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被称为“楚狂人”

2022-11-20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胆汁质诗人李白的另一个个性特点是极其自负,甚至到了狂放的地步,自称为“楚狂人”。他满口狂言,与他的实际能力与作为形成巨大的反差。 
  
     唐代读书人求仕,一般是走科举之路,考中了进士,才能取得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充满了艰辛。公元747年,自幼饱读经书的杜甫到长安应试,而“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无一人录取,他反而在玄宗面前表贺“野无遗贤”。中唐时期的韩愈参加科举考试,第四次才上榜。依唐代惯例,通过礼部的考试之后,还得参加吏部组织的复试,通过之后才能授官。韩愈未能通过复试,虽然已经是一名进士,却迟迟无官可做。他无奈之下三次直接上书宰相,请求宰相破例授予一官半职,也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经过几年的漫长等待,他只得投靠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在董晋幕府当了一名推官。 
  
    以李白那种“不屈己,不干人”的傲岸性格,他自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的人生准则是平交诸侯,�L揖万乘,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个卑微的从九品官,这太掉价了。可是,不通过入仕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又如何实现自己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伟抱负呢?他的办法是在漫游中采取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权贵人物的推荐直接进入统治集团上层,为此他曾经向韩朝宗等人上书;或者是沿着当时已经形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径”,通过隐居学道来博取名誉,直上青云。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吴筠等人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却又自言“隐不绝俗”,说白了就是隐居以求仕。   后来李白真的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天宝元年,因为吴筠的推荐,玄宗下旨征召李白进京,任他为翰林学士。在朝中干了三年,李白终觉干不下去,于是上书请还,重新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即叹为“谪仙人”,这相当于赞他为天才。李白也以天才自居,狂傲不羁。然而李白不明白,世上没有全面的天才,只有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天才。论到写诗,李白绝对是天才,他敏捷的才思以及神奇多变的想象力,无人能够望其项背;论到政治谋略,李白则绝对不是天才,甚至还有点低下。尽管他有极大的从政热情,但终其一生,他在政治上也没有做出重要的成绩,也没有留下重要的政论著作。 
  

     他曾经在中央朝廷当过三年的翰林学士,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皇帝的高级职位,可是三年之中,我们未曾见他有一封奏章建议玄宗改善吏治,肃清贪官,也未见他有一封谏书要求玄宗宽征薄徭,改善民生。相反,他倒是创作了一些专供玄宗娱乐之用的点缀升平的无聊之作,如《宫中行乐词八首》等等。当李白请求玄宗将他放还时,玄宗也知道他“非廊庙器”,没有挽留他。 
 
       在“安史之乱”中,李白的政治低能更是暴露无遗。安史之乱中,肃宗取代了玄宗,而永王李�U不服,乘乱在浔阳起兵,名义上是平叛,实则与肃宗争权。李�U胁迫一些名士附从以张声势,名士中有政治见识的孔巢父、萧颖士等人,均在中途逃走,唯独李白自愿地留了下来。李白当时对朝廷的恢复事业感到悲观,主张放弃黄河流域,朝廷南迁江东,与叛军划江而守,并将希望寄托在李�U身上。他为宋中丞写的《请都金陵表》说:“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这种政治上的幼稚,使他写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对李�U大加赞颂。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李白也因此遭受了自己政治上的最大打击,被流放夜郎。然而李白在《经乱离后……》诗中却说:“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当初明明是自愿,后来却说受胁迫,这种行径是不可取的。范文斓说,李亨、李�U谁做皇帝无所谓,不应为此责怪李白。这也是一种政治上的糊涂见解,我们即使不责备李白投附李�U,也应该责怪李白说假话,尽管这也许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