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把栏杆拍遍》原文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 辛弃疾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屡遭排挤,投闲置散,他报国无门,改而作词...
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异国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它的前几天,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地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妈妈带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面店,给我点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面汤。 孩子...
陶然《别离的故事》原文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古今中外,关乎离别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重情的国度,文学家对离情别绪更是情有独钟:《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状写分别时的不舍;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梧桐叶落的深秋时节,我在谭嗣同的浏阳。虽然迟到了许多岁月,但我终于前来这里补上中国近代史最悲壮的一课,追寻那至今仍回荡于天地之间的崩霆琴的绝响。 浏阳位于湖南省东部。翻开发黄的史册检索,古代九州时属于荆州,战国属楚国,三国东吴时置浏阳县。绝...
李元洛《崩霆琴》原文 我原来长期从事诗论与诗评,自以为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料前几年忽然用情不专,心有它属,竟然移情别恋散文创作。《崩霆琴》一文先刊于北京的《中国作家》,后刊于香港的《文汇报》和台湾地区的报纸,敝帚自珍,我在《吹箫说剑》...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懵懂不明的意识...
林文月《白发与脐带》原文 亲情是一曲永远唱不完的咏叹调,母爱更是漾着无边的颤音,回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唐代诗人孟郊以手中线深情地织出了密密实实的母爱,而台湾女作家林文月则以白发和脐带为契机,将孟郊手中线两端的母亲与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到南京时是一个风沙蔽天的日子,下关车站破烂得使人黯然。站外停着许多出租汽车,我们坐了其中的一部进城去。原想借这冒牌的华胄的风姿可以有点方便,不料车到挹江门时仍得下车接受检查。这职务是由宪兵执行的,严格得很,几乎连每一个箱子的角落都翻过...
黄裳《白门秋柳》原文 在诗人骚客的眼中,六朝古都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值得吟咏的话题:秦淮河经久不息的脂粉香气,夫子庙的繁华,鸡鸣寺的古朴,还有古往今来歌女们曼妙柔婉的歌声;一切的一切几乎不需要任何矫饰,就能构成一幅令人怦然心动的图画,直接移植到...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我向无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龄在内。我的父母都没能活过五十;因此,我自己的原定计划是活到五十。这样已经超过了父母,很不错了。不知怎么一来,宛如一...
季羡林《八十述怀》原文 季羡林这一篇《八十述怀》与他年轻时写的《黄昏》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为八十岁的老人,又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他的心敞开来了,他的笔放开来了,率性而谈无拘无束,信口吐来皆成珠玉。这样的文章好读,容易读,而且很容易读出它的...
老舍《北京的春节》原文 《北京的春节》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包括前后不同的日程,节目,玩艺,吃食,礼仪,景观等等。可以说,是关于北京春节的小百科全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的最后,老舍写了这样的话: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
朱自清《背影》原文 朱自清《背影》赏析一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全文可分三个部分。开头简述了作者八年前跟着父亲奔丧回家的经过。按理说,祖母去世,受打击最深的是父亲,他既要独力支持全家生计,又恰逢交卸了差使,可谓祸不单行,但他却一心惦...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为...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
茅盾《白杨礼赞》原文 几年前我们到延安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从西安乘汽车到延安途中,见到一望无垠的森林,有人忙着喊道:那是白杨树。 看到白杨树,自然联想到茅盾的《白杨礼赞》。这说明《白杨礼赞》具有多么悠久的生命力! 在茅盾的笔下的白杨树,与大自...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白马湖之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夏丏尊先生的名篇。文中所写的白马湖,在浙江上虞县境内,是著名的春晖中学的所在地。1922年教育家经亨颐在白马湖畔创建了这所学校,并以与时俱进为校训,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前来执教,夏丏尊、...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原文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生活的基本,周作人既然自觉地追求生活的艺术,就必然精于吃而成为美食家,而他对人(特别是普通人)的生命存在的关注,又必然热心于吃食的描述,从写于二十年代的这篇《北京的茶食》,到六十年代《南北的点心》...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当然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