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23-09-09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 yǒnɡ huái ɡǔ jì wǔ shǒu · qí èr 》 
    《 咏   怀   古 迹 五 首   · 其 二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yáo luò shēn zhī sònɡ yù bēi , fēnɡ liú rú yǎ yì wú shī 。 
    摇  落  深   知  宋   玉 悲  , 风   流  儒 雅 亦 吾 师  。 
    chànɡ wànɡ qiān qiū yì sǎ lèi , xiāo tiáo yì dài bù tónɡ shí 。 
    怅    望   千   秋  一 洒 泪  , 萧   条   异 代  不 同   时  。 
    jiānɡ shān ɡù zhái kōnɡ wén zǎo , yún yǔ huānɡ tái qǐ mènɡ sī 。 
    江    山   故 宅   空   文  藻  , 云  雨 荒    台  岂 梦   思 。 
    zuì shì chǔ ɡōnɡ jù mǐn miè , zhōu rén zhí diǎn dào jīn yí 。 
    最  是  楚  宫   俱 泯  灭  , 舟   人  指  点   到  今  疑 。 
  • 《詠懷古迹五首·其二》
    .[唐].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怅望千秋壹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诵读你“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行,
     
    深深地体会了你宋玉的悲伤。
     
    你风流的文彩、儒雅的仪表,
     
    也真堪称为我的师长。
     
    追想千年的往事,
     
    我不禁洒泪惆怅。
     
    我与你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萧条落拓的命运却是相仿。
     
    唉!楚国的江山早已消亡,
     
    空留下你的故宅和优雅的文章。
     
    那巫山云雨、云梦高唐,
     
    应是子虚乌有的梦乡。
     
    楚王当年壮丽的宫殿呀,
     
    早已泯灭消亡,
     
    而我的撑船人,
     
    到今天却仍旧指指点点,
     
    做出无数罗曼的猜想。
  • 【注释1】

    1.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深知宋玉悲,言杜甫对宋玉的遭际深表同情。宋玉,战国楚人,是屈原之后的著名楚辞作家。他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风流儒雅:指宋玉辞赋所表现的动人风彩。风流,谓文学作品超逸美妙。儒雅,指风度温文尔雅,兼寓富有学问之意。语出庾信《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2.千秋:谓宋玉生于战国末年,约公元前250年左右,至杜甫时已有千年。
     
    3.江山:这里指江陵、归州。故宅:指宋玉的旧居。宋玉故宅相传有两处:一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一在荆州(今湖北江陵县)。此指归州故宅。归州在三峡间,故云“江山故宅”。空文藻:只留下文彩。意思谓宋玉宅废人亡,唯有他富有文彩的辞赋依然存留。云雨荒台:指宋玉《高唐赋序》中所叙的巫山神女故事。宋玉和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宋玉对襄王说:“先王(指楚怀王)曾游高唐,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神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荒台,即指云梦中高唐之台。岂梦思:意谓“云雨荒台”并非真有其事,而是宋玉设此讽谕襄王。
     
    4.到今疑:意谓楚王的宫殿已无影踪,就连宫殿的遗址究竟在何处也弄不清楚了。

    【注释2】

    ①宋玉:战国时楚襄王文学侍臣,继屈原之后的著名辞赋家。但政治上也不得志。风流儒雅:指宋玉为人。 
     
    ②千秋:千年。宋玉生活于公元前250年左右,至此已有千年。
     
     ③故宅:宋玉故居。宋玉故居一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一在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这里指归州,在三峡间。空文藻:空留下文章而宅废人亡。云雨句:指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神女与楚王会合之事。荒台:指阳台,在今巫山上;今湖北汉川县也有阳台山。岂梦思:意为宋玉在上述两赋中并不是说梦,而是寓意的。 
     
    ④泯灭:消失,已无真迹可寻。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宋玉,屈原弟子,楚辞作家。其《九辩》通过秋天草木凋零摇落的描写,慨叹贫士的坎坷遭遇和孤苦流落。杜甫在夔州,离宋玉秭归故居不远,前去凭吊或遥想怀人,均是可能自然之事。诗人将宋玉与自己的遭遇类比,颇多感慨,因而写下此诗。
     
         首联: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借用宋玉《九辩》 中的 “草木摇落而变衰” 的词句起兴,一方面点出时间在深秋,一方面暗示宋玉其旨在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的悲愤,简洁而恰当地表达了对宋玉的 “深知” 和了解。“风流儒雅”既指宋玉学问渊博,又指他是有政治抱负的志士。“亦吾师” 表达了对宋玉的尊敬和仰慕。
     
        颔联: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诗人在仰慕之余,追怀宋玉一生,既是词赋家,又是志士,但他在政治上极不达意,生前身后屡遭误解,甚至曲解,这是宋玉的悲剧。诗人正因为对他“深知”,同情他的遭遇,故一想到他便流下同情怅惘之泪,深感自己与宋玉受冷落的命运相同,只不过生在不同时代罢了。这联由彼及己,诗情极为沉重。
     
         颈联: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诗人为宋玉身后鸣不平。尽管江山故土保存着他的故宅,但人们欣赏他的是潇洒文采,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正如他的《高唐赋》 中讲的神女故事一样,难道仅仅是梦幻虚构吗?不! 他的本意是在讽谏君主淫惑,而人们只把它看作是荒诞之事,阉割了作者良苦的用意。宋玉被曲解,这是多么令人痛心之事!
     
          尾联: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诗人进一步指出: 随着岁月流逝,楚宫早已泯灭,但宋玉创作“云雨荒台”神女故事的真意还不被人理解,江船经过神女峰时,舟子就会指点解说,以讹传讹,使宋玉的创作本意至今成为人们曲解的疑点。
     
          这首诗谈古论今,由宋玉引出自身的感慨,深于思考,精于义理,吹沙拨雾,表达了诗人对宋玉独特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  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的时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当时正是产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亦吾师”用的是王逸的说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这首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诗人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这巫山巫峡,使诗人想起宋玉的两篇赋文。赋文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
     
      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其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首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赋,在用词和用典上精警切实,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写的是律诗这种近体诗,却有古体诗的风味,同时又不失清丽。前人认为这首诗“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上进行批评,未必中肯。

  •         宋玉是战国末年楚国著名文人,在《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道出了文人雅士对生命与理想的感伤。
     
          首联表现对宋玉怀才不遇处境的同情,表达对宋玉文学才能的推崇。“摇落”本是宋玉赋中之词,诗人借以表明时令。“深知宋玉悲”把自己看成是宋玉的知己,暗示出自己与宋玉有同样的遭遇。颔联慨人伤己。“怅望”充满了浓厚的哀伤之情,“洒泪”既表现自己对宋玉的理解敬佩,对他不幸境遇的同情,也是在哀伤自己,表明自己与宋玉境遇相同,痛苦相似,只是所处时代不同而已。颈联表明作者对宋玉文章意旨的透彻理解,并对宋玉的文学成就进行高度评价。宋玉虽死,但故宅仍存,世人没有忘却他,但可悲的是,世人只看重宋玉的文采,而不探究他的写作意图,只有诗人才能理解宋玉写云雨荒台的故事是借梦以讽淫惑,劝谏楚王的。尾联是反衬之笔,借楚宫泯灭无踪来衬托宋玉的流芳千古。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赞美和对楚王的讽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