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

2020-03-04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论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
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
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 , 太阳意象的出现超过了 180次。这些意象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 , 有逍遥仙游 , 有以日像君 , 有依依惜别 , 还有对明亮光辉事物强烈憧憬和追求。太阳意象与李白的生命精神息息相关 , 他用自己的生命写就了一位封建士人的逐日神话。他的“宇宙境界”使他对政治理想的现实追求升华为对人生理想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太阳意象; 生命精神;
 
收稿日期:2000-03-02
 
The Sun lmages in Li Bai′s Poems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180 sun images in Li Bai′s poems. These images are concerned with many contents of his poems, such as unwillingness to part with friends, symbolizing emperor by sun. The sun images in Li Bai′ poems interact with his pursuit of ideal.
 
Keyword:
Li Bai; Poems; Sun Images; Pursuit of Ideal;
 
Received: 2000-03-02
 
太阳和月亮是李白诗中常见的两个天体意象。现代学者对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与此同时, 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却很少有人论及, 好像它无足轻重。其实通读李白的诗歌, 我们会发现太阳意象不仅出现次数多, 涉及内容广, 与其他诗人笔下的太阳意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而且还与作者的生命精神息息相关。因此, 笔者拟以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为考察对象, 探讨它们都涉及哪些内容, 特点何在, 并结合与月亮意象的比较, 讨论与太阳意象相关的作者的生命精神。
 
太阳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形象很早便出现在诗歌之中。《诗经》中的“日居月诸, 胡迭而微”[1] (《诗经注析·柏舟》) 、“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1] (《诗经注析·伯兮》)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1] (《诗经注析·君子于役》) 、“谓予不信, 有如日”[1] (《诗经注析·大车》)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1] (《诗经注析·十月之交》) , 质朴自然, 《九歌》中的太阳形象则充满了奇幻色彩:“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 夜皎皎兮既明。驾龙兮乘雷, 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 心低徊兮顾怀……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 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驼翔, 杳冥冥兮以东行。”[2] (《楚辞校释·东君》) 想象瑰奇宏伟。此后, 太阳一直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李氏建唐, 远绍周秦, 近承魏隋;根本关中, 包举华夏;融合南北, 杂糅胡汉, 国势固如一轮初生之红日, 无怪乎王湾的“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 (《唐诗汇评·次北固山下》) 历来为人们击赏。初盛唐诸贤写到太阳, 每将大漠、云海、长河等阔大事物作为背景, 境界宏阔:
 
登山望宇宙, 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 孤鳞安得宁。[4] (《陈子昂集·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5] (《王维集校注·使至塞上》)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6] (《杜诗镜铨·后出塞五首》其二)
 
作为自己时代领唱的歌手, 李白在诗中多次写到太阳。他笔下的太阳意象或依依情深, 如“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7] (《李太白全集·送友人》) , 或明秀艳丽, 如“翠影红霞映朝日”[7] (《李太白全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或十分神奇, 如“吾欲揽六龙, 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 劝龙各一觞”[7] (《李太白全集·短歌行》) 。笔者以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的诗歌为统计对象, 发现太阳意象的出现超过了180次。李白写到太阳时常用的词语有“ (两) 曜”、“飞光”、“阳乌”、“火精”、“太阳”、“六龙”和“羲和”等, 但用得最多的仍然是“日”以及在“日”前加修饰语所构成的词, 如“落日”、“西日”、“白日”等。在上述所有词中, 李白特别偏爱“白日”一词, 它的出现多达46次 (1)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后文论及。
 
李白诗歌中的太阳意象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现根据内容的不同, 将这些意象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与时间意识有关的太阳意象。李白一 生, 志在“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 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 戏沧洲, 不足为难矣。”[7] (《李太白全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然而壮志难酬, 时光奔迫。面对这一切, 他发出这样的浩叹:
 
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
 
青轩桃李能几何, 流光欺人忽蹉跎。[7] (《李太白全集·〈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
 
无奈“长绳难系日, 自古共悲辛”[7] (《李太白全集·〈拟古十二首〉其三》) 。有时李白会发出这样的奇思妙想:
 
吾欲揽六龙, 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 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 为人驻颓光。[7] (《李太白全集·短歌行》)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 他会陶醉在游仙的幻想之中:
 
借予一白鹿, 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影, 欣然愿相从。[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
 
挥手折若木, 拂此西日光。[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一》)
 
与君弄倒影, 携手凌星虹。[7] (《李太白全集·赠卢征君昆弟》)
 
倒影即日月之影[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 , 原本使作者备感煎熬的“流光”此时反成了笑弄的对象。
 
二、与以日像君有关的太阳意象。以日像君的用法在李白诗中屡见不鲜, 如“白日曜紫微, 三公运权衡”[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 、“少帝长安开紫极, 双悬日月照乾坤”[7] (《李太白全集·〈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大驾还长安, 两日忽再中”[7] (《李太白全集·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等都是如此。围绕着以日像君, 李白诗中又衍生出了其他一些用法, 如“忽蒙白日回景光, 直上青云生羽翼”[7] (《李太白全集·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写君恩眷顾, “何六龙之浩荡, 迁白日于秦西”[7] (《李太白全集·万愤词投魏郎中》) 写明皇奔蜀, 但用得最多的是以浮云蔽日喻小人当道, 君臣阻隔:
 
苦雨思白日, 浮云何由卷。[7] (《李太白全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二》)
 
紫阙落日浮云生。[7] (《李太白全集·灞陵行送别》)
 
浮云蔽紫闼, 白日难回光。[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七》)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7] (《李太白全集·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蔽日去不返。[7] (《李太白全集·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
 
这些诗有的创作年代较早, 如上引第一首便作于开元十八年[8] (P120) , 有的作于二入长安时期, 如上引第三首便作于天宝三载[8] (P645) , 但多数作于被“赠金放还”之后, 如上引第三、第四和第五首便分别作于天宝六载[8] (P811, P805) 和天宝十四载[8] (P1247) 。它们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认识。离开长安之后, 李白看见西边的落日, 常想起这个曾令他感到无比荣耀、又无限伤怀的地方:
 
回鞭指长安, 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 杳在碧云间。[7] (《李太白全集·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遥望长安日, 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 此地曾经为近臣。[7] (《李太白全集·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思恋之情, 溢于言表, 感慨之态, 形乎目前。
 
三、与别离之情有关的太阳意象。李白在别离诗中经常写到太阳, 如“白日行欲暮, 沧波杳难期”[7] (《李太白全集·送张舍人之江东》) 、“日色促归人, 连歌倒芳樽”[7] (《李太白全集·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好风吹落日, 流水引长吟[7] (《李太白全集·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 、“去影忽不见, 踌躇日将曛”[7] (《李太白全集·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日落看归鸟, 潭澄羡跃鱼”[7] (《李太白全集·送别》) 、“秋山宜落日, 秀水出寒烟”[7] (《李太白全集·同吴王送杜秀芝举入京》) (2) 、“日入牛渚晦, 苍然夕烟迷”[7] (《李太白全集·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这类诗中最著名的是: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7] (《李太白全集·送友人》)
 
落日迟迟, 隐喻着故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四、与李白对明亮光辉事物强烈憧憬和追求有关的太阳意象。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论及李白诗歌的感觉基调时指出, 对李白的作品, “总感觉有一种特殊韵味蕴含其中……这所谓特殊韵味蕴含其中的感觉, 即李白作品中借助于普通常见词语所表现出来的为李白诗所独有的强烈光辉照耀之感……造成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李白对‘明亮光辉事物强烈憧憬和追求’。”[9] (P29) 松浦友久先生从两个方面对自已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首先, 他以大量无可辩驳的材料说明:在李白诗中, “清”、“明”、“辉”、“白”、“碧”、“绿”等本身具有鲜明光辉感的语汇层出不穷, 特别是“白玉”、“白璧”、白水”、“白鹭”和“清辉”、“清猿”、“清秋”一类由“白”或“清 ”构成的语汇尤为李白所喜爱。这些语汇是李白追求光明意念的载体。接下来他把李、杜诗歌对月亮的描绘加以比较, 指出“李白先天的资质秉性, 有一种对光辉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 ‘月’具有那样一种要素, 因而就成了诗人由衷赞美的对象, 如从语汇象征角度来说, 即‘月’乃是‘皎洁光明’的象征。”[9] (P36) 在论证过程中, 松浦友久先生强调了李白对寒色系统语汇和月亮意象的偏好, 但他也同时指出, 只要是具有高亮度、光辉照耀感的词语, 虽然是暖色系统的语汇, 李白也同样爱用。这一补充使松浦友久先生的论述更加全面, 但松浦友久先生所举的证例较少, 在这里, 笔者拟从李白诗中对太阳的描绘这一角度加以补充。尽管不像与寒色密切相关的月亮意象出现得那样频繁, 太阳意象仍然出现在许多诗篇之中, 其中不少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都给人以光辉鲜亮感, 且色调也并非都属于寒色: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7] (《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六》)
 
长安白日照春空, 绿杨结烟桑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7] (《李太白全集·阳春歌》)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7] (《李太白全集·采莲曲》)
 
素手青条上, 红妆白日鲜。[7] (《李太白全集·〈子夜吴歌四首〉其一》)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7] (《李太白全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翠影红霞映朝日。[7] (《李太白全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相对于寒色系统语汇与月亮意象而言, 这些诗从另一面表现了李白对明亮光辉事物强烈憧憬和追求。
 
由于物理性质的差别, 月光如水如乳, 给人以静谧清泠的感觉, 日光则常常给人以焦灼感。这种生理上的焦灼感加深了人们在面对太阳时因感到时光流逝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焦灼感, 使人们从心灵深处感到震撼。在李白眼中, 太阳是“飞光”、“流光”, 消逝何其速也, 如“飞”如“流”, 令他痛感年命短促, 时不我待。同样是与人类的时间意识有关, 月色则往往把人带入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永恒世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10] (P17) , 人们“只有错愕, 没有憧憬, 没有悲伤”[10] (P17) 。李白笔下便有这样一个月光世界, 这里“但有迷离恍惚之境, 却无虚无飘渺之说, 一切都既神奇而又真实。月如玉盘、如飞镜、如玉钩, 月色似霜、似雪、似水……总是那样柔和, 那样透明!山、水、花、木, 还有白猿、白鹭、白鸥……景物都是逼真的, 沐浴在月光中却又如梦似幻, 显得那样静谧而皎洁!在这个世界里诗人从不谈政治, 也极少发牢骚, 虽说孤独但却悠然自在。月光不但引起对童年、故土、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 他还经常独自泛月 (月夜泛舟) 、醉月 (月下饮) 、步月 (月下散步) , 有时还问月、邀月对饮。甚至认为明月可揽、可乘, 也可以赊, 可以寄……奇情异趣传达出童稚般的天真。这个世界里除了诗人自己, 偶尔也有别的人物, 不是官吏, 也不是隐者, 而是船工、农女、采菱女、冶炼工、浣衣妇、渔父、樵夫、农媪等等”[11] (P28) 。如果说这样一个月光世界是李白在纷杂喧嚣的尘世中感到疲惫不堪时休憩的港湾, 那么太阳意象则更多地和李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相关, 和他不断追求人生理想的生命精神相关。在他的作品中, 太阳常常是君王的化身, 它是那样的光辉明耀, 却又时常为浮云所蔽, 它是如此地高不可攀, 却又曾“回景光”, 李白一生的喜怒哀乐几乎都和它有关。袁行霈先生论李白其人其诗, 标举“宇宙境界”。袁先生说:“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 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 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12] (P38) 李白正是以这种气魄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九死不悔, 用他的生命写就了一位封建士人的逐日神话。而这种“宇宙境界”也使他对政治理想的现实追求升华为对人生理想的终极追求。
 
经过前面的论述, 李白诗中太阳意象的一些基本情况已经清楚。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与其他诗人笔下的太阳意象的比较, 讨论李白诗中太阳意象的特点。但如此一来涉及的内容便会大大增加, 笔者学殖浅薄, 以下的论述仅是挂一漏万的初步尝试。
 
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最明显的特点便是这些意象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以日像君, 有依依惜别, 有逍遥仙游, 还有对明亮光辉事物强烈憧憬和追求。具体内容前文已详细论述, 此不赘言。笔者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曾说初盛唐诸贤写到太阳, 常以大漠、云海、长河为背景, 每有境界宏阔之作。与这些描述型太阳意象相比, 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则多含比兴象征寓意。以日像君固不足为奇, 但李白以此为中心又衍生出君恩眷顾、明皇奔蜀、君臣阻隔等一系列用法, 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比兴象征系统, 这在其他诗人那里是不多见的。李白写太阳, 多有浪漫奇想。他的游仙诗固受前代同类作品的影响, 而“北斗酌美酒, 劝龙各一觞”[7] (《李太白全集·短歌行》) 则明显从屈原的“北斗兮酌桂浆”[2] (《楚辞校释·九歌·东君》) 中化出。李白诗上承楚辞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同样是富于奇思妙想, 李白诗与李贺诗有很大的区别。拿前面引用过的李白的《短歌行》与李贺的《苦昼短》 (“飞光飞光, 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 黄地厚, 惟见月寒日暖, 来煎人寿……吾将斩龙足, 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 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 少者不哭。”[13]) 相比, 李白的诗写得颇富幽默感, 而李贺诗中“煎”、“斩”、“嚼”等狠重的措词适足暴露他内心的脆弱。
 
杜甫笔下的太阳意象, 经常和衰飒之景、悲苦之情相关:
 
秋窗犹曙色, 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 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 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 飘零似转蓬。[6] (《杜诗镜铨·客亭》)
 
稻获空云水, 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 旭日散鸡豚。野哭初闻战, 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 作客信乾坤。[6] (《杜诗镜铨·刈稻了咏怀》)
 
即使说“落日心犹壮”[6] (《杜诗镜铨·江汉》) , 其前提也是承认落日之景与衰颓之感相关, 如此才能下一“犹”字。在刘长卿的诗里, 这种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流落征南将, 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 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 日暮欲何之。[14] (《大历十才子诗选·送李中丞之襄州》)
 
孤城上与白云齐, 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
 
已空秋草绿, 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来人远, 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 朝来暮去弋阳溪。[14] (《大历十才子诗选·登余干古县城》)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14] (《大历十才子诗选·过贾谊宅》)
 
也许是时代使然, 到了晚唐, 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15] (《李商隐诗歌集解·乐游原》) 遂成绝唱。相比之下, 李白诗中则很少有这种情况, 即使写到落日, 也经常是欢乐的场面:
 
我觉秋兴逸, 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 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 送行驻金羁。[7] (《李太白全集·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傍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7] (《李太白全集·襄阳歌》)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7] (《李太白全集·南陵别儿童入京》)
 
有趣的是, 一般被认为是混入《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 的《忆秦娥》 (箫声咽) 中的“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7] (《李太白全集·忆秦娥》) 反倒写得声情悲壮, 感慨万千。
 
以上笔者讨论了有关李白诗中太阳意象的一些基本问题, 并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通过考察太阳意象来研究李白是一个新的尝试, 难免会有错漏, 还请学界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 .蒋见元 .诗经注析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91 .
 
[2 ]蒋天枢 .楚辞校释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89.
 
[3]陈伯海 .唐诗汇评 [M]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 995.
 
[4]徐 鹏 .陈子昂集 [M] .上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 1 960 .
 
[5] 陈铁民 .王维集校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97.
 
[6]杨 伦 .杜诗镜铨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80 .
 
[7]王 琦 .李太白全集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77.
 
[8]安 旗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M] .成都 :巴蜀书社 , 1 990 .
 
[9]松浦友久 .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 [M] .刘维治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96.
 
[][1 0 ]闻一多 .宫体诗的自赎 [A] .唐诗杂论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98.
 
[][1 1 ]裴 斐 .李白个性论 [A] .中国李白研究 (一九九 O年集·上 ) [C]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 1 990 .
 
[1 2 ]袁行霈 .李白的宇宙境界 [A] .中国李白研究 (一九九 O年集·上 ) [C]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 1 990 .
 
[1 3]王 琦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998.
 
[1 4 ]焦文彬 , 张登第 , 鲁安澍 .大历十才子诗选[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 988.
 
[][1 5]刘学锴 .余恕诚 .李商隐诗歌集解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88
 
注释
1 王琦云:“诗题当是《送杜秀才赴举入京》, ‘芝’字疑讹。”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848页, 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这是笔者手工翻检所得的结果, 或有遗漏。日人中岛敏夫据花房英树编《李白歌诗索引》统计出“白日”一词出现的次数为50次 (见中岛敏夫著《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 《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第121页) , 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