容我不得?而到处不为人所容,则我之难容也。眇然一身而为世上难容之人,乃号于人曰:人之不能容我也。吁!亦愚矣哉。

【名句】乾坤尽大,何处容我不得?而到处不为人所容,则我之难容也。眇然一身而为世上难容之人,乃号于人曰:人之不能容我也。吁!亦愚矣哉。 【译文】乾坤如此之大,何处不能容下我呢?而到处不为人所容,这是自己难以让人容纳啊!这样渺小的一个人而成为世上难...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