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注释: 适: 正是。 句意: 爱护孩子却不用道德来教导他, 那么正好是害了他。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名言: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注释: 籝(ying): 箱笼。 句意: 藏书万卷可用来教导子孙后代, 如果传给后代是财钱, 反倒是害了他们。 出处: 宋·黄庭坚《胡逸致虚庵》...
名言: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句意: 圣人施行教育, 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 资质和才能小的, 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 资质和才能大的, 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所以说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
名言: 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之大者也。 注释: 小学: 指—岁的低年级教育阶段, 大学:指岁以上的高年级教育阶段。 句意: 小学教育, 因为学生思维知识还较浅, 因此施行教育时内容就浅一点; 到了大学教育, 因为学生思维知...
名言: 有实行而无空言之弊,有实学而无不可用之材。 注释: 实行: 实践行动。 句意: 有实际行动的人, 就不会有空谈的敝病; 有真才实学的人, 就不会是不可用之材。 出处: 宋·朱熹《学校贡举私议》...
名言: 教易为善, 善而从正, 国之所以活也; 不教则易为恶, 恶而得位, 民之所以殃也。 注释: 正: 通政。所以: ……的原因。 句意: 坚持教育, 老百姓就容易变成善故; 善人从政, 国家就安宁。放弃教育, 老百姓就容易变为恶的; 恶人当了官, 人民就...
名言: 至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注释: 笃: 厚实, 这里引申为重视。 句意: 圣人的道理, 精深与浅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在施行教育的时候, 就必须因学生的才性而有侧重了。 出处: 宋·朱熹《伦语集注》...
名言: 杂记姓名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 注释: 童蒙: 就是蒙童。《急就》, 汉代史游作的《急就章》,实际是一种为了供学童识字速成的常用字课本。缓急: 偏义复词, 此偏向“急”一义。就: 凭借、依靠。焉...
名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句意: 善良的根本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 出处: 宋·李靓《广潜书》之十五...
名言: 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 注释: 射、御: 中国古代六项教育内容中的两项。 句意: 古代教育弟子, 以六艺中以射御两项为急; 其他技能, 则因材设教, 如果不是其才能所及, 则不勉...
名言: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注释: 亡: 通忘。天下: 指国家。 句意: 国家不可一天没有政治教化, 所以学子不可一天忘记了国家兴亡。 出处: 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
名言: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 注释: 统一。 出处: 宋·王安石《乞改科条制》...
名言: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 句意: 教学的方法, 要依据各人的个性。 出处: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
名言: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己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 以谓: 因为。则: 连词, 就。 句意: 因为他要求解决疑难不迫切, 他听教师的讲解也就不专心; 他思考问题不深入...
名言: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注释: 滞者: 思想阻滞不进的人。蒙: 愚昧不明。 句意: 对思维阻滞不进的人, 要诱导他使他通达; 对愚昧的人要开导启发他使他聪明。 出处: 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名言: 金在矿,何足贵耶?善活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注释: 矿: 指原始矿山。宝之: 以之为宝。 句意: 金玉在矿山野岭里, 有什么可足宝贵的?只有经过精细地雕琢锤炼成为真金玉器, 人们才会看重它,比喻人天赋好还不行, 必须经过教育成了人才之后才行。...
名言: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校之兴废。 注释: 王政: 国家的政治。 句意: 学校, 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古时候治理国家是盛还是衰, 就看学校教育是兴起了, 还是废除了。 出处: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
名言: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注释: 须: 求, 期待。迟久: 长久。 句意: 善于教学的人, 是以诲人不倦的意志, 期望长远的功效。 出处: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
名言: 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 注释: 固: 固然。 句意: 学校的设施, 固然是治理国家教公民众的根本所在。 出处: 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
名言: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注释: 善者: 善良的人。恶者: 邪恶的人。 句意: 本性善良的人, 如果间断教育, 就会失去善性而渐变为邪恶; 本性邪恶的人, 如果及时而不断地教育, 则可以使他趋向于善良完美。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