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俪与声律:李白供奉翰林的行乐演绎与六朝文体

2022-08-15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二、骈俪与声律:李白供奉翰林的行乐演绎与六朝文体   
        
        
        诗仙李白诗歌向来不似诗圣杜甫, 颇以声律之工整细密见长, 甚至薄视专求声律的作品, 然而这并非意味李白不娴于声律能事, 其中主要应出自李白豪放飘逸、不拘常调的创作态度, 因此当李白于天宝元年秋入京供奉翰林的次年, 以“多陪侍从之游”的身份, 面对君王贵游的奉诏书写之际, 以骈俪与声律为主的六朝传统能事, 诚然无可避免地成为李白当时文学侍从身份及其职能的重要展现场域, 其中撰于天宝二年的《宫中行乐词》组诗系列, 即是李白诗文集中体现骈俪与声律兼美的最重要创作阶段。   
        
        
        李白供奉翰林时期, 主要乃以文学侍从身份从事奉诏书写, 诚然与其身份及贵游职能攸关, 而李白平生近百首的五律诗, 早于开元十三年迄至十六年, 即已颇不乏声律工整、复不失黏对规律的标准五律诗作,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渡荆门送别诗》等, 其中自然亦展现骈俪相应的清丽文采,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间两联的“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迄至李白于天宝初年入京长安, 供奉翰林时期的五律仍有25篇符合标准格律的作品, 其中天宝二年源自奉诏应制的《宫中行乐词》八首, 适成为李白融合骈俪与声律的代表见证。据五代孟棨《本事诗》所载, 攸关李白诗的声律问题: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 艳薄斯极, 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 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 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 五言不如四言, 七言又其靡也, 况使促于声调俳优哉。”……玄宗闻之, 召入翰林。……尝因宫中行乐, 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 岂可独以声伎为娱, 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 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 已醉;既至, 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 谓非所长, 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取笔抒思, 略不停缀, 十篇立就, 更无加点。笔迹遒利, 凤跱龙拏。律度对属, 无不精绝。   
        
        
        由是观之, 李白奉诏所撰的《宫中行乐词》组诗, 既源自天子玄宗与文学侍从以诗歌共舞的贵游行乐, 并且更是一场攸关宫体声律与李白诗技的文学挑战及验证, 因此从《宫中行乐词》组诗上述深具特殊意涵的创作背景看来, 这组诗对于向以豪放飘逸为调的诗仙诗歌风格而言, 似乎存在着扞格不入的可能, 反之, 却也体现出李白诗歌长久以来为历代读者所忽略骈俪、声律与宫体的六朝文学深厚造诣, 并且由于《宫中行乐词》组诗的完美演绎与才学展现, 不仅更形见证唐玄宗眼中李白供奉翰林“多陪侍从之游”职能的适得其所, 另一方面对于诗仙李白而言, 即使曾于诗歌声称“自从建安以来, 绮丽不足珍”;又如孟棨《本事诗》所引李白之语谓“齐梁以来, 艳薄斯极, 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 非我而谁”, 然则从表这类攸关六朝文学中骈俪、声律及宫体的重要创作命题, 似乎为李白所鄙视不屑的六朝文体特质, 固然非李白展现“豪放飘逸”基调的主要诗歌范畴, 却也绝非他敬而远之、弃如敝屣的文学荒野。   
        
        
        诗仙李白固然薄视六朝文体中专务骈俪、声律, 甚至宫体取向的绮靡与雕饰, 然而这些似乎向为诗仙李白鄙弃的六朝文学经典特色, 对于李白而言, 即使并非其诗歌世界的重要长项, 但从他供奉翰林时期不少诗歌集中体现, 李白对于六朝文学上述审美艺术的熟稔及潜研, 恐怕超越一般读者的刻板印象, 甚至传统想象, 因此尽管李白供奉翰林期间奉诏书写中, 颇集骈俪、声律与宫体于一身的六朝文体取向诗歌, 就其中组诗系列而言, 《宫中行乐词》诚然不如《清平调》蜚声诗史, 享誉古今, 然而相形之下, 若就上述六朝文体的多元审美及沉潜心力学意涵而言, 《宫中行乐词》实质上更能具体而微地展现诗仙李白对于六朝文体既深潜又品鉴的重要文学观照侧面, 应值得重新加以审视及评点。   
        
        
        李白撰于天宝二年的《宫中行乐词》八首, 据清代王琦注本, 题下原注“奉诏作五言”, 此外据安旗编年本, 以唐代写本中录“小小”“卢橘”“柳色”三首, 并题作《宫中三章》, 并且署名“皇帝侍文李白”, 其中显然可见李白以文学侍从之姿奉诏应制, 并成迥异平生诗歌“古多于律”创作取向, 展现娴熟于骈俪、声律、宫体等创作能事, 因此《本事诗》载此一组诗尤见李白“律度对属, 无不精绝”的六朝文体深厚造诣, 因此回归李白文集中《宫中行乐词》八首的诗歌文本, 其中展现六朝骈体审美书写的骈俪与声律, 乃至宫体取向的具体举隅, 应可略窥其貌, 从而洞鉴诗仙供奉翰林侍从应制之际, 早期浸染的六朝文学, 乃至《选》赋习拟锻炼, 对于长安贵游侍从生涯的重要依据, 甚至水到渠成而左右逢源。   
        
        
        《宫中行乐词》既为向以“古多于律”又薄于声律著称的李白, 为供奉翰林“律度对属”的精绝五律见证, 其中的骈俪与声律, 诚然值得加以审视。以下试以《宫中行乐词》八首的前三篇五律为例, 观微知著, 分析李白如何展现其潜研深谙骈俪与声律的六朝文体诗艺: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其一)   
        
        
        柳色黄金嫩, 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 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 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 飞燕在昭阳。 (其二)   
        
        
        卢橘为秦树, 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 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 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 还与万方同。 (其三)   
        
        
        首先就六朝诗歌永明体, 深究诗文声律, 迄至唐律诗成立的骈俪属对而言, 五律开首两句, 基本上并未要求首联二句前后对仗, 以此检视李白《宫中行乐词》的前三篇, 全部出之以骈俪对句, 即使纵观其后五篇首联, 至少也有高达五分之三, 力求骈俪对属, 如《其五》“绣户香风暖, 纱窗曙色新”;《其七》“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其八》“水绿南熏殿, 花红北阙楼”等, 因此整体而言, 李白现存可见的八首《宫中行乐词》, 高达四分之三之五律, 刻意追求首联即以骈俪落笔, 其中若非李白对于以骈俪为宗的六朝文体深加潜研, 何能如此援笔立就, 精绝超逸;其次, 就这六篇五律而言, 首八句假若首联即出之骈俪, 加上中间两联, 亦全部符合唐代律诗的骈对法则, 除末联归束诗旨外, 前此高达四分之三的三联六句, 皆为骈俪对偶之笔法。   
        
        
        换言之, 就此《宫中行乐词》八首而言, 若能全部同时展开榜示, 则无论纵横视角, 皆同样呈显四分之三, 即百分之七十五之骈俪对句;如是横看竖观皆为高比例的骈俪笔触, 一方面固然是李白长久濡染六朝骈俪的水到渠成及其才学示现, 其实亦复是李白供奉翰林时期以文学侍从身份, 参与君王宫中行乐及其贵游文学创作, 所无可避免的传统职能与历史文律, 然则相形之下诗仙李白称职而又令人惊艳的骈俪演绎, 固然是令玄宗及宫中僚属心悦诚服, 甚至掌声响起, 却亦积渐隐然诗仙李白追梦长安的另类困境情志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