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中进士。曾任长兴知县、顺德府通判等职。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升任南京太仆寺丞,朝廷留他在北京内阁制敕房参与撰写《世宗实录》,次年卒于北京任上。是唐宋派的著...

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使后

【注释】 选自明·唐顺之《又与洪方洲书》。 胸臆:心胸,胸怀。指思想感情。 面目:即脸面和眼睛。代指精神、风貌。 瑜瑕:好坏,优劣。瑜,美玉。瑕,玉上的赤色斑点。 掩:掩盖,遮掩。 本色:指自然朴素,见出作者真面目的诗文作品。 上乘:上等,最好的...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注释】 选自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履霜之渐句:语出《易经》“履霜坚冰玉。”“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履,踩。渐,逐步的。 【赏析】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中心论点是对王政不肃,魏王架空,信陵君乘隙窃符一事进行批评。魏...

唐顺之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省)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会试第一,官翰林院编修,学识渊博,也称荆川先生。曾率沿海军民,勇敢地抗击倭寇的骚扰。担任过大仆少卿、右佥都御史等职。嗜好诗文,是明代中叶文...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

【注释】 选自明·汤显祖《答吕姜山书》。 意:意旨,与“情”含义相通。 趣:风趣,生动而有趣味。 神:风神,自然灵气,贯穿作品的气质和精神。 色:文采,艺术风貌。 九宫: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一大石调、越调、高调...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注释】 选自明·汤显祖《耳伯麻姑游诗序》。 世:世上,世人。 总:总是。 【赏析】 汤显祖崇尚真性情,称“歌诗者自然而然”,“独有性灵者,自为龙耳”,强调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因而提出一个“情”字,与宋、明之“理”相对抗,他在《...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因上疏批评时政,贬广东徐闻县典吏,两年后迁浙江遂昌知县。因不愿依附权...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

【注释】 选自明·冯梦龙《序山歌》。 楚骚:以楚国屈原《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 唐律:唐代律诗。南朝梁沈约撰《四声谱》,提出声律论,至唐而臻于完美。 性情之响:表达真实情感的歌声,此指民歌。响,山歌声。 【赏析】 冯梦龙崇尚明代思想家李贽的学说(...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之遗欤?而今虽季世,但有假诗文,无假

【注释】 选自明·冯梦龙《序山歌》。 俚:俚俗,通俗。 郑卫:《诗经·国风》中郑国和卫国的诗歌。 遗:遗风,遗韵。 假:假的,不真。 【赏析】 冯梦龙在文学上,崇尚通俗、自然的文风,主张“情”与“真”,尤为重视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他认为,...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字犹龙,一字耳犹、子犹,自号茂苑野史氏、绿天馆主人。因其室居名墨憨斋,故亦以墨憨斋主人署其编著。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博学多才,与兄画家梦桂、弟诗人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早年热衷科举,但屡试不第。于是,放浪...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注释】 选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曝沙之鸟:在沙洲上晒太阳的鸟。曝,晒太阳。 呷浪之鳞:在水面慢慢地吸水的鱼。呷,小口儿地喝。鳞,这里代指鱼。 鬣(liè):鱼类颔帝的 。 【赏析】 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游记散文。文...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注释】 选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满井,北京东北郊的地名。该地有一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帝京景物略》卷一)。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泉水,亭台错落,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冰皮:水面上一层冻冰。 波色乍明:水...

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

【注释】 选自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闾阎:居民区,平民。指民间。 孺子:小孩子。 颦:皱眉头。 【赏析】 袁宏道针对前、后七子诗文创作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思想,以及句模字拟、晦涩难解的流弊,提出“性灵”说的创作思想,其理论纲领...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

【注释】 选自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性灵:即性情,指诗人的性格特点。 独抒性灵:指诗歌作品应以抒发诗人性情为主,使作品富于个性,呈现本色。不拘格套:指不拘泥于前人形成的格调、法式,有自己的独创和见解。 境:客观物景。 会:融会。 【赏析】 明...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诗人。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礼部仪制司主事、仪曹主事、吏部主事、考功员外郎、稽勋郎中等职,前后15年,曾三度解官归里,乡居的时间多于任官...

摩诘才胜孟襄阳,由工入微,不犯痕迹,所以为佳。

【注释】 选自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摩诘: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 孟襄阳:唐代诗人孟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工:刻画精细。 痕迹:雕琢的印迹。 【赏析】 王世贞论诗,主张诗歌要讲求工巧,但须工巧到微婉不露的境地,不能着上雕琢加工的痕迹...

遇有操斛,一师心匠,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注释】 选自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操斛:指作文。斛,方形的木块,古人用来书写的木简。 心匠:作文时的构思。 气:才气,指才能与学问。 意:意兴。 神:指主观的创作构思。 境:指客观物境。 【赏析】 王世贞是明代后七子中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注释】 选自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才:才气,才能,包括天赋和积学。 思:指艺术构思。 调:指艺术风貌。 格:指艺术品格。 【赏析】 明代前、后七子论诗,都主格调,讲法度,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然而他们对格调、法度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前七子...

王世贞

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元美,号凤洲,别署弁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能抑豪富,惩墨吏,捐俸救灾,咨访贤才,不附权贵。曾积极支持夏言、杨继盛等反严嵩斗争。在京师...

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

【注释】 选自明·谢榛《四溟诗话》。 自然妙者为上:指有真情、出于自然、不为文造情的诗作为上品。 精工者次之:指雕琢过分,露出人工痕迹的作品为次等。 【赏析】 谢榛论诗,崇尚自然美。要求诗歌创作应出于自然,像《古诗十九首》和《饮马长城窟行》那样...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