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借助式移觉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借助其它修辞方式(如比喻、比拟、 夸张、移就等)构成的移觉。
        39.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 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 浓云。(鲁迅《祝福》)
        评析 音响是只能用听觉来感受的,可 是鲁迅运用移就式通感手法,把这听觉 感受形容成“音响的浓云”,使新年的爆 竹声,不但能够听到,而且能够见到。借 此把祥林嫂在祝福中悲惨死去的典型 气氛烘托得愈见凄凉了。
        40.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 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扑的 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水 浒传》第三回)
        评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 中的精采片断,作者在描写中成功地运 用了移觉手法。写鲁提辖一拳下去的结 果,不直述触觉而通过:“鲜血迸流,鼻 子歪在半边”这两个鲜明的视觉形象来 表现:写郑屠(“镇关西”)挨打后的感觉 是“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将味觉形象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 出来。一个“滚”字用得形象、贴切,使味 觉到视觉的转化显得十分自然。
        41.小伙子弹起月琴前面走着,
        “叮叮,叮叮”,慢悠,慢悠,
        像瓶子里漏出的荞酒,
        一滴,一滴,滴在身后。
        

(陈元通《琴声悠悠》)


        评析 通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从各个 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领略美感。“叮 叮”的月琴声似美酒,有形又有味。
        42.八月十四日的月亮,如即将开放 的玫瑰,浓含香气,鼓胀欲绽……老秦, 仿佛闻到了月光的淡淡香气。(魏钢焰 《没出唇的歌》)
        评析 用玫瑰作比,然后将嗅觉视觉互 通;写出了月光的“香气”。其实月光本 不可嗅觉,这里只是人们心理情感的折 射。
        4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评析 以触觉写听觉、视觉,歌台上美 妙的音乐,仿佛带着暖意,使人感觉是 春天来临了一般,大殿中舞女们上下翩 飞的长袖带着阵阵凉风,就像是风携着 细雨迎面扑来。寥寥的几个字,给人以 多方位的感知,“小杜”的笔力可真是精 彩。
        44.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 开在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萧红《呼兰河传》)
        评析 歌声是美的,因而可以用“花”作 比,然而它开的实在不是地方,这就注 定了她的悲惨命运,这又是对歌声主人 的一种象征。比喻、移觉、象征结合在一 起,含蓄而深沉地揭示了一位劳动少女 的悲惨遭遇。
        45.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 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 贯珠。(《礼记·乐记》)
        评析 这是用通感写音乐。动人的歌声 可以上举起来,这就与肤觉联系起来。 由高变低时,像向下坠落,这是视觉所 见;曲折婉转得可以折断;乐声停止时, 令人如同槁木一般;……总之,那动人 的音乐,就像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完 美无缺。
        46.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 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 玲上奏着的名曲。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 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 《荷塘月色》)
        评析 这是两段脍炙人口的通感句例, 把“光”与“影”比着“名曲”这是以听觉 写视觉;把“清香”比着“歌声”,这是嗅 觉与听觉的互通。运用通感制作比喻, 不仅只是巧妙,而是含蓄深沉之处融进 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47.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评析 以莺语间间来比喻琵琶之音的 悦耳美妙,已引人入胜,又复以“花底 滑”来形容,使人不仅产生听觉上的联 想美感,而且能产生触觉上的美感联 想,紧接一句亦此。
        48.圣信垂肩坐下,世宝看见他脸上 的肌肉一动也不动,但是慢慢地变白、 变灰,完全变成石头凿出来的一样。(茹 志鹃《逝去的夜》)
        评析 由“白”而“灰”这是色彩的变化, 属视觉感知;由灰而变成石头,属质感, 这是触觉感知,通过移觉生动而细腻地 描绘出圣信神色的变化。
        49.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 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 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 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 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 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刘鹗 《老残游记》)
        评析 王小玉的眼睛有多美?作者先用 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从听觉上来烘托 美,接着又用在听觉感知上的“静”来渲 染视觉感受上的美,虽然没有正面描写 王小玉的美,但她的美却已存在于读者 的想象之中了,读者想象她有多美就多 美。
        50.我的歌呵,如果你的沉默,
        不过是炸药的黑色的冷漠,
        什么时候一声巨响,
        迸射出腾空而起的烈火,
        如果你埋藏在我心里太久,
        像密封在地下的陈年的酒,
        什么时候你强烈的香气,
        像冲向决口的水一样奔流。
        

(何其芳《我们的革命用什么来歌 颂》).


        评析 歌声似“酒”,有了“香气”,这是 以味觉和嗅觉来描写听觉。而像决口的 “水”又是视觉感知。作者使四种感觉互 通,使得描写立体化,大大增强了语言 的表达效果。
        51.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 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凝脂 似的感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评析 触觉和视觉相通,入眼青山,不 仅是画一般让人眼前发亮,而且也凝脂 般让人向往了。
        52.然而,那由北而南迤逦而去的山 峰,时而平缓,时而峥嵘,都是动人的曲 调,轻轻流泻在天幕上,令人痴、醉。 ……入冬的车站,有一幕苦涩涩的美。 ……不管愁有多深多重,小火车依旧载 得动,载得走。
        

(泠泠《花东线上的小火车》)


        评析 运用通感写景,可以使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开拓诗与散文的意境。“山 峰”“是”曲调,可以轻轻“流泻”,令人 “痴”“醉”;这是用听觉、视觉上的动感 和味觉写山;车站有“苦涩涩的美”, “愁”有重量,这是用味觉和触觉所制作 的拟物式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色, 又抒发了主观的情景,一箭双雕。
        53.这地方每当月晦阴雨的夜间,就 可以听到远远近近的狼嗥,声音好像就 伏在地面上,水似的各处流,低而长,忧 郁而悲伤。(沈从文《从文自传·保靖》)
        评析 感觉的互通是需要特定情境的, 如不是“月晦阴雨”的夜间,狼嗥声怎么 能似水“各处流”、“低而长”呢?
        54.父亲把网撒得很圆很圆,
        圆得就像他满腔的希望。
        然而,当他把鱼网轻轻拉起
        失望却和那水滴一样浑黄……
        

(闻频《家乡的河》)


        评析 网中只有黄色的流水没有鱼,打 鱼的父亲当然就会失望了。“浑黄的水” 引起失望的联想,奇妙而贴切。
        55.我是犁,
        我是寒冷和死亡的叛逆。
        无边无际的土地向我迎来,
        带着春天的梦,
        迎向我这湿漉漉的月亮— —
        我的古老而优美的身躯。
        

(杨炼《耕》)


        评析 这是一首从“犁”寓理的小诗。诗 中运用移觉制作的比喻“湿漉漉的月 亮”不仅描绘出“犁”的外形,而且还描 绘出它翻耕土地的情状,生动,含蓄。
        56.江风森森,碎雨疏落,水尚寒,却 已不瘦,百舸悠悠,满一怀平和气韵,雨 里,想那锦江山上的杜鹃,也该放了呢! (《散文》1988.7《北地江魂》)
        评析 这是用肤觉和视觉来描写初春时 节的江水。一个不露饰痕的拟人,暗暗透 出作者对一江春水由衷的喜爱。
        57.小郭老早就准备了色笔,还有几张 画纸。郊外的风景真好,秋天的太阳好像 一朵向日葵。快要收成的稻穗在田里唱 歌,他们的歌谱是黄色的,而且有那么大 张。天空蓝澄澄的好比一块玻璃,而且像 一块蛋糕一样地发香。(《郭风作品选》)
        评析 以玻璃喻蓝天,是因为它给人以 视觉的联想;把蓝天比做“蛋糕一样发 香”,那也是嗅觉联想发挥了作用。比喻 式通感的特点与用法与比喻有许多共同 处。
        58.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戴望舒《雨巷》)


        评析 “眼光”有了声音就会说话;“惆 怅”具有气味,就更能体现女性的特点和 形象。两个通感式的比喻中,寓含不尽的 言语,不尽的情意。
        59.那么……是每天同我们搭几句腔 的锅炉厂的师傅?哦,或者是造纸厂那个 爱吹牛的干部?不,都不像,听得出,他们 的文化水平同我们差不多,不过“三磅” 而已,哭都哭不出能登报的东西。(方方 《“大篷车”上》)
        评析 这是拟物式通感。文化水平只有 “三磅”,肤觉的轻微,形象地说明了文化 水平的低微。用语幽默、风趣。
        60.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 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 子》)
        评析 由水面的风平浪静,联想到水面 平展光滑得像琉璃一样,这是由视觉到 触觉的转换。
        6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 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 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 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 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评析 这是移就式通感。悲凉有了色彩, 可以视觉感知,可见鲁迅的愤怒已经不 是藏之于心,而是形之于外了。爱憎分明 是鲁迅的最鲜明的特点。
        62.希望是飞旋的轮子,
        热情是车铃的脆响,
        挎包,装着昨夜沉甸甸的梦思,
        那飘拂的围巾,
        是我在晨风里抖动的翅膀
        

(金国悌《黎明,我的脚踏车》)


        评析 “希望与热情”本是抽象的,只能 从心理上感觉,行为上揣度。这里从视觉 上作比,将希望看做似飞旋的轮子,从听 觉上设喻,将热情比做车铃的脆响,可谓 别开生面,那种充满朝气的飘逸洒脱劲 儿,使人如闻如见。
        63.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 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 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警醒,而怒茁 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膏脂和温存 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 出红色的花。(何其芳《雨前》)
        评析 这是借助视觉、触觉形象地从侧 面写雨声,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春夜喜 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名 句,那种优美的意境需要仔细玩味。
        64.寂静,继而是气流的震颤,
        清宛的乐声,
        虚幻,似可触摸,
        充实,却如空濛的雾气,
        声音,是有颜色的么?
        谱架上,音符该爆出绿芽,
        或许是一群鸥鸟,
        沿着圆孔、丝弦、键盘和手指,
        跌入空中翩飞。
        

(韩作荣《听音乐演奏会》)


        评析 音乐是靠形象动人的,形象是可 以用各种感官感知的。作用于听觉的旋 律,可触、可视;有形有色;如绿芽,似鸥 鸟,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正 是通感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发挥了重大 的作用。
        65.进城已十载,我的鄂南乡音仍未 改,朋友揶揄道:我的乡音土得掉渣,浓 得冒烟。(《散文》1988年第7期《乡音 吟》)
        评析 用两个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将 乡音的浓重土味传达得淋漓尽致。这是 比喻式通感的特殊表达功能。
        66.一早起,李先生在帐房的柜台上看 见昨天的报,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 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 回来,说不出话。(钱钟书《围城》)
        评析 不说吓得说不出话来,而说成“声 音都遗失了”,甚至还有“一分钟后才找 回来”的具体时间,这是融拟物、夸张、移 觉为一炉,形成了语言形象、生动、含蓄、 幽默的情味。
        67.大约也因为濛濛的细雨,园里没有 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 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 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 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 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 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 愉快的倦怠之感。(朱自清《歌声》)
        评析 花香本不可见,用“缕缕”来形容, 令人想见烟雨濛濛中,淡淡的花香也如 丝丝细雨般可触。“饿了似的”是拟人,以 人的有气无力写花香的似无若有。格外 生动,有趣。
        67.一个顽皮的笑,可真耐人咀嚼,许 多天过去了,我还未辨清味道。让它像颗 冰糖,慢慢溶化在心上;如同甜丝的泉 水,悄悄在岩层下流淌。(穆仁《调皮的 笑》)
        评析 笑可以从声音中听到,可以自脸 上看到,此处却偏写心中对笑的品味(味 觉),使蕴含在那瞬间笑意中的甜蜜久久 地留在人的心里。使语言更添了几分意 蕴。
        68.一枚比月光还薄的邮票
        抖动着翅膀
        翻飞在城市与乡村
        人群和人群之间
        寻找心灵的伴侣
        

(彭国梁《一枚邮票》)


        评析 月光有没有厚薄?人们不知道,也 是视觉无法判断的事,也许肤觉可以感 知。
        69.一方小小的玻璃台片,是我喜爱的 “风景角”……朋友们来了,可以用目光 的筷子,在我的玻璃桌上,举行一次小小 的“美餐”。这与雀巢咖啡,葡萄干,五香 瓜籽一样有味,或更带点罗曼蒂克。朋友 们常常俯身欣赏我东寻西搜来的各色风 光,久久不忍离去。(张宏《我的风景角》)
        评析 那风景角的风光,我们不得而知, 但雀巢咖啡浓郁的香气、葡萄干、五香瓜 籽独特的风味,我们却曾经品尝过,如果 此情此景中,在月光下由口中味想到眼 中景,我们也可毫不含糊地说:“哦,风景 棒极了!”美的欣赏正是在多种感觉的交 融中进行的。
        70.她开了口,说到话,这一条嗓子,才 爱煞人呀!有四个字可当。四个什么字? 尖、甜、媚、脆。她一声喊呀,你就要接住, 接不住,噼��,掉在石头地上,能跌四段, 你看脆不脆? (评书《武松》)
        评析 这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描述被蒋门 神买去做妾的谢三姐的美妙说话的。声 音是靠听觉来感知的,但是,此处却巧妙 地将听觉感受转移到味觉“甜”,视觉 “媚”和“脆”,触觉“尖”等感觉来描绘,这 样使得读者对谢三姐悦耳的声音有了直 觉感和立体感,激发人的联想,余味无 穷。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