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要沉雅自然,只有一些肤浅之色、作为之状,便是屋漏少工夫。

【名句】容貌要沉雅自然,只有一些肤浅之色、作为之状,便是屋漏 ① 少工夫。 【译文】容貌要沉雅自然,只要有一点肤浅的样子,做作的表现,就是缺少慎独的功夫。 注释 【注释】①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的地方,喻隐蔽之处,引申为独处之所。...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名句】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译文】胸中只摆脱一个“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这个心沾泥带水,明明知道,却不能割断。...

四十以前养得定,则老而愈坚;养不定,则老而愈坏。百年实难,是以君子进德修业贵及时也。

【名句】四十以前养得定,则老而愈坚;养不定,则老而愈坏。百年实难,是以君子进德修业贵及时也。 【译文】四十岁以前修养得定,则老而愈坚;修养不定,则老而愈坏。人很难活到百岁,所以君子进德修业贵在及时。...

不能长进,只为昏弱两字所苦。昏宜静以澄神,神定则渐精明;弱宜奋以养气,气壮则渐强健。

【名句】不能长进,只为昏弱两字所苦。昏宜静以澄神,神定则渐精明;弱宜奋以养气,气壮则渐强...

此心果有不可昧之真知,不可强之定见,虽断舌可也,决不可从人然诺。

【名句】此心果有不可昧之真知,不可强之定见,虽断舌可也,决不可从人然诺 ① 。 【译文】心中既然有不可掩藏的真知,有不可改变的定见,即使割掉你的舌头,也不可随着别人来改变自己的意见。 注释 【注释】①然诺:许诺,指赞同别人的意见。...

其有善而彰者,必其有恶而掩者也。君子不彰善以损德,不掩恶以长慝。

【名句】其有善而彰者,必其有恶而掩者也 ① 。君子不彰善以损德,不掩恶以长慝 ② 。 【译文】有善而到处张扬的人,必然是有恶就要掩藏的人。君子不显善以损德,不掩恶以增错。 注释 【注释】①掩:掩盖,遮蔽。 ②慝(tè):邪念,恶念。...

说话如作文,字字在心头打点过,是心为草稿而口誊真也。犹不能无过。而况由易之言,真是病狂丧心者。

【名句】说话如作文,字字在心头打点过,是心为草稿而口誊真也。犹不能无过。而况由易之言,真是病狂丧心者。 【译文】说话如作文,字字在心头考虑过,是心为草稿而口誊清。这样也仍然不能无过。何况随便说话,真是丧心病狂的人啊!...

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矣。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矣。其作用处,只是无不敬。

【名句】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矣。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矣。其作用处,只是无不敬。 【译文】闺门之内的事都可以流传,就知道君子的家法了;亲近的人对你尊敬,就知道君子的身法了。修养的方法,只是无不敬。...

天地位,万物育,几千年有一会,几百年有一会,几十年有一会,故天地之中和甚难。

【名句】天地位,万物育,几千年有一会,几百年有一会,几十年有一会,故天地之中和甚难。 【译文】天地各安其所,万物各遂其生,就达到了中和的境界了。这种情况可能几千年出现一次,可能几百年出现一次,可能几十年出现一次,所以说天地达到中和很难。...

清无事澄,浊降则自清;礼无事复,己克则自复。去了病便是好人,去了云便是晴天。

【名句】清无事澄,浊降则自清;礼无事复,己克则自复。去了病便是好人,去了云便是晴天。 【译文】没有别的办法让浊水澄清,只有浊物下沉了,才能清。没有别的办法使礼法修明,只有约束自己,礼法才能修明。去掉了病便是好人,没有云彩便是晴天。...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

【名句】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 【译文】注视得久了,很熟悉的字也好像不认识了;目不转睛地注视,静物也好像动了。从这种现象就可以知道,心中有了疑虑就会连原本已明确的道理也弄不清楚,过度地思考连应当做的...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名句】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译文】常看得自己未必都正确,他人未必都错误时,便是有了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之处,我自己只是过错太多,就更有了长进。...

克一分、百分、千万分,克得尽时,才见有生真我;退一步、百步、千万步,退到极处,不愁无处安身。

【名句】克一分、百分、千万分,克得尽时,才见有生真我;退一步、百步、千万步,退到极处,不愁无处安身。 【译文】克己,克一分、百分、千万分,克得尽时,才看到今生的真我;谦退,退一步、百步、千万步,退到极处,不愁无处安身。...

天地万物只是个“渐”,理气原是如此,虽欲不渐不得。而世儒好讲一“顿”字,便是无根学问。

【名句】天地万物只是个“渐”,理气原是如此,虽欲不渐不得。而世儒好讲一“顿”字,便是无根学问。 【译文】天地万物只是个“渐”字,理和气原来也是如此,虽然想不渐也不可能。而世上的儒者喜欢讲一个“顿”字,这是无根的学问。...

默契之妙,越过六经千圣,直与天谈,又不须与天交一语,只对越仰观,两心一个耳。

【名句】默契之妙 ① ,越过六经千圣,直与天谈,又不须与天交一语,只对越仰观,两心一个耳。 【译文】默契的美妙,越过了《六经》和千圣,好像直接与天谈话,又不需要和天讲一句话,只须仰观上天,两心就契合了。 注释 【注释】①默契:暗相契合。...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谮,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名句】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谮,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译文】道理从内心体会到的最为精确,所以应当沉思潜想,不然只是耳边口头学问。事情以典故说明最为有据,所以应当知识广博,不然只是臆说杜撰学问。...

自德性中来,生死不变;自识见中来,则有时而变矣。故君子以识见养德性,德性坚定则可生可死。

【名句】自德性中来,生死不变;自识见中来,则有时而变矣。故君子以识见养德性,德性坚定则可生可死。 【译文】从德性中发出来的,生死不会变化;从识见中发出来的,有时则会改变。所以君子以识见养德性,德性坚定则可使之生、可使之死。...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外面者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外面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名句】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外面者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外面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

心得之学,难与口耳者道。口耳之学,到心得者前,如权度之于轻重短长,一毫掩护不得。

【名句】心得之学,难与口耳者道。口耳之学,到心得者前,如权度之于轻重短长,一毫掩护不得。 【译文】心得之学,难于和口耳之学者说。只有口耳之学的人,到有心得之学的人面前,如同用秤和尺来衡量轻重短长一样,一毫也遮掩不...

学者只能使心平气和,便有几分工夫。心平气和人遇事却执持担当,毅然不挠,便有几分人品。

【名句】学者只能使心平气和,便有几分工夫。心平气和人遇事却执持担当,毅然不挠,便有几分人品。 【译文】学者只要能使自己心平气和,便有了几分功夫。心平气和的人遇事敢于执持担当,毅然不屈,便是有了几分人品。...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