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城下寄杜甫

2018-09-14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诗乃天宝四载(745)秋与杜甫别后所作。上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秋天于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附近)间遇见杜甫,两人同游梁宋,本年春又同游齐鲁,两人结下深厚友谊。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后,李白非常思念他,遂写此诗寄寓思念之情。沙丘在今山东兖州城东,李白当时在鲁中住地。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 《 shā qiū chénɡ xià jì dù fǔ 》 
    《 沙  丘  城    下  寄 杜 甫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wǒ lái jìnɡ hé shì , ɡāo wò shā qiū chénɡ 。 
    我 来  竟   何 事  , 高  卧 沙  丘  城    。 
    chénɡ biān yǒu ɡǔ shù , rì xī lián qiū shēnɡ 。 
    城    边   有  古 树  , 日 夕 连   秋  声    。 
    lǔ jiǔ bù kě zuì , qí ɡē kōnɡ fù qínɡ 。 
    鲁 酒  不 可 醉  , 齐 歌 空   复 情   。 
    sī jūn ruò wèn shuǐ , hào dànɡ jì nán zhēnɡ 。 
    思 君  若  汶  水   , 浩  荡   寄 南  征    。 
  •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我来竟何事? 我来这里到底为了何事?

    高卧沙丘城。孤寂地独卧在沙丘高城。
     
    城边有古树,城边生长着古老的大树,
     
    日夕连秋声。昼夜迎风发出萧瑟秋声。
     
    鲁酒不可醉,鲁国的薄酒不可能饮醉,
     
    齐歌空复情。齐地艳歌徒有绵邈深情。
     
    思君若汶水,思君之情如长流的汶水,
     
    浩荡寄南征。昼夜不息随你浩荡南行。
  •  
    【注释】

    ①沙秋城:在山东汶水之畔,为李白在鲁中寄居之地。

    ②高卧:指闲居。《晋 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③鲁酒:鲁国 酒薄,不能醉人,故称薄酒为鲁酒。《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④齐歌:齐地之 歌艳,听之无绪,因无人共赏。

    ⑤汶水:在山东省,源出莱芜东北原山,西南流向,入大 运河。
  •  
    【集评】 清· 《唐宋诗醇》:“白与杜甫相知最深,‘饭颗山头’一绝,《本事诗》及《酉阳杂俎》载之,盖流俗传闻之说,白集无是也。鲍、庾、阴、何,词流所重,李、杜实尝宗之,特所成就者大,不寄其篱下耳。安得以为议讥之词乎?甫诗及白者十余见,白诗亦屡及甫,即此结语,情亦不薄矣。世俗轻诬古人,往往类似,尚论者当知之。”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
     
          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
     
             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结束了长安的朝廷生活,怀着“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古风》其二十二)的心情,慨然东去。在梁宋间第一次见到杜甫。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他们携手入酒垆,登吹台,赋诗饮酒,慷慨怀古,结下深厚情谊。翌年李白寄寓东鲁,杜甫来游,两人重逢,友谊更深,秋间分袂,想不到,自此一别便成永诀。此诗是天宝五载(746)秋天,李白寄寓沙丘城下,久病初愈,思念杜甫而作的寄赠之作。

            首联“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诉老友别后境况。沙丘城,一说在兖州(鲁郡)治所瑕丘县城东门外二里,即今山东兖州县东。一说指沙丘与沙城合称。在今山东平阴县境之黄河岸边。诗人与杜甫别后,无所事事,高卧沙丘,这一联起笔突兀,劈面而起,笔带奇伟之风,飘举而浑朴,鲜明地体现李太白诗的气韵。有一位日本学者英译此联为:
     
    why have I come hither,after all?
     
    Solitude is my lot at Sand Hill city.
     
            闻一多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此联这样一译“去掉了气势,又等于去掉了李太白”(《英译李太白诗》)。可见李白诗的神韵气度是多么有“个性”!多么不可移译!
        
             颔联“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诗人高卧沙丘城下,陪伴他的只有城边的古树,秋风萧瑟,日夕连声,那情景多么凄清。《楚辞》中言秋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人寂寞孤卧,念及往昔与杜甫友爱欢快的郊游,不禁黯然魂销;联想到自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丰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的暂短宠遇,深感身世飘蓬,命途多舛。这一联虽纯为景语,却又是情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伟大天才的寂寞和孤独!
     
            颔联之景语衬托出诗人的心境,为颈联铺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一联,直写饮酒无心、听歌无意的心情,足现诗人忧思之深。上句“鲁酒”,切鲁地。《庄子·胠箧篇》有“鲁酒薄”的典故。庾信《哀江南赋序》又有“鲁酒无忘忧之用”语。诗人自从出长安以来,心情痛苦,曾在济南的紫极宫受了方外的道箓,决心“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可是暂时的麻木,总抑压不住他功成身退的理想。现实太无情,“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本来李白是“愁来饮酒二千石”,可今日却“鲁酒不可醉”,大概是“鲁酒无忘忧之用”的缘故吧。下句“齐歌”用《孟子·告子下》“齐右善歌”之典。诗人忧愁交加,多么希望杯酒知己的杜甫来“重有金樽开”,一吐胸中之块垒,可这是一个怎样的妄想啊!此联用典贴切。诗人身在齐鲁,用“鲁酒”、“齐歌”对偶工稳,切地、切事,显有双关作用,用典入化,不着痕迹,似不经意顺手而得。
     
           尾联“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选择当地滔滔不绝的汶水比喻一往情深的相思和别意。李白以流水喻情之诗句不少,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等等,均为人熟知。李白喜用此类诗句作结,含蓄深蕴,韵味无穷。
     
                李杜友谊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佳话,它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页。李白送杜甫的诗今存仅四首,比起杜甫送李白的诗数量显得少了些。但从此诗可见,李杜友谊极其诚挚深厚。过去,包括唐人在内误解李杜关系,而有“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孟棨《本事诗·高逸》)。这是冤枉了李白。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同样,李杜友谊光耀千古,为后人所敬仰。
  •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怀友诗。大约作于天宝四年(745)稍后。其时,李白寓居于山东汶水之畔的沙丘。李杜之交历来是中国文坛的佳话。当诗仙和诗圣同游齐鲁,酣饮高歌之时,那是何等的惬意!如今,一个已西去长安,一个将南游江东,不知何时能再次相会。孤寂之中,自然倍觉友谊的可贵。
     
           大家作诗,总是不落窠臼。诗的本意是怀念杜甫,但前六句全然不见“思念”之意。开头的“我来竟何事”纯系自问,似乎和怀友并不相干,但其中透露的恼恨与自责之意却给读者造成悬念。诗人不满于自己“高卧沙丘”的闲居生活,表面上和怀友无关,实则更深一层地表现了诗人在那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难以排遣的苦闷心情。不直言思念而把重点放在描绘自己的焦躁与失落感,这就在写出思念的同时又赋予思念以形象,手法可谓高妙。三、四句由主观情绪的抒发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由于诗人为思情所系,映于眼帘的景物也凄凄惨惨,那城边的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恰好是诗人心境的最好写照。五、六句用反衬法进一步渲染诗人的苦闷。鲁酒是香醇的,但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却无心去饮;齐歌是悦耳的,但被思情缠绕的诗人却无心去听。这样翻写一笔,自然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逼出下文: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所去的长安在鲁地的西南,而发源于山东莱芜的汶水恰是西南流向。诗人寄情流水,既照应诗题,又点明主旨,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悠悠韵味。
     
         本诗是一首五古,但其中律诗的痕迹明晰可见。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使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白与杜甫相知最深……甫诗及白者十余见,白诗亦屡及甫,即此结语,情亦不薄矣。(《唐宋诗醇》卷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