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2022-09-09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闺情诗,写一位秦中少妇春日怀念戍守在燕地的丈夫。诗借春景抒情,把“燕草”、“秦桑”作为少妇怀春的依托和沟通两地相思的纽带,表现了少妇感情的真挚丰富、曲折动人。最后以女子怨斥春风入罗帷的奇思妙想收结,突出了少妇不得相见丈夫的怨情和她的忠贞纯洁,这是对“春思” 主题的升华,艺术上也显得格外新巧。这两句和略早于李白的开元诗人薛维翰《春女怨》:“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诗意相近,然而比薛诗更富于奇想和浪漫色彩。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 chūn sī 》 
    《 春   思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àn cǎo rú bì sī , qín sānɡ dī lǜ zhī 。 
    燕  草  如 碧 丝 , 秦  桑   低 绿 枝  。 
    dānɡ jūn huái ɡuī rì , shì qiè duàn chánɡ shí 。 
    当   君  怀   归  日 , 是  妾  断   肠    时  。 
    chūn fēnɡ bù xiānɡ shí , hé shì rù luó wéi 。 
    春   风   不 相    识  , 何 事  入 罗  帏  。 
  •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燕地的草芽还细如碧丝,秦中的桑树已低垂下绿枝。
    当夫君怀家思归的日子,也正是我朝思暮想、肝肠欲断之时。
    ——春风哟,和你素不相识,为什么径自闯入人家闺房的罗帷?
  •  ①燕(yan烟):泛指古代燕国地方,即今北京、河北一带。是女子的丈夫征戍驻守的地方。秦:泛指古代秦国地方,即今陕西一带。是诗中女子所在地,即征夫的家乡。低:垂下。案此二句对比两地气候上的差异:燕地天冷,春草刚冒细芽:秦地温暖,桑树已是枝叶茂盛。说明夫妻分离在遥远的南北两地。

    ②罗帷(wei维):丝罗帏帐。此指女子的闺房床帐。案这二句疑斥清风入帐,表明女子不为外物所动,对丈夫忠贞不二。


    ①前两句写春景,燕地绿草如丝时,秦地已柔桑满枝。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诗中指丈夫所在之地。秦:今陕西一带,指思妇所在地。


    ②中间两句为流水对,意谓当你见碧草思家之日,正是妾见桑断肠之时。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③最后两句谓所怀之人不至,则似与春风不相识,然不相识之春风又何以吹入罗帐? 言外自有无限哀怨。罗帏:丝织的帘帐。
  •  元·萧士赟:“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触动。此诗可谓得《国风》不淫不诽之体矣。”(《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之六)

    明·胡震亨: “郭茂倩、梅禹金收《春思》、及《秋思》入乐府者,殊属牵合,今入古诗。” (《李诗通》卷之六)

    清·王夫之: “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华严》有两镜相入义,唯供奉不离不堕。”(《唐诗评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着眼于春,全力写思。思因春引发,春为思设色,二者结合,是为“春思”。

              首二句分写两地春色,次二句分写两处相思,前者与后者之间有一种关联:相思是主,春色是从,因看到春色而引起相思。这种手法在诗中叫做“兴”。然而,本诗的“兴”又有特别之处,其一,“兴”中兼“比”。“比”就是比喻。元人萧士赟指出:“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由春色“兴”起相思之情,而相思之情又与春色的特点有着相似之处,“兴”与“比”结合无间。其二,重在写实,而又据实生虚。“秦桑低绿枝”是思妇眼中所见,而“燕草如碧丝”则是思妇心中所想,由所见之春色,引发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而在她的想象中,也自然萌发了这样一种念头:面对碧丝般的初发春草,丈夫大概也会生怀归之感吧!“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一虚一实,虚实交融,极耐人玩味。而由实到虚的推移过程,正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由于相思的一实一虚,那么从思妇的角度看,丈夫尽管可能动怀归之念,但相隔千里,他能否归来却不得而知;自己已为之肝肠痛断,可相见仍然无望,这不能不使她倍增烦恼。就在这心烦意乱之际,那撩人情思的春风偏又吹进了罗帷之中,这便益发使人难以忍耐了。“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表面看来,这是对春风的申斥,但在这申斥的后面,却正隐藏着人物内心思念之中夹杂着的烦乱、怅惘的情怀。
  •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的诗篇,《春思》便是其中之一。在古典诗歌中,“春”字通常语意双关: 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此诗标题中的 “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起笔别具一格,开头两句没有从正面细致地刻划秦中少妇如何思念在燕地戍守的丈夫,而是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将两地春景不同作为思妇怀人的环境和触发点。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萧士斌云: “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 就是说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诗人以物喻人,当游子因春天来到而萌动思归之心时,在秦地的闺人的相思已如桑枝低垂的春末——快要断肠了。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念自己,盼望归家,而此时秦桑已低,正是思妇 “人比黄花瘦” 的时候,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对春风的申斥,巧妙地展现她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虽短,内涵却是复合的,既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此诗在写作上在于紧绕一个 “春” 字,以景寄情,借助再造想象,由一女之思,构置两地之念,以看似无理之语,妙传不尽思情。末二句以埋怨春风无端来撩动她的春思来凸现其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对爱情的忠诚,艺术表现十分新巧。
     
  • 此诗作年不详。诗从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描摹思妇心理,尤为深切。元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枝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心,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枝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末二句怨春风乱吹,即怨伊人不归。亦可解为此心贞洁自守非外物(春风)所能动摇。无理而妙,激赏人口。清王夫之评云:“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一切可群可怨也。”(《唐诗评选》卷二)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