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名言: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注释: 挟: 恃, 倚仗。长(zhang): 年长。 句意: 倚仗着权势、倚仗着才能、倚仗着年长、倚仗着有功劳、倚仗着旧交情来问我, 都是我所不给回答的。 出处: 《孟子· 尽心上》...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名言: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 语上: 讲述高深的道理。 句意: 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学生), 可以给他讲述高深的道理; 对水平在中等以下的, 就不可以讲得太深了。 出处: 《论语·雍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上,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名言: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上,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注释: 循循然: 有步骤的样子。罢: 停, 歇。 句意: 孔子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学习, 用文化知识使我广博多识, 用礼法来制约我, 想要停止学习也不能够。 出处: 《论语· 子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 正: 端正。令: 下命令。从: 听从。 句意: 自己的行为端正, 虽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做。自己行为不端正, 即使下了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 出处: 《论语·子路》...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名言: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束脩(xiu): 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 后引申为致送教师的酬金。 句意: 凡是行了束絏礼以后, 我从来没有不对他们进行教诲的。 出处: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名言: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注释: 愤: 心求通而未得的样子。悱(fei): 口欲言而不能的样子。隅(yu):角落。 句意: 不到学生苦苦思索而又想不通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 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如何说是好的时候, 也不去启发他...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三人: 几个人, 并非确指“三”。 句意: 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 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 藉以改正自己身上相同的缺点。 出处: 《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名言: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修: 培养。讲: 讲习, 研究。 句意: 不能培养道德, 不能研究学问, 听到应当做的事不能跟着做, 对不善的不能够改正, 这些是我(孔子) 的忧患。 出处: 《论语·述而》...

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

名言: 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 注释: 则: 榜样。 句意: 能够成为人们榜样的人, 就不做在别人之下的事了。 出处: 《左传· 昭公三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名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温故: 温习学过的知识。 句意: 温习学过的知识并领悟新的知识, 就可以为人师了。 出处: 《论语· 为政》...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名言: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注释: 待问: 等待问难。叩: 撞击。 句意: 善于回答问题就象撞钟一样, 轻轻地敲就小声响, 重重地撞就大声响。随对方所问事之大小而答之。 出处: 《礼记·学记》...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名言: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注释: 道: 作“导”解。强: 激励。开:启迪, 开发。 句意: 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是能使人通晓明白的。他们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走, 激励学生而不是推着他走, 启迪学生而不是代替他去弄通一切问题...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名言: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注释: 记问之学: 搜罗杂难杂说, 自己并未贯通。 句意: 单单记住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而自己并未贯通的人, 是不足以成为教师的。 出处: 《礼记·学记》...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名言: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注释: 博喻: 知识很多又能辨析是非。 句意: 自己知识很多又能讲得明白, 使人理解, 才能成为人师。 出处: 《礼记·学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名言: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注释: 喻: 晓喻。 句意: 为师者既要教给学生以具体事物知识, 又要晓之以立身处世的各种品德。 出处: 《礼记·学记》...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名言: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注释: 大学: 古代指从事高层次教育的学校, 相对于“小学”而言。诏: 告, 告授。北面: 面朝北, 处卑位。 句意: 古时大学的礼制, 即使教授的对象是天子, 老师也不面朝北以处卑位, 这是尊师的做...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名言: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注释: 继: 续。 句意: 善于歌唱的人, 能够使别人跟着他唱; 善于教学的人, 能够使别人继承他的志向。 出处: 《礼记·学记》...

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名言: 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注释: 兴: 成功。废: 失败。 句意: 既知道教育由什么原因成功, 又知道教育由什么原因失败, 才有资格做人老师。 出处: 《礼记·学记》...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名言: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句意: 了解学生的心理, 才能纠正他的缺点过失。 出处: 《礼记·学记》...

教然后知困。

名言: 教然后知困。 注释: 困: 指知识不足、贫乏。 句意: 在从事教学实践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知识不足与贫乏。 出处: 《礼记·学记》...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