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 句意: 冬季应该居住在密封的房子里, 使衣服、被子温暖, 使饮食方面调和, 使寒温适度, 不可以顶着寒风, 老人更应如此, 恐怕有寒邪之气致...
名言: 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 句意: 又在清晨睡醒后, 闭目叩齿二十一下, 咽唾液, 用两手搓热, 捂眼多次。在秋季三个月这样做, 最能明目。 出处: 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秋季摄生...
名言: 宜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顾便多,惟无寒即己,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其损人。 句意: 应该在最寒冷时才加棉衣, 渐次加厚, 不能一次就增多, 只要不冷就可以了。不能多用大火烘烤, 这样尤其伤人。 出处: 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冬季摄生...
名言: 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理,其患最深。 句意: 不能在星月下露天地躺下, 于是就睡着, 也不能使人扇风取凉,否则, 虽然快乐一时, 但是风入肌理后, 祸患最深。 出处: 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
名言: 立秋之后,稍宜和平将摄, 但春秋之际, 故疾发动之时, 切须安养, 量其自性将养, 秋间不宜吐, 并发汗, 令人消烁, 以致脏腑不安, 惟宜针灸,下痢, 进汤散以助阳气。 句意: 立秋之后, 应该稍微平和地加以调养。春秋之际、是旧病发作之时, 必...
名言: 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 用抒滞怀, 以畅生气, 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饮酒不可过多, 人家自造米面团饼, 多伤脾胃, 最难消化, 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 以快一的之口, 致生不测。天气寒暄不一, 不可顿去绵衣, 老人气弱骨疏体怯, 风冷...
名言: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 不宜吃冷淘冰雪, 密洋凉粉, 冷粥, 饱腹受寒, 必起霍乱, 莫食瓜茄生菜, 原腹中方受阴气, 食此凝滞之物, 多结症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 切宜忌之, 老人尤当慎护, 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 皆不可纳凉, 此等所在虽凉,...
名言: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句意: 与其在有病之后才救治, 不如在无病之前先养生。 出处: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
名言: 春阳初升, 万物发萌, 正二月间, 乍寒乍热, 高平之人, 多有宿疾, 春气所攻, 则精神昏倦, 宿病发动, 又兼去冬以来, 拥护熏衣, 啖灵炊煿成积, 至春因而发泄, 致体热头昏, 壅隔涎嗽, 四肢倦怠, 腰脚无力, 皆冬所蓄之疾, 常当体候, 若...
名言: 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斯由平日衣服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则气变兴衰而为病也。 句意: 突然得病突然死亡, 是由于体内火性太快的缘故, 这是由于平日衣服饮食、居处行动、精神心志、性情好恶不遵循正道而失常...
名言: 予每思之,男女之欲,所关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世之沦胥陷溺于其中者盖不少矣,苟志于道,必先于此究心焉。 句意: 我每每想到, 男女之欲关系太大了, 饮食之欲, 与身体关系更为密切, 世上不善保养沉溺于其中的不少吧, 如果有志于道, 一定...
名言: 养生法,凡小有不安,必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邪气得泄,然则按摩有资于外,岂小补哉。 句意: 养生之法, 凡稍有不安就要按摩, 使身体各肢节通利, 邪气得以宣泄, 这样, 按摩对体外的功用, 岂只是小小的补益呢。 出处: 宋·《圣济总录·治法·...
名言: 一气盈虚,专时消息,万物壮老,由气盛衰,人之有是形体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喜怒乱气,情性交争,则壅遏而为患。 句意: 身体精气的充盈、虚亏, 是随四时的变化而消长的。万物的强壮、衰老, 取决于精气的盛衰。人的形体, 因精气充盈而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