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李白咏月诗赏析

2020-03-05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李白咏月诗赏析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重庆400044
 
摘    要: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情有独钟 , 一生写了三百多首与月有关的诗作。本文以其中的三首咏月诗为基点 , 探讨了李白的艺术技巧 , 从而得出结论 :李白咏月诗的美学价值在于感情的真实深沉与艺术表现手法的自然清新
 
关键词:
咏月诗; 李白; 艺术;
 
收稿日期:2000-12-20
 
Natural Beauty of Hibiscus Rising out of Clear Water ——Views on Libai's Three of Lyrics about Moon
Abstract:
The great poet romantic Libai is very fond of the moon, he wrote more than 300 poems about it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his three lyrics about the moon,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exploration into his artistic techniques From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three poems and several others,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artistic value of Libai's poems lies in their honesty and depth in emotion, and naturality and freshness in artistic form
 
Keyword:
lyrics about moon; Libai; art;
 
Received: 2000-12-20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月情有独钟, 从垂髫少年到年逾花甲, 一生共写了300多首与月有关的优美诗篇。为了赏析李白咏月诗的深刻意境, 笔者略举几首, 以对诗人高度成熟的艺术技巧进行一次短暂的巡礼。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作品。不用华丽雕琢的词藻, 没有扑朔迷离的朦胧, 清新自然, 明白晓畅, 短短二十字, 勾勒出一幅望月思乡图, 孑然一身, 浪迹江湖天涯, 孤旅的游子情怀, 跃然纸上, 呼之欲出。
 
清代有位词评家评论晏殊、秦观词时说:“其淡语皆有味, 浅语皆有致”。如果把此评语用以评析李白的“静夜思”应是恰如其分, 一点也不为过。类似的写法还有“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夜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这首诗是李白久享盛名的力作, 玲珑剔透的精品。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失宠的宫女无言独立、痴痴等待的哀怨场景。夜深人静, 万籁无声, 白露清冷, 寒意袭人。放下水晶帘, 透过一帘秋月, 依然默默凝视, 夜已深, 怨亦深;人怜月, 月怜人。诗中无一怨字, 而幽怨之意, 溢满字里行间。萧士斌一语破的:“无一字言怨, 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美学家说, 距离产生美, 诗人与所描述之物保有一定距离, 写难状情, 道难言隐。余韵袅袅, 不绝如缕。
 
再如《子夜吴歌》 (秋歌) 为另一例证。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是乐府民歌的发展, 原为四句, 诗人改成六句。写妻子思念征夫的一腔愁怨。先写景, 后写情, 情景交融, 感人至深。“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如水月色, 对深深思念、殷殷盼望征人归来的女子更是难以忍受的煎熬。把丰富的内容浓缩在精炼的语句中, 个中意蕴, 悠远深长, 耐人寻味, 却又舒卷自如, 不露痕迹。诗人采用了类似现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有画面, 有画外音, 还有女声合唱, 月照长安千家万户, 风送浣衣阵阵砧声, 镜头跟进, 推出玉门关外一片荒凉凄清的月色, 音乐徐徐起, 留守家中的妇女齐声低唱“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如泣如诉, 荡气肠, 正如清人沈德潜所指出的“只眼前景, 口头语, 而有弦外音, 味外味, 使人神远”。
 
李白还有不少诗作把月亮当作最亲密的朋友, 当作可以对饮的伙伴, 可以同行的知己, 赋予月亮活泼可爱的性格, 读之令人倍感亲切, 忍俊不禁。“月下独酌”, “把酒问月”即是这样的名篇。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想象之奇特, 令人拍案叫绝。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读到这几句, 令人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东坡先生的警句显然从太白这首诗脱化而出, 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停杯问月, 显然醉得不轻, 却又平添了几许诗意和情趣, 而且以一问带动全诗, 先声夺人。明月在天, 高不可攀, 人行, 月却万里相随, 依依难舍, 相伴相依, 若即若离, 道是无情却有情, 使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是艺术, 是容纳真实思想和真实 (不是虚假的) 感觉的优美的形式;因此一个字, 一个不准确的表现常常会糟蹋整首诗, 破坏了印象的整体性。”李白的诗作, 找不到虚假的感情, 也找不到生硬拗口的词语和字句, 诗人常常用一个字, 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画龙点晴, 给全诗增添无限魅力。如“举杯邀明月”的“邀”字, 本来明月挂在高空, 是谁也无法请它下来的。但李太白却可以把它邀请到人间与之对坐共饮, 想象之奇, 构思之妙, 令人叹为观止。
 
又如“且就洞庭赊月色”, 月色是无法赊的, 诗人忽发奇想, 用了这个“赊”字, 突出煊染了他对洞庭月色无比强烈的爱, 从而给全诗增添了无穷诗意和无限魅力。
 
李白把月当作人生知已, 至爱亲朋, 在诗中供其驱遣, 任其调动, 简直到了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的地步。这样的诗作还有不少, 如:“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 “怕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长安大道横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 “人游月边去, 舟在空中行”,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浩歌待明月, 曲尽已忘情”,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月出峨眉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随”等在诗人生花妙笔下, 月亮成了人生长途的伴侣, 素辉千里, 相随相依, 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烈深厚的感情。无怪乎杜甫曾击节赞赏:“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而阴铿、庚信、鲍照等诗人皆以清新俊逸著称于世。
 
李白曾以“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自许, 清新俊朗, 自然流畅, 不追求字句的华丽、雕琢, 对偶的贴切、工巧, 而求通篇潇洒飘逸, 浑然一体;这就是李白的美学理想, 诗人以众多的杰作精品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为无数后之来者树立了光彩照人的诗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