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移物于物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把具有甲事物的性 状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或者是人身上。
        37.他由一个煤铺迁入裱糊得雪白的 新房,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的事正如煤 厂里,一堆堆都是黑的;现在茫然的进到 新房,白得闪眼,贴着几个血红的喜字。 他觉到一种嘲弄,一种白的,渺茫的,闷 气。(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作为一种情绪,“闷气”不可能有 色彩。这只是祥子因居住环境的改变而 产生的独特的感受,如果说移人于物式 移就,是寓情于物的话,那么,移物于人 (物)式移就,则是情随物移。二者都具有 强烈的主观性,只是表达人物的感受方 式不同而已。
        38.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 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薄”是表示物体厚度的形容词, 这里移来描写“夜”,把一个抽象事物写 得具体、可感。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写 事物,这是移物于物式移就和移人于物 式移就共同的特点。
        39.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李瑛《一月的哀思》)


        评析 “日子”没有颜色,只是因为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的逝世给“日 子”染上了悲哀的苍白色,诗人将炽热的 感情运用移物于物式移就修辞手法升华 为真挚动人的艺术境界。
        40.同样的,半夜里柔和的月光常带给 我一份家乡曾经给我的爱,也带给我一 份沉甸甸的乡怀。(林文煜《故园情》)
        评析 如果缺少对故乡赤诚、执著的热 爱感情,诗人不可能感觉到乡怀的沉甸 甸。“沉甸甸”是表示物体重量的形容词, 移用于人的“乡怀”上,可以将乡怀描写 得更加深沉感人。
        41.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 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 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 的,黑的长夜。(冰心《一只木屐》)
        评析 “夜”无所谓轻重,只是因为作者 的心情沉重,所以“夜”也变成了能度量 的物体。移就修辞的“观念性”特点,在例 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42.山区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街,新造的 红砖青瓦房,枝叶四张的老樟树,歪歪斜 斜的拐脚楼,都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一 种历史的亲切感。(古华《芙蓉镇·后 记》)
        评析 运用移就手法制作的“古朴的吸 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这一组对偶句 生动而形象地描写出芙蓉镇的古老和淳 朴的风情状貌,也抒发了作者对乡土的 依恋和热爱的感情。
        43.人类也同小羊一样愚笨;总不能在 现在里尝出甘或苦的记忆! ——或者这 些甘、苦更不一定? ……
        为什么我在寂寞中反刍……
        为什么我肚中这么多苦草呢?
        

(徐玉诺《将来之花园·记忆》)


        评析 用“味觉”来感受“记忆”,这是把 属于事物的性状移于人物上,读者由此 而知记忆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切身感受。
        44.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 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听 她们的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 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 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 拒绝。(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这里所写的是作者在秦淮河碰到 歌妓,又拒绝了她们的一段经历。作为诗 人的朱自清,情感丰富、细腻而矛盾。移 就的“灰色”使得“拒绝”染上了黯淡的色 彩,又附着了冷酷的感情。充分显示了语 言的艺术表现力。
        45.是什么啊
        透过那忽明忽暗的思绪
        在日与夜的交界处埋伏
        只等我失足
        曾经珍惜护持的面具已碎裂成泥
        一切都只因为
        我依旧深爱着你。
        

(席慕蓉《苦果》)


        评析 “思绪”本无“明暗”的亮度。所谓 “忽明忽暗”只是情感的内藏和外露的表 现形式。要想不爱却又不能,百般掩饰但 又泄露,诗人细腻而生动地写出了爱的 深沉、强烈和矛盾。
        46.恍如岁月
        斜织成
        一页又一页灰濛的诗句
        总觉得你还在什么地方静静等待 着我
        在每一条泥泞长街的转角
        我不得不逐渐放慢了脚步
        

(席慕蓉《雨夜》)


        评析“诗句”前面冠以“灰濛”,写出了 对岁月蹉跎的感慨,也写出了在期待之 中的“失望”心情。“灰濛的诗句”是运用 移就手法制作的比喻。
        47.太阳刚刚升起,
        向日葵朝它扬起脸来。
        向日葵的花瓣荡漾着金黄的幸 福,
        一阵手风琴声来自围墙院里。
        

(刘白羽《新世界的歌》)


        评析 “幸福”是美好的,令人欣慰、怡悦 的,用移就修辞手法再给它涂上金黄的 颜色,“幸福”就更加光彩夺目,绚丽多 彩。
        48.傍晚,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 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 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黄 河浪《故乡的榕树》)
        评析 “苦涩”的对象是能用味觉感知出 的物体,而“日子”却不能,这里运用“苦 涩”修饰“日子”是一种语言的超常规搭 配,也是表现作家情感的一种手段。
        49.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 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 上一抹绿色的希望。
        

(丁颖《三分春色一分愁》)


        50.你飘零
        兀自毫无顾忌地飘零
        用无奈的残篇
        旋转死亡的符号
        潇潇洒洒
        斑斑驳驳
        那是生命的最后一次祈祷吗
        整个空间都散乱着
        枯涩的微笑
        

(王兰《秋叶》)


        评析 “枯涩”是形容物体的干燥、粗糙 形貌的,“微笑”并不具有这样的属性,这 里将“秋叶”的性状移属于“微笑”上,不 仅使对秋叶的描写,具有拟人的意味,而 且使得文中的描写色调,保持协调一致, 写出了“秋”的特殊情味。
        51.用我们的口语去表现那些颜色,那 些图案,真费了我不少苦涩的推敲。我从 陈旧的诗文里选择一些可以重新燃烧的 字。(何其芳《梦中道路》)
        评析 “苦涩”一词写尽了写作的艰辛与 困苦,充分体现出移就修辞的特殊表达 作用。
        52.我心里一阵阵翻腾着苦涩的水。宫 师傅的酒再醇,娅琳做的菜再香,我吃着 也觉得没味儿。(《迷梦》《啄木鸟》1988 年第2期)
        评析 “心里翻腾着苦涩的水”是一种曲 笔,是针对着心中的痛苦而言的,痛苦有 了滋味,由此可见痛苦之烈、之深,移就 修辞是一种形象化的,强化思想感情的 语言表达方式。
        53.这大地的生命,缤纷的景色,
        曾抒写过他的热情和狂暴,
        而今只剩下凄清的虫鸣,
        绿色的回忆,草黄的微笑。
        

(穆旦《秋》)


        评析 人们常用色彩象征某种意义。“绿 色”代表美好;“黄色”象征没落和黯淡。 诗歌创作中,作者又常以这种手法营造 “意象”,来表达一种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诗中“绿色的回忆”和“草黄的微笑”正是 运用移就手法描写“秋”的韵律,传达诗 人独特感受的。
        54.露珠,
        从叶上滑落
        留下一片绿色的希望,
        滴下一串苦涩的记忆。
        默默地滴下……
        滴进黄黄的土壤里
        默默地孕育着……
        枝上新结的小青果。
        

(程香梅《憧憬》)


        评析 诗中“绿色的希望”和“苦涩的记 忆”是一组对比度强烈的诗句,它将“未 来”和“过去”作了形象化的概括与描写。 以视觉写“希望”,以味觉写“记忆”,抽象 的思想与感情有了感人的附着。诗人通 过“露珠”这个形象表达了一定的人生态 度。
        55.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 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 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 的一幅图画啊! (郑振铎《海燕》)
        评析 “嫩蓝”是作者描画春天景象时, 调抹的底色,在这个背景上,勾勒出几支 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燕子),素 静而高雅,恬静画面蕴含着不尽的情趣。
        56.曼英和坤秀勉强地得了一个坐位。 她伏着窗口眺望那早晨的、清明的、绿色 的原野,柔软的春天的风一阵一阵地吹 到她的面孔上,给她以新鲜的愉快的感 觉。(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
        57.大自然的歌手——
        篱笆围住农舍
        有一片蓝色的幽静
        远处是远山的灰青
        

(艾青《彩色的诗》)


        评析 诗歌创作凭借的是丰富的想象 力。作者把“幽静”写成蓝色的是视觉的 变形,是精心营造的“意象”。移就在抒情 散文和诗歌中的特殊表现作用,是不容 忽视的。
        58.烂熟的春光,带着了沉酣的和热, 流露在钱塘江的绿波影里。江上两岸的 杂树枝头,树下的泥沙地面,都罩着一层 嫩绿的绒衣,有一种清新的香味蒸吐出 来。(郁达夫《春潮》)
        评析 用“烂熟”和“春光”超常组合,使 人联想到植物成熟时的绚丽色彩。移就 手法可以激发联想,使读者从作者的描 写形象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
        59.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 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 围。(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评析 作者通过想象,体味出愁的浓淡。 运用移就修辞手法离不开想象,作者正 是通过想象开创意境,并决定移用词语 的选择。
        60.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 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鸣的歌 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 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 人生,是调谐的。(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 幻想》)
        评析 “闪烁”是“光”的一种属性,而闪 光又令人向往,于是“闪烁”与“希望”的 组合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移就修辞手法 打破了语法常规,将思想感情的表达带 进了审美境界。
        61.愈是伟大的生命,愈是一刻不停地 流动着,呵!我发现了大地深沉幽邃的秘 密。……(《青春的变奏》),引自《散文百 家》1988年第4期)
        评析 “秘密”是抽象事物,移用“深沉”、 “幽邃”来修饰它,不仅使它变得具体生 动,而且内涵也丰富了。
        62.任随深浓的黑幕,把他裹紧,甚至 被消灭得无形,他似乎忘记已是夜了。 (舒群《海的彼岸》)
        评析 移物于物式移就具有渲染和烘托 作用,在景物描写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 艺术表现方法,类似于艺术创作中的“点 染法”,这里的“黑幕”是“点”,“深浓”是 “染”。把黑夜写得有色有味,生动形象。
        63.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 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 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
        评析 把描写事物色泽的词语“铁青色” 移来描写人的情感活动“苦闷和失望”, 显出了语言大师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移 用词语“铁青色”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想 象桥梁,引导读者把握作者的审美意向。
        64.读者来信问我,劳改队中是否也有 不幸中的幸运儿?读者提出的质询,使我 从退色的记忆中,想起来“同窗”索 泓——。(从维熙《风泪眼》)
        评析 “记忆”是抽象事物,不能从视觉 上感知,例中的“退色”不是指颜色变淡, 而是“淡忘”的意思。移就修辞的比喻作 用,常常将事物描写更加生动、具体。
        65.呵
        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
        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苦井
        

(舒婷《呵,母亲》)


        6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评析 这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脍炙人 口的小令。最后一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的沉思,留下 令人体味的不尽意蕴。“香径”是用移就 修辞手法构成的偏正词组,暗指鲜花飘 香的庭园小路。
        67.哦——
        多么像一场梦啊,
        你咸涩的青春,
        沤烂了十套崭新的工装……
        我高龄的同学哟,
        A、B、C这几个字母
        为什么会和你的孩子
        一同写在笔记本上?
        深夜里,小小的桌边,
        你和孩子平分
        疲惫的灯光……
        看那倔强的皱纹
        多么像龟裂的大地呀,
        科学的春天又滋润了
        你快要干涸的信仰……
        

(刘树才《写在我的大学》)


        评析 “咸涩”本是描写汗水、泪水的,诗 人巧妙地移用来形容“青春”。精炼而含 蓄地描写了“十年内乱”中青年的不幸遭 遇。“疲惫”原是描写人的精力状况的词 语,移用来形容“灯光”,烘托、渲染了老 师傅在新时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 动人情景。“倔强”的移用,不仅含蓄地说 明了老师傅的年龄,而且刻画出他那倔 强的个性;“干涸”修饰“信仰”,生动而形 象地描写了人们的精神状况。四组移用 的词语,在诗中,点石成金式地歌颂经过 内乱、创伤的一代工人奋发图强自强不 息的崇高精神。
        68.凭祥,这是祖国南大门口的一座玲 珑剔透的袖珍城市,也是祖国华丽裙边 上嵌的一颗宝珠。(曹靖华《艳艳红豆寄 相思》)
        评析 “袖珍”是指小巧玲珑的物体,移 用来修饰“城市”,给人以亲切感。作者拉 长了视距,提高了视点,在雄阔的祖国背 景上,突出了凭祥玲珑剔透的特点。
        69.心头的春花已不更开
        幽黑的烦扰已到我欢乐的梦中 来。……
        我颓唐地在挨度这迟迟的朝夕
        我是个疲倦的人儿,
        我等待着安息
        

(戴望舒《忧郁》)


        评析 “幽黑”移用于“烦扰”,是诗人情 感形象化的结果。移就手法营造的意象 “幽黑的烦扰”,使诗人的忧郁蕴含着丰 富的涵义。
        70.呆呆的看了好久,他忽然觉得背上 有一阵紫色的气息吹来,他回转头来一 看,那枝小草还在颠摇不已,一阵带着紫 罗兰气息的和风,温微微的喷到他那苍 白的脸上来。(郁达夫《沉沦》)
        评析 将“紫罗兰的气息”感觉为“紫色 的气息”,是一种知觉变异,作者通过这 种变异,描写出一个“沉沦”青年濒临崩 溃的精神状态。“紫色”与“苍白的脸”相 映照,鲜明地突显出主人公的精神病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