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五

2018-09-19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第五首是思昔,承第四首中的“闻道”两句写了唐王朝兴盛时 期上朝的威严景象以及唐玄宗相信神仙方士,召贵妃入宫,措辞富 丽而饶有盛唐气息。看似句句赞美,然而也暗写危机,这由“一卧 沧江惊岁晚”的转折句中点出。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兴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 《 qiū xìnɡ bā shǒu · qí wǔ 》 
    《 秋  兴   八 首   · 其 五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pénɡ lái ɡōnɡ què duì nán shān , chénɡ lù jīn jīnɡ xiāo hàn jiān 。 
    蓬   莱  宫   阙  对  南  山   , 承    露 金  茎   霄   汉  间   。 
    xī wànɡ yáo chí jiànɡ wánɡ mǔ , dōnɡ lái zǐ qì mǎn hán ɡuān 。 
    西 望   瑶  池  降    王   母 , 东   来  紫 气 满  函  关   。 
    yún yí zhì wěi kāi ɡōnɡ shàn , rì rào lónɡ lín shí shènɡ yán 。 
    云  移 雉  尾  开  宫   扇   , 日 绕  龙   鳞  识  圣    颜  。 
    yí wò cānɡ jiānɡ jīnɡ suì wǎn , jǐ huí qīnɡ suǒ zhào cháo bān 。 
    一 卧 沧   江    惊   岁  晚  , 几 回  青   琐  照   朝   班  。 
  • 《秋興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照朝班。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原诗今译】
     
    遥忆那帝城的蓬莱宫,对峙着终南山,
     
    想象那仙人的承露盘,依旧高耸云间。
     
    长安以西的昆仑,上有王母住的瑶池,
     
    长安以东的函谷,是紫瑞呈祥的雄关。
     
    我当年朝殿时,见过宫中肃穆的仪仗,
     
    参驾时,也曾叩拜过当今天子的圣颜。
     
    而今哪,我贬卧沧江之滨,岁深月晚,
     
    曾多次在梦中,早朝宫阙,侍立朝班。
  • ①蓬莱:唐宫名,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大明宫而成。南山:终南山。金茎:指承露盘下的铜柱。霄汉间:形容其高。

    ②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之地。王母:杨贵妃初度女道士,时人多比为王母。东来:指从洛阳入函谷关。紫气满函关:传说函谷关令尹喜见有紫色祥云浮关而来,就说必有圣人经过,果然老子乘青牛东来。这里借用神话传说意在形容唐宫阙的宏伟壮丽。且唐皇室以老子为李姓之祖,曾屡屡征集祥瑞。

    ③云移:指宫扇如云彩一样逐渐分开。雉尾:宫扇用雉尾制成。日绕龙鳞:指皇帝衣上的龙鳞花纹的夺目光彩,尤如日光缭绕。

    ④卧:卧病。沧江:指夔州。岁晚:指时间也指自己已近晚年。青琐:指宫门,古代宫门上都装饰有青色连环形图案。几回句:实指自己虽身为工部员外郎但空有官衔没有去朝廷供职。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作者回忆他一生中经历过的朝仪之盛,是上一首(其四)中提到的“故国平居有所思”的内容之一。回想那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嵯峨的蓬莱宫殿遥遥相对着雄伟秀丽 的终南山,宫殿里的金基上,仙人手擎承露的玉盘,高高地 耸立在霄汉之间。蓬莱宫即大明宫,这里的南山指的是终南 山。在诗人记忆中的长安故国,最值得怀念的当然是那代表 着盛唐时期煊赫国容的宫殿建筑了。单是这些,诗人觉得还 不足以尽长安的气象,于是,下一联中,诗人转而写长安城 座落的地理位置及其俯视天下的气派,西边是传说中的王 母瑶池,神仙福地;而东边,则是秦人当时凭以拒六国大军 的函谷雄关。
     
           这四句描写昔日长安帝京及宫殿的盛大气象。“南 山”“霄汉”是实景,用来形容宫殿的巍峨壮丽,“瑶池”“王 母”“紫气”“函关”则是神话故事和现实地理位置杂糅在 一起,虚虚实实,神奇莫测,为帝京之气增色不少。“蓬莱” “金茎”“瑶池”“王母”“紫气”“函关”富于道教的神秘色 彩,前人以为这是在讽刺玄宗之好道求长生。诗人的实意 恐怕不在于此。盛唐文化中含道数成分很多,当时人人好 道,蔚为风气。诗人以此况帝京之雄壮,自是不足为奇,不 必如此附会。
     
            颈联写的是在长安时看到皇帝威仪:雉尾、宫扇,是皇 帝的仪仗器物;龙鳞,指的是皇帝身著的龙袍。对这一联,一 般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写玄宗时期的皇帝仪仗。但当时杜 甫并没有几回 “识圣颜” 的机会; 二是认为圣颜指的是肃 宗。但这种气象不是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所能具备的。我认 为这里指的是玄宗,因为杜甫年轻时曾献《三大礼赋》而名 噪一时,受到玄宗赏识,是有机会见玄宗的。肃宗时杜甫任 左拾遗,属近臣,是能常见到皇帝的,大可不必用“识”字。而 且这一联写皇帝之威仪,承前两联京师盛况而来,应是指同 一时间为宜,所以“圣颜”只能指玄宗。这两句写的是玄宗的 威仪和诗人的得意经历。
     
              末两句“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是杜甫回 顾现实处境对自己一生仕途生涯的总结。诗人晚年的悲凉 身世、国家的丧乱不安和当年盛世,形成了鲜明对比,“岁 晚”切“秋”字,“卧”字惊将读者陡然拉回现实地面,有猛醒 之意。
  •        第五首是思昔,承第四首中的“闻道”两句写了唐王朝兴盛时 期上朝的威严景象以及唐玄宗相信神仙方士,召贵妃入宫,措辞富 丽而饶有盛唐气息。看似句句赞美,然而也暗写危机,这由“一卧 沧江惊岁晚”的转折句中点出。
     
          诗先借古喻今,以汉时蓬莱宫说明宫阙之宏丽,用汉武帝所建 铜柱承露盘和老子西游函谷关关尹见紫气的典故,隐喻玄宗对黄 老方士的热衷,借《汉武内传》中西王母自瑶池降临瑶华殿的故事 暗写贵妃先做女道士,然后写她入宫得宠。唐玄宗的这些作为,都 是使唐王朝由盛到衰从高峰跌落酿成国难的祸根。对此,王维也 有诗,他在《早朝》中曰:“方朔金门侍,班姬(指贵妃)玉辇迎。仍闻 遣方士,东海访蓬瀛。”也是讽刺宠贵妃和求神仙的。这两件事都 是当时所认为的盛事,而殊不知后患无穷。诗接着以“云移”两句 写上朝时的盛况和玄宗的威仪,最后以“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清 琐点朝班”两句突然转折作结。尤其是其中的“一卧沧江惊岁晚” 句,色彩黯淡,情绪颓然,氛围骤然不同,实是暗示了国难,正因为 这样,当时的杜甫才遭“卧沧江”的厄运。然而有“几回”一句,仍蜷 顾朝廷,与屈原的“蜷局顾而不行”精神相通。全诗基本上描述了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轮廓,并揭示了其原因,所以说是承前首的“闻 道”两句所发。杨伦对该诗评曰:“前六句直下,皆言往昔之盛,第 七一句扭转,笔力超劲。”杨注又引陈秋田说:“下四首不用句面呼 吸,一片神光动荡,几于无迹可寻。”这主要是说把兴亡之感写得不 露痕迹,盛唐气象,还极力保持,确是艺术上的高手。
     
  •        “取景设色”原属于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取景是画面宏观布局中的内容,包括透视角度的选择,对景物的取舍,景物间点面、虚实的配合及远近层次安排等。设色,即所谓“随类赋彩”。不同的色彩赋予不同的感情,画家作画要用恰当的色彩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因为“诗是无形画”(郭熙《林泉高致》),“诗中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法国艺术家拉宾语),所以金圣叹就从取景设色角度来分析和概括这首诗的写景技巧。
     
           诗歌的取景设色与绘画一样,都是出于表现某种情思的需要。在这首诗里,诗人杜甫从夔州北望长安,追忆开元天宝年间帝京建筑的辉煌壮丽,其取景设色都突出人间仙境的特点。试想盛唐时的长安,宫阙胜迹多不胜数,作者却只着眼于蓬莱宫、终南山和金茎承露盘,就因为这三处景物都带有“仙气”,这正是作者的“设色”。对以文字为传播媒介的诗歌来说,所设之色只能是感情色彩。在这首诗里诗人要抒写的是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南山”表现宫阙雄伟,“霄汉间”显现金茎高耸,再承以 “瑶池”、“紫气”的想象,更渲染了当年的娱乐升平景象,也为诗的开端设下了“晏安日久”的色调。正是在这金碧辉煌的蓬莱宫,杜甫曾向唐玄宗献过三大礼赋,并且在青琐门外列过朝班,这和身老夔州,卧病沧江的现实恰好形成强烈的对照!由此可见,诗中取景设色的目的之一是为诗人的抚今追昔做好铺垫。
     
          其次,这种取景设色还在于讥讽唐玄宗和汉武帝有同一辙,“留意神仙”。“蓬莱”、“承露”字样也表现了朝廷晏安日久,惟愿长生。然而“日望王母之降瑶池,岂知皇舆之幸巴蜀;日望紫气之满函关,岂知两京之化灰烬”(金圣叹《杜诗解》卷三),真是不胜悲者。南宋文天祥评论杜诗说:“盖以咏歌之辞,寓记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 (《集杜诗·自序》)诗中取景设色的目的之二是为“明无臧否,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张本。
     
            总之,取景设色作为诗歌描写景物的一种技法,是通过对描写对象的筛选来渲染一种气氛和色调,从而烘托诗人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技法也累见于杜诗的其他篇什,它是杜诗艺术风格的一部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