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 锲:雕刻,用刀刻。 舍:放弃。 镂:雕刻。 【赏析】 中国人崇尚顽强和坚毅,愿意为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持之以恒地学习、工作,坚持不懈地去获取成功。这在2000多年前先贤们的言论中,曾有大量的不同的表述。荀子在《劝学》篇...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 积:积累。 跬步:半步。古人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为“跬”。 至:达到。 【赏析】 荀子善用比喻,来阐明学习的道理,勉励后生努力学习。他的比喻往往妙趣横生,形象鲜明,能够使学习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人...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 涅:黑泥。 【赏析】 荀子不仅重视人的教育成长,也看到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很大,他在《劝学》篇中比喻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意思是:蓬草生长在挺直的麻田中,无须扶持自然就长得端...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 蓝:一种可以提制青色染料的植物。 为:变成。比喻经过学习,后者更胜前者。 【赏析】 荀子《劝学》一篇,运用比喻,讲了不断学习,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成的道理,明白晓畅,富有启示意义。荀子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况(约前313—约前238),战国时期思想家。名况,字卿,时人尊称荀卿,又称孙卿,世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安泽)人,是韩非、李斯的老师。15岁游学齐国,受到许多学派思想的熏陶,成为稷下(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一个有名的学者。后到楚国,曾任兰陵(治今...
【注释】 选自《鬼谷子·权篇》。 拙:笨拙。 工:擅长,善于。 【赏析】 战国时代,游说之风盛行。游说之士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采纳、筹办的事情能够获得成功。所以鬼谷子说: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意思是...
【注释】 选自《鬼谷子·忤合》。 常:永恒,永久。 贵:显贵。 师:师法的榜样。 【赏析】 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王朝反复,分分合合,变化无常。鬼谷子总结说: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意思是:世上没有永远居于高贵位置的,事情也没有固定的榜样。 鬼谷...
鬼谷子,传说周代有位隐士,居住在鬼谷,自称鬼谷先生。其生平已不可考。最早提到鬼谷子的《史记》认为,他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风俗通义》云:“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因此,鬼谷子应为战国中期人,与苏秦、张仪同时而稍前。 《鬼谷子》一书,《隋书...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著:敷。 粉:打扮时涂脸的白色粉末。 施:加。 朱:朱砂。 阳城:战国时楚邑名,一说在今安微省界首市境,楚国贵族封邑。 下蔡:战国时楚邑名,今安徽风台县,楚国贵族封邑。 【赏析】 宋玉“体貌闲丽”,文采沛...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少:稍微。 舒:伸展。此处意为放射。 【赏析】 宋玉的《神女赋》,是继《高唐赋》之后描写巫山神女的又一妙作。他以摇曳多姿的笔触,将神女那如花似玉的容貌,轻缈绰约的姿态,意近而远、洁清难犯的情志勾染而出,使这...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阳:山的南面。 阻:高山险阻的地方。 阳台:指高唐观。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的祭观,建在云梦泽中峻高的山崖上。 【赏析】 宋玉的《高唐赋》,以恍惚迷离的语言,创造了一位美丽多情,可望而不可即的巫山神女形象,激起...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绝:越过。 云霓:彩虹。 负:背对着。 乱:横渡,此指掠过。 杳冥:高远深暗的天空。 鷃(yàn):鷃雀,鹑鸟的一种。 料:估量。 鲲: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昆仑:我国西部的著名大山。 墟:山脚,此指发源于昆仑山下的...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弥:愈,更加。 和:随声一起唱。 寡:少。 【赏析】 宋玉才华横溢,算得上是继大诗人屈原之后鹤立鸡群的人了。他又不肯俯仰流俗,常对时弊、世态发表批评意见,因此受到同僚嫉妒,有不少人说他坏话,以至楚王也为之...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风赋》。 青苹:水上浮萍。 末:水草之尖。 浸淫:逐渐进入。 土囊:大山洞。 缘:沿着。 淜(péng)滂:大风吹物的声音。 熛(biāo)怒:形容大风如火一般猛烈。 耾耾(hōng):风声。 回穴:回旋。 蹙(cù)石:掀动沙石。 梢杀:冲...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楚国鄢人,稍晚于屈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将其列为屈原弟子,与景差为友,是继屈原之后楚国著名的辞赋家。曾任楚顷襄王大夫。《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16篇,多亡佚,篇目已不可考。《文...
【注释】 选自战国楚屈原《渔父》。 沐:洗发。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浴:洗澡。 振衣:抖掉衣服上的灰尘。 安能:怎能。安,怎么。 身:自己。 察察:洁白的样子。 汶(mén)汶:昏暗污浊不明的样子,引申为污垢或耻辱。 【赏析】 屈原因“举世皆浊我独...
【注释】 选自战国楚屈原《渔父》。 举:全。 【赏析】 屈原流放江南湘水之滨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然而这位不向“瓦釜雷鸣”的黑暗现实折腰的诗人犹自未悔,仍在为楚国的命运踯躅、吟叹!屈原孤高清癯,踽踽独行的身影,被清波上泛舟...
【注释】 选自《楚辞·卜居》。 短:短小,不足。 长:长大,有余。 【赏析】 《卜居》是一篇对话体楚辞,描写屈原被谗流放,身遭不幸,向楚国掌管占卜的郑詹尹问卜,以明吉凶。其事可能属子虚乌有,只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感思想的一种载体而已。 “尺有所短,...
【注释】 选自战国《楚辞·卜居》。 千钧:极重的分量。 黄钟:青铜制的乐器。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律,阳六律的第一律为黄钟。其器形最大,声音洪亮。比喻贤士。 瓦釜:陶土制的锅。釜,锅。比喻进谗言的小人。 雷鸣:像雷一样发出声音。 谗:...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人。其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楚怀王时,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之职,参与议论国事。政治上对内主张改革弊政,修明法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