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末(一)”·通假字

    通“抹”。 《汉书·谷永传》:“末杀灾异。”唐颜师古注:“末杀,谓扫灭也。”...

    “未(五)”·通假字

    通“无”。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二:“未,犹‘无’也。”按:“未”通“微”,无。 《论语·季氏》:“未也。”又《学而》:“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下)》:“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礼记·大学》:“未之有也。”《战国策·秦策》...

    “未(四)”·通假字

    通“非”。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未,犹‘非’也。”“未”、“非”一声之转,故得通假。 《庄子·天下》:“未败墨子道。”《韩非子·说难》:“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汉书·文帝纪》:“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未(三)”·通假字

    通“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史记·武安侯传》:“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汉书·外戚传·吕后》:“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世说新语·方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楚国先贤传》:“卿者不顾...

    “未(二)”·通假字

    通“不”。按:《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未”、“否”一声之转,而“否”通“不”,故“未”可训为“不”。 《管子·禁藏》:“布、帛、麻、丝,旁人奇利,未在其中。”《墨子·天志》:“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庄子·人间世》:“故未终...

    “未(一)”·通假字

    通“味”(参看《说文·木部》)。按:元周伯奇《六书正讹·去》:“未,无沸切,古‘味’字……加‘口’,後人所制也。” 《史记·律书》:“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事无事,为无为,味无未。”(按:今本《老子》“未”作“味”。)又...

    “朦”·通假字

    1.通“蒙”。朦印,即“蒙...

    “期(四)”·通假字

    通“斯”,则。 《荀子·礼论》:“是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注:“‘期’当为‘斯’。”...

    “期(三)”·通假字

    1.通“朞”,一周年或一整月或一整昼夜。按:《广韵》:“朞,周年;又复时也。” 《周易·繫辞(上)》:“当期之日。”《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晋杜预注:“从旦至旦为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期,本又作‘朞’。”又僖公十四年:“沙鹿崩。...

    “期(二)”·通假字

    通“惎”,教。 《淮南子·要略》:“发号施令,以时教期。”清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四)》:“期,当读为‘惎’。宣(公)二年《左传》:‘楚人惎之。’杜注曰:‘惎,教也。’《文...

    “期(一)”·通假字

    1.通“其”,指示代词。 《战国策·秦策(五)》:“王曰:‘为期与我约矣。’” 2.通“其”,语助词。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忽期南西称尊日,活捉纷(粉)首细颺尘。”又《王昭君变文》:“贱妾傥期蕃裹死。”徐震堮校:“‘期’同‘其’。‘傥其’犹言‘倘然...

    “朕(二)”·通假字

    通“勝”,战勝。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亡论》:“内立(位)朕胃(谓)之塞。”又《国次》:“人强朕天,慎辟(避)勿当。天及朕人,因与俱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友(柔)弱朕强。”又乙本《老子·道篇》:“知人者,知(智)也;自知,明也。朕人者,有力也;自...

    “朕(一)”·通假字

    通“徵”,徵兆。按:《说文新附·通谊》:“凡言朕兆者,谓其幾甚微,如舟之缝、龟之坼也。”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又《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注:“朕,兆也。”唐成玄英疏:“朕,迹也。虽遨游天下,接济苍生,而晦迹韬光,故无朕...

    “服(六)”·通假字

    通“保”,保卫。 《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陈奇猷集释引刘师培曰:‘服’与‘保’通。《老子》‘保此道者不欲盈’。《淮南(子)·道应训》引作‘服’,是‘保’‘服’古通。《史记·楚世家》:...

    “服(五)”·通假字

    1.通“愊”、“腷(bi)”。服臆,即“腷臆”、“愊臆”,因哀愤忧伤而气郁结。按:服,《集韵》弼力切,入声,职韵;今音“bi(币)”。按:《集韵·职韵》:“腷,臆腷,意不泄貌。或作‘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虢君)言未卒,因虚唏服臆,魂精泄横,悲不能自止,...

    “服(四)”·通假字

    1.通“备”,具备。 《管子·度地》:“寡人悖,不知四害之服,奈何!”清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五)》:“服,读曰‘备’。谓不知四害之备也。《战国策·赵策》‘骑射之服’,《史记·赵世家》作‘骑射之备’,是‘服’与‘备’古字通。”长沙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服(三)”·通假字

    1.通“复”,反复。 《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按: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通义·周南》:“《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即‘无思不复’,谓无思必往复追怀,不能自已,盖极言其思之甚也……《文王有声》‘无思不服’之‘服’,即《关雎》‘寤...

    “服(二)”·通假字

    通“敷”,涂抹,搽敷。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艸五》:“芫花根擂水服,渣服。”又:“〔软癤〕,石灰、鸡子白服。”...

    “服(一)”·通假字

    1.通“箙”,古盛箭的器具。 《诗经·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汉郑玄笺:“服,矢服也。”高亨注:“服,借为‘箙’,箭袋。”《周礼·春官·巾车》“小服”注:“服,读为‘箙’。”清钱坫据此谓“服”通“箙”(《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八)《荀子·议兵》:...

    “朋(四)”·通假字

    通“冯(ping)”,盛怒貌。 《国语·吴语》:“请王励士,以奋其朋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家大人曰:‘朋,读为冯。冯势,盛怒之势也。’《方言》曰:‘冯,怒也。楚曰冯。’郭璞注曰:‘冯,恚盛貌。’昭(公)五年《左传》:‘今君奋焉震电冯怒。’杜预注曰:‘冯,盛...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