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式移觉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不借助其它修辞方式的移觉。
        1.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评析 林逋以梅为妻,“疏影”、“暗香” 是写梅的千古绝句。山园小梅,适逢月 色昏黄,其香气暗来,似随花影浮动,这 花香、枝影一起写来,虽亘古经年,今日 读来,依然如身临其间。这是以嗅觉、视 觉、肤觉互通写“梅”。
        2.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臧克家《老马》)


        评析 “背上的压力”是一种肤觉,一个 “扣”字由触觉所感,显示出视觉所见, 形象而逼真地描写了老马的沉重负载。 仅仅一字,表意的深度令人赞叹,真可 谓一字千斤。
        3.苍茫江色,一层层淡去,濛濛浩浩, 一片潮潮的诱惑,裹着身,裹着心撩人 情怀。(《散文》1988年第7期《北地江云 息》)
        评析 “苍茫江色”指的是傍晚江边的 水气雾色。这里是用肤觉写视觉,通过 一系列肤觉形象使读者仿佛也体会到 了那片将人淹没包围的江色对人的“诱 惑”,诱惑于人,指的是人的内心感受。
        4.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 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 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 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 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 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 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 乡鲁镇的。(鲁迅《祝福》)
        评析 这里是视觉、触觉互通写景。它 不仅写出了冬日晚云的“灰白”色彩,而 且写出了它的“沉重”的分量。当然这只 是一种心理感受,又正好产生于旧历年 的年底,给祥林嫂悲剧的产生创造了一 个撼人的氛围。
        5.家住京西——山沟窄,
        背包一打上五台,
        扛的是枪,
        揣的是爱!
        

(张志民《自题小照》)


        评析 移觉是一种表情表意的强化手 段。一个“揣”字将视觉、肤觉可感知的 “枪”转化为无形的真挚情感。含蓄、深 沉、动人。
        6.闹市中的侨乡名刹开元寺,固守着 一种久远、幽静、古朴、超凡脱尘的韵 味。东塔西塔的风铃,轻妙悦耳地传播 出一种令人心醉的乡情。(《通俗文学》 1988年第3期)
        评析 寺上风铃声素能撩人情丝,或喜 或悲,声情相融,融而忘身。这是听觉与 味觉互通写乡情。
        7.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 了她的痛处,她想起了大猛,心里有如 针尖在扎似的。(谭谈《山道弯弯》)
        评析 这是用触觉来描绘听觉感受。一 句话会给人似针扎的感受,按常理是不 通的,这是借助了通感的作用,不但讲 得通,而且讲得妙。
        8.海上的空气太硬,丁坐在沙上,脚 指还被小的浪花吻着,疲乏了的阿波 罗——是的,有点希腊的风味,男女老 幼都赤着背,可惜胸部——自己的,还 有许多别人的——窄些;不完全裸体也 是个缺欠,“中国的希腊式的”,窄胸喘 不过气儿来的阿波罗! (《老舍幽默文 集·丁》)
        评析 在老舍的笔下只可嗅之,不可触 之的“海上的空气”有了硬度,出语怪 诞,似乎令人可笑。然而沉心细想想浓 烈的海腥味,澎湃的潮汐气息,都可以 给强烈的刺激,看来,老舍言之有理,一 支生花的妙笔引出读者不尽联想。这是 移觉的作用。
        9.你最初留给我的记忆是苦涩的。记 得第一次下河游泳时,你就用无情的漩 涡吞没了我,幸亏一棵千年老柳树挺身 而出,才把我拦在了地狱门之外。(《散 文》1988年第7期《蹉跎河,岁月之河》)
        评析 用拟人化的笔触写故乡的河,记 忆似乎有了味觉,移觉能将情景融为一. 体。所以,在散文、诗歌中运用十分广 泛。
        10.……此木独秀,夕照残阳中,它是 如此蓬勃,如此矫健,那亮色的光晕使 之充满灵性,这是生命的礼赞! 看着看 着,一支优美的乐曲仿佛在耳边响起: 再没有爱的沙漠,再没有心的荒原,死 神也望而却步,生命之花盎然怒放。啊, 不要吝惜你心中的爱意,双手捧出,将 它大大地写在人间,世界将变为美好的 明天。(黄群《沙漠随想曲》)
        评析 由一幅摄影作品想到一支乐曲, 这种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不是凭空而 来的,摄影作品和优美的乐曲,形式虽 不一样,但其礼赞生命,提倡爱的奉献 等精神是一致的,所以这种移觉也是自 然优美的。
        11.雨还在飘飘洒洒地落,雷声隆隆 地响着从天边滚来,又隆隆地响着向天 边滚去。在闪电的亮光里,看得清斜斜 的雨丝和她雨中的身影。(管桦《万柏》)
        评析 作者把听得见的雷声描绘成滚 来滚去,犹如看得见一般,这样就写出 了感官互通后的内心感受——由雷声 联想到车轮滚滚。
        12.一天是阴沉的上午,太阳还不能 从云里挣扎出来,连空气都疲乏着。耳 中听到细碎的步声和咻咻的鼻息…… 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 灰土的……那是阿随。它回来了。(鲁迅 《伤逝》)
        评析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这里却赋 予它疲乏的感觉和形象,目的是为了烘 托涓生在贫困与饥饿中挣扎的心态。人 的生命力是不屈和顽强的,连被抛弃的 小狗阿随不也挣扎着回家了么?
        13.芦管声音似乎为月光所湿,音调 更低郁沉重了一点。(沈从文《月下小 景》)
        评析 以“湿”和“沉重”形容芦管之声, 此为听觉、触觉相通,给人以立体的感 受。移觉是需要联想作桥梁的“沉重”的 相似点,将音调和月光相连。
        14.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 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评析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词中脍 炙人口的名句。一个“闹”字点染得极为 生动,写活了春天绚丽的景色,独具匠 心。红杏灿烂开放,是视觉才能感受到 的色彩,在诗人笔下,仿佛发出一片喧 腾的闹声,这是用听觉来描绘视觉。
        15.在心灵的花苑里,
        美的旋律在轻盈地飘荡。
        让冷漠的心田充满歌声,
        美唱绿了爱情与希望。
        ……
        让美染绿生活与理想。
        

(陈广斌《美,飞回文明故乡》)


        评析 美是客观存在,是心灵的感受, 人的精神的独特创造。作者赋予它形象 与色彩。因而更具有动人的力量。
        16.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圆圆的绿荫作我们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何其芳《夏夜》)


        评析 幽幽的花香,本是可嗅而不可 见,不可触的。这里却说这幽芬是凉凉 地、滑滑地(触觉)流湍(视觉)在女子的 鬓发上,这就将花香在夏夜微风中时浓 时淡的动感巧妙地传达出来了。这是一 种独特的诗情交融的意境,正是通感创 造出来的。
        17.女人们嚼着歌又香又甜,
        脚步踏乱了偌大的沙滩,
        笑声追赶着妩媚的炊烟,
        慌乱中添了一百个喜欢……
        

(汪玉良《水手回来了》)


        评析 “歌”可以“嚼”是从味觉、触觉写 听觉;无形的“笑声”成了有形,既是拟 人,又是移觉。
        18.春来了,
        雨能不来么?
        飘悠悠的
        凉润润的
        甜丝丝的……
        从天边唱到天边,
        一支歌淅沥沥沥……
        

(丁庆友《湿淋淋的季节》)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小诗,其中 “飘悠悠、凉润润、甜丝丝”从视觉到触 觉又及味觉,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对春 雨的由衷赞美,一行行错落有致的诗 行,像是织出的密密的雨丝和雨帘,飘 动在读者面前。饱含诗情,以雨蕴含着 深沉的美。
        19.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 花愈多,其水愈加清溜,溶溶荡荡,曲折 萦纡。(《红楼梦》第十七回)
        评析 水的“清澈”用视觉感知,水的 “润滑”却需靠肤觉触知,这里是用视、 肤二觉互通写水的状貌、情态。
        20.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井 上有大树罩荫,让你在那树下盘旋,倾 听着那有节奏的一点一滴,那是多么清 永的凉味呀! (郭沫若《丁东草》)
        评析 一面倾听着点点滴滴的泉水声, 一面马上联想到它的“清永的凉味”。通 感沟通了“物”“我”两境,成为写作与鉴 赏的桥梁。
        21.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 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 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 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 面有水阔天岑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 金迷之境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
        评析 置身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对 其水其波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有眼所 见,也揉进了身所感。“腻”本味觉却用 以表现视觉,以“恬静、委婉”形容柔波。 给人以独特的韵味。
        22.早晨水桶碰水桶,
        傍晚足音撵足音。
        水珠溅处笑语湿,
        衣裙飘飞色缤纷。
        

(朱谷忠《园井》)


        评析 以“湿”(触觉)来形容“笑语”(听 觉)仅几字便描写出活泼欢快而富有青 春生气的气氛。笑语如何能“湿”是姑娘 们水边嬉戏时“溅”上的。运用通感需要 一定的生活基础。通感也扩大了语言的 表意容量,增强了语言的表意功能。
        23.甩一缕忧愁,
        系紧欢乐的眉头。
        亮一星希望,
        燃在失眠的窗口。
        

(陆萍《思念》)


        评析 忧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 绪,这里赋予它以视觉形象(一缕)和触 觉形象(系紧),使这一节诗句富于动 态。
        24.在蝈蝈赛歌的瓜畦豆垅,
        逮回多少静午的欢鸣。
        清晨拎一串秫篾小笼,
        趁暑假跟爸爸一起进城。
        为噪音污染的喧嚣闹市,
        送一缕清新滴翠的叫声。
        

(肖振荣《回乡纪事》)


        25.是在花园里,鲜花都还做他们的 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 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 的浮艳下,我能看到他们在日光时所深 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 白与绿。以前锦锈般在我眼前的,现在 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 的销歇么?是变成着芳春的困倦么?(朱 自清《歌声》)
        评析 色分七彩是一种视觉现象,而因 色不同而造成人心理感受的不同则是 移觉现象,这里红之恬静,紫之冷落和 “苦笑着的白与绿”俱是用了移觉现象, 使困中的绿白紫红映出了作者的情绪 变化。
        26.茉莉的香,白兰花的香,脂粉的 香,纱衣裳的香……微波泛滥出甜的暗 香,随着他们那些船儿荡,随着我们这 船儿荡,随着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儿荡。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不单说香,却云甜的暗香,借味 觉形容嗅觉。香本无形,却说这香随着 船儿荡来荡去,好似眼见其香一般。移 觉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烈的修辞方 式。
        27.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 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 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 溜的圆。(汤显祖《牡丹亭》)
        评析 这是一支描写暮春景色的名曲。 烟丝又称晴丝、游丝,是虫类所吐的丝 缕,常在空中飘游。是春天,特别是晴日 最常见的景致。此曲以“醉软”这一味觉 和触觉的感受将“游丝”临风无力,袅然 如烟令人心醉的景象写得使人如身化 其间。“明如翦”、“溜的圆”赋予声音以 形体,且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意境。
        28.我们握别后。
        她温馨馨的指痕,
        深深的印在我的手心里。
        你现在启开了我的心。
        就看见她的纤影亭亭的!
        

(宗白华《别后》)


        评析 “指痕”为视觉所见,诗人赋予它 温度和香味,这是视、嗅、肤三觉的互 通。
        29.夜里我抚摸着你的洁白的梦,
        抚摸着我的希望,
        啊,我的小星星。
        

(傅天琳《晨》)


        评析 主要是用视觉感知的色彩来表 现复杂的心理活动。“洁白”代表纯真, 简洁而生动地将情景融为一体。
        30.此刻,我仿佛听见有种奇妙的声 音在我耳畔回响,
        ……
        呵,我仔细一听,才听出,
        是阳光落地时发出的音响。
        人们说,在大千世界里,
        最轻,最轻者——是七彩的阳光,
        为什么在这蓬勃的大上海,
        连阳光也有了重量?
        

(王也《呵,七彩的阳光》)


        评析 阳光有音响,有重量,奇怪吗?怪 之不怪,这里超常的语言表达方式。正 是通感的特殊魅力。
        31.我嗅得在空谷之中
        馥郁的兰香沉重
        一个晶莹玉琢的美人
        无端地飘到我底心胸
        

(冯乃超《现在》)


        评析 触觉、嗅觉相通,极写了兰香的 馥郁“香”得有了重量,这是何等的浓烈 啊?!
        32.微风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 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就是死一 般静。(鲁迅《药》)
        评析 声音本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 无所谓“粗”“细”。这里鲁迅用“细”来描 摹声音之微弱,给无形的声音以形体, 以获得鲜明、强烈、具体、动人的表达效 果。
        33.小时候,我们把死去的小鸡往泥 土里埋,学着哭丧。记得有回阿霞忽然 说:“我死了,你也这样,把我埋得深些, 然后你再为我哭到太阳落山。”我听出 小小年纪的话音里,有不寻常的苦味。 (《散文》1988年第4期《沉积土,那般柔 细的》)
        34.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 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 (艾青《小泽征尔》)
        评析 这一节诗巧妙地运用了移觉手 法,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沟通起来, 表现出艺术家全部身心沉浸在音乐之 中的情景。在这里移觉同艺术鉴赏得到 了美妙的吻合。
        35.你听见金色的星殒在林间吗?
        是黄熟的槐花离开了枝头,
        你感到一片绿荫压上你的发际 吗?
        是从密叶间滑下的微风。
        

(何其芳《圆月夜》)


        评析 “一片绿荫”是视觉形象,说成 “一片绿荫压上你的发际”则是转换成 触觉角度的描写。
        36.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 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 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 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 中慢慢沉入梦乡。(黄河浪《故乡的榕 树》)
        评析 这里赋予清香以重量,以触觉和 嗅觉的相通,表现桂花香气的浓郁。
        37.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 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汤问》).
        评析 韩娥的歌声有多美,列子没有明 言,只是运用了渲染、烘托的方法,形容 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人已去,歌声 在,仿佛历历可见,听觉感知的声音有 了长久的视觉形象,你说美不美?
        3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 述而》)
        评析 《韶》指的是齐国的一种音乐。孔 子没有直接说明《韶》乐悦耳动听到什 么程度,而是拐弯抹角地说,听了音乐 后,三个月来,吃了肉也不知香味,韶乐 和肉本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孔子有意将 听觉和味觉沟通,从而说明韶乐之美甚 过吃肉,这种美感联想是很容易引起共 鸣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