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原文 这篇散文,由吟味快阁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的两架紫藤花,抒写作者如丝如缕的情思。 作者由夹在书页里的一朵小花引出文章。文章开头说,他从书页里翻出一朵褪色消香的紫藤花,然后用抒情笔调抒发他怀念紫藤花的深情。 文章层次清...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原文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赏析一 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语言的陌生化(又译作奇异化)。他认为,诗歌史其实就是诗歌语言不断陌生化的历史。语言的陌生化的好处在于它提供给读者新鲜的感觉,于是翻新出奇...
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
周作人《苦雨》原文 刚看到这苦雨两字,人们也许以为作者是要讲述绵绵阴雨给人带来的苦楚或恶劣的心境。其实不然。这封信一开始就点出雨中的佳趣,而且全文似乎就落在这两个字上。请看,苦雨竟然化作了诗境,而且还不是单一的诗境: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
贾平凹《静虚村记》原文 乍看这篇散文写得很平实。 西安近郊的一个村子。村子并不大,绿树环抱,两条巷道,鸡犬之声相闻。树是槐树。槐花开时,一片嫩白。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好吃。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村子,被贾平凹描绘成了如画一般美丽...
张洁《拣麦穗》原文 张洁《拣麦穗》赏析一 流年似水,在岁月的风尘中我们的幻想、我们的依托似乎都如泡沫一般不堪一击。但谁又能否定,我们心灵中所承载的理想,哪怕是极其脆弱的理想,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依然有它的美丽。在张洁的《拣麦穗》中我们仿佛又看...
间关千里 寄给你一双布鞋 一封 无字的信 积了四十多年的话 想说无从说 只好一句句 密密缝在鞋底 这些话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几句藏在井边 有几句藏在厨房 有几句藏在枕头下 有几句藏在午夜明灭不定的灯火里 有的风干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齿 有的长出了青苔...
洛夫《寄鞋》原文 《读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那双寄自海峡彼岸的鞋子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缝制这双鞋子的是张拓芜十二岁即分离的未婚妻莲子表妹。张拓芜一生饱尝忧患,经历坎坷,且晚景凄凉,以残疾之身守着儿子相依为命。那双以心裁量,以童年/以...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是南京的外卫,在历史上向与南京同兴替。三国时,孙吴在此起家;南北朝时,刘宋据此立业。历代江南有事,这个形势险要的滨江城镇,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也可谓得天独厚,大江...
《京口漫笔》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散文。江苏镇江的北固山、金山和焦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传说,铭记着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忧喜。本文作者以镇江一日在北固山、金山和焦山三个景点的游历起笔...
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它特定的语言,那么以虚拟性程式化为手段、以...
王元化《京剧札记》原文 王元化是著名学者,可是他的著作往往以读书札记的形式来表述,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仿佛在听他说话一般。这一篇《京剧札记》也是一篇艺术随笔,里面有知识,有理论,有见解,有建议,更有他对这一门艺术的浓厚的爱好和真挚的期望。...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合着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有点儿难闻,却有一份母亲陪伴...
琦君《髻》原文 台湾女散文家琦君被称为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题材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的冰心相似,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但是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楼肇明语)。 在《髻》中,作者如一...
1961年6月26日晚 亲爱的孩子,六月十八日信(邮戳十九)今晨收到。虽然花了很多钟点,信写得很好。多写几回就会感到更容易更省力。最高兴的是你的民族性格和特征保持得那么完整,居然还不忘记:一箪食(读如嗣)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唯有如此,才不致被西方的...
傅雷《家书一则》原文 雷是一位严肃的人,他对待艺术和人生都十分严肃,既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他的严格并不使人厌恶,因为他是真诚的、坦白的。他以真诚坦白的心地从事他的文学翻译事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的杰出使者。同样,他也以严格的态度对待...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原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1961年春节,吴伯箫把自己的思念集中于一辆小小的纺车,写下了如下动人的文字: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没有疑问,《记一辆纺车》是一首对纺车即对劳动的颂歌,一首对当...
朱湘《江行的晨暮》原文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一 大凡以诗人的感悟与细心去切入散文世界,往往能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朱湘的《江行的晨暮》正是印证了这一点。遥远的星辰,浩淼的江水,渡船,江火;刚刚浮出地平线的太阳,山岭,跃动的鸥鸟所有的景观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