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则寓言
【题目】
写一则寓言。
——课本训练题。
【审题】
以文体命题,一般可以写成一个寓言故事。
【构思】
把握寓言体裁特征构思。
寓言与童话比较接近。寓言和童话都是想象的产物,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和表现现实,对人们进行教育。寓言和童话一样,也常常运用拟人化手法。但是,寓言和童话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有明显的区别。学写寓言,先要注意它与童话的区别,掌握它的体裁特点。从读者对象来说,童话是专门写给儿童看的,而寓言可以给儿童看,但主要是为成人创作的。从立意和作用来说,童话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这种思想教育的意义,往往不是明显地提出来,表达得比较婉转,让儿童从艺术形象中受到感染,去思考、体会。寓言则是寄托着深意的故事,向人们提出有哲理性的劝诫或者进行讽刺。而这种劝诫或讽刺往往明显地提出来,有的甚至用一句话直接点明寓意。从内容和篇幅来说,童话篇幅较长,往往铺陈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生动有趣。寓言篇幅较短,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当中,故事情节不求完整,只要用简练的笔法,勾画出一个轮廓。从表现手法来说,童话需要对形象作具体的描绘,常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寓言一般不需要作具体的描绘,常采用比喻、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从语言来说,童话的语言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兴趣和接受能力,力求活泼有趣,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寓言的语言,则要求朴素简洁。
学写寓言,特别要重视深入地思考,把握住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寓意。寓意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点明,二是蕴含于故事之中。直接点明寓意,表达上又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作者在篇末直接点明,有的还冠以“这个故事说明”、“这个寓言适用于”之类的文字; 二是作者借助寓言中描述对象——“人物”的话语点明,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不管是哪一种表达形式,都要注意: 点出的寓意应是寓言故事内容的确切概括,语言要简练,有启发性。
寓意含蓄而不点出,绝不是隐晦,而是因为已经通过寓言所刻画的形象揭示出来了,无需再说明。学写寓意含蓄的寓言,应该在作品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和故事的构思上,下更多的功夫。
下面是初二徐欣的习作《最动听的声音》。
天已近黄昏,朵朵玫瑰色的彩云高悬在晴朗的天空,红日慢慢地隐去了她最后的身影,落日的余晖斑驳地散在林阴道上。
此时,远处走来了四个人: 扛着锄头的农夫,带着货物的商人,进京赶考的书生和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先后落脚在路旁的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大家边吃着干粮,边攀谈起来。小溪淙淙,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幽幽的山谷中,回荡着清脆的鸟鸣声。农夫深情地望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山林,喃喃自语道:“我终日在这里种地,孤单啊! 还好,鸟儿歌唱为我消除疲劳,原来大自然的语言如此惟妙惟肖! 我想,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鸟鸣声吧! ”
“啧,啧——” 商人听罢,不住摇头,“你这山林野夫知道什么? 我有的是钱,一声令下,百鸟为我歌唱又有何难? ” 商人自豪地扬起手中的钱袋,一遍又一遍贪婪地数着,沉醉在他的财富中,那得意洋洋的神情,仿佛在说: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比我数钱的声音更动听呢?
“一帮庸俗之人! ”书生撇撇嘴,用轻蔑嘲笑的目光打量着商人和农夫,大发诗意,“我家世代出状元,乃书香门第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你们可知? 我读书便可做官,做官自有财富,还有那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吟诵四书五经发出的声音,你们这些庸人怎能领会? ”
一直沉默不语的乞丐终于 “发言”。他哭丧着脸说: “我整日沿街乞讨,风餐露宿,哪有闲情去欣赏鸟鸣,哪有条件读书,更不要说腰缠万贯了。我听惯的是别人的讥讽、辱骂,我的世界里哪里会有最动听的声音呢? ”
“我想,大概也许: 鸟鸣算是最动听的声音吧! ”农夫轻松地说道。
商人吼道: “不对,是数钱。”
书生则傲慢地坚持: “吟诗诵经! ”
而可怜的乞丐早已泪痕满面,不敢出声了!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聪明人,大家请聪明人裁判: 什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聪明人沉思片刻说:“我认为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爱的呼唤。如果书生读书只是为了做官,商人经商只是为了赚钱,哪还有什么意义呢? 美妙的鸟鸣,它只为心灵纯洁的人歌唱,财富其实也只能属于真正辛勤劳动的人。这一切都表明: 我们首先需要善良、正义和爱心。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善良、没有正义、没有爱,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可怕呀! ”
此时此刻,农夫、商人、书生、乞丐都频频点头,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最动听的声音。
这是思辨性寓言,围绕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的问题,一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具有显明的职业性格特点,最后让聪明人居高临下,说一番哲理性的话,点明寓意。
【相关题目辨思】
A. 续写《龟兔赛跑》
同学们在 (第一册) 第六单元学过评论华君武漫画 《转败为胜》 的文章。兔赢了龟,龟不甘心。它们又赛了第二次,还不行,又赛了第三次。这才算完。根据上述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课本训练题。
这是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的续写。原故事为第一次赛跑,本题应写第三次赛跑。
请看示例。
乌龟和兔子已举行了两次赛跑。
第一次,由于兔子的骄傲,乌龟夺得了冠军。
第二次,乌龟惨败。当猴子问乌龟为什么失败时,乌龟坦率地说: “兔子改正了缺点,而我仍用了原来的老办法。”
今天,森林里红旗招展,军乐齐鸣,山羊、猴子、狐狸、松鼠……等拭目以待: 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三次赛跑。
兔子以为,只要不犯从前的错误,就一定能夺魁。他一个劲儿地向观众挥手致意,满面笑容。
乌龟呢,既不喜,也不忧,只微微笑着,无动于衷。
“啪! ” 发令枪响了,兔子箭一样窜了出去,把乌龟撇在后面。
“乌龟加油! ” “乌龟又要失败了! ” 观众们高声喊着。
乌龟并不像上次那样着慌。他跑着跑着,突然把头缩了进去,身子就势一歪,腿也向里一缩,像轮子一样滚了起来,越滚越快……
眨眼工夫,便追上了兔子,观众们惊得目瞪口呆。
结果,乌龟大胜,夺得了金牌。
猩猩记者要乌龟介绍经验,乌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不过抛弃了我们祖传的旧套子,找到了新办法,利用自己体扁、壳硬的优势,才取得了胜利。不过,我苦练了一年多,才练成这套新本领呢! ”
观众们围着他赞不绝口。
猩猩记者在报上发表文章,说乌龟不仅是赛跑冠军,而且是动物界改革的先行者。
龟兔赛跑是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这个续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小作者抓住乌龟具有体扁,壳硬,头、尾和四肢都能缩入甲壳内的一些特点,想象它会像轮子一样飞快滚动,由此构思出乌龟在与兔子的第三次赛跑中重获胜利的故事来。这样的想象、构思已经够新鲜的了,而小作者还通过猩猩记者的报道,把乌龟说成是“动物界改革的先行者”,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更可见出小作者的思考的深刻。
B. 续写 《蚊子和狮子》
发挥想象,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课本训练题。
课本列举某位同学设想的另一结局:正当蜘蛛“张开大嘴”时,从树上掉下一滴松脂,包住了蜘蛛,打破了网,蚊子因而得救。这个结局,虽然与课文不同,但寓意不清,与“这个故事适用于” 相悖。
想象的结局宜: 既与课文的不同,又与原作的寓意不相违背。
另一位同学另辟蹊径:狮子被蚊子打败后怎样呢? 蜘蛛吃了蚊子后又怎样呢?请看示例《蜘蛛与狮子》。
狮子自从那次被蚊子打败后,心里很是闷闷不乐。这一天他正烦躁地走着,忽然看到了吊在一棵小树上的蜘蛛。蜘蛛要是在平时见了狮子,就会悄悄地躲起来,但现在不同了,因为他吃掉了曾打败狮子的蚊子。
“喂,狮子,走远点,多臭! ” 蜘蛛傲气十足地说。
狮子气得大吼一声,差点把吊着蜘蛛的丝震断了,就要扑上来。
“臭狮子,等我把八卦阵摆起,咱们再决一雌雄。”
“好! 我等! ”狮子大声狂笑着。蜘蛛刚把八卦阵摆起,来不及说一句话,狮子就猛扑过去,一掌把蜘蛛打得无踪无影了。
这是小作者读了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后写的续篇。读《蚊子和狮子》,可以从蚊子的下场中吸取教训; 读这则寓言,则可以从蜘蛛的下场中吸取教训。
如果仿照《蚊子和狮子》结尾的写法,那么,本文末尾可以加一句: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某个敌人的敌人,就以为也可以打败某个敌人,却被某个敌人打败的人。
C.扩写 《父子赶驴》
阅读下面这则 《父子赶驴》 寓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并在末尾加一段评论,点明寓言的主题思想。
原作:
有个磨坊主和他的儿子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没走多远,遇到一群姑娘。其中一个姑娘说: “看,这两人真傻,有驴不骑偏要步行。” 老人听了这话,就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不一会儿遇见一位老人,老人说: “这年头,对老年人太不尊敬了。” 于是,父亲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又走了一段路,前面来了一位妇女,说道: “唉,你这个老东西,自己骑牲口,而叫孩子跟着走,忍心吗? ”磨坊主赶忙把儿子拉上来,骑在他后面。快到集市了,一个城里人说: “两人骑一驴,它怎么吃得消? 你们抬抬这可怜的牲口吧! ”这下可使磨坊主为难了。他只得同儿子下了驴,把驴腿捆起来,两人抬着驴子到集市去。走到桥上,驴子用力挣脱绳子,一蹦,驴带父子掉下了河。
原作故事情节并不简单,有5个层次:牵着走,儿子骑,父亲骑,父子同骑,父子抬驴; 有六个人物: 磨坊主,他的儿子,姑娘,老人,妇女,城里人。扩写时,故事情节,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扩展的重点是刻画人物形象,六个人中,主要宜刻画磨坊主; 还要求作评论,点明寓意。寓意是: 办事应有自己的主见。
下面是扩写例文。
一天清晨,有个干瘪老头和他的儿子,牵着一头准备出售的毛驴,随着熙熙攘攘的赶集的人群,朝城里走去。
父子俩没走多久,迎面碰到一群欢快活泼的姑娘,她们叽叽喳喳地嬉戏着。突然一位姑娘高声地说:“瞧,那两人多傻!有驴都不骑! ”说完,便和同伴们一起笑着跑开了。听到姑娘们的嘲笑,老头就叫儿子骑上驴,由他自个赶着走。
走了一阵,老头累极了,他气喘吁吁地跟在驴后小跑。这时,走过来一个老人,他望着这老小两人,叹了口气说: “如今的年轻人也太不尊敬老人了,自己骑着驴,把个老人累成这个样子,唉! ”老头听见了,就赶忙叫儿子下来走,他自个上了驴。
又走了一阵,碰到一个妇人,她手中抱着个小孩。妇人望着跑得满头大汗的少年和骑在驴上悠闲自得的老头,愤愤地说:“你这懒惰的老头,自己这么大了还骑毛驴,让小孩累成这副样子,真缺德! ”老头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忙叫儿子也上来,骑在自己的后面。
快到城里了。毛驴驮着两个人,又跑了这么长的路,已累得精疲力尽,浑身汗淋淋的。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城里人,他看到这情景就说:“你们的心可真狠,把毛驴累成这个样子,你俩就下来抬抬这个可怜虫吧! ” 听他这么一说,老头为难了,但他还是下来,将毛驴的四条腿绑好,和儿子抬着吃力地朝前走去。
毛驴可不愿享受这种清福! 它不停地叫着,挣扎着,当父子二人抬着它走上一座狭长的木桥时,毛驴终于挣断绳子,连人带驴一起摔到河里去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办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张、见解,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适当的途径去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决不能随风倒,让人任意摆布,作出愚蠢、可笑的事情,成为后人的笑料。
这篇扩写能着重扩写人物,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勾勒出磨坊主因无主见而尽做愚蠢可笑事的形象。结尾议论,简明扼要,点评得当。
写一则寓言。
——课本训练题。
【审题】
以文体命题,一般可以写成一个寓言故事。
【构思】
把握寓言体裁特征构思。
寓言与童话比较接近。寓言和童话都是想象的产物,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和表现现实,对人们进行教育。寓言和童话一样,也常常运用拟人化手法。但是,寓言和童话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有明显的区别。学写寓言,先要注意它与童话的区别,掌握它的体裁特点。从读者对象来说,童话是专门写给儿童看的,而寓言可以给儿童看,但主要是为成人创作的。从立意和作用来说,童话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这种思想教育的意义,往往不是明显地提出来,表达得比较婉转,让儿童从艺术形象中受到感染,去思考、体会。寓言则是寄托着深意的故事,向人们提出有哲理性的劝诫或者进行讽刺。而这种劝诫或讽刺往往明显地提出来,有的甚至用一句话直接点明寓意。从内容和篇幅来说,童话篇幅较长,往往铺陈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生动有趣。寓言篇幅较短,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当中,故事情节不求完整,只要用简练的笔法,勾画出一个轮廓。从表现手法来说,童话需要对形象作具体的描绘,常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寓言一般不需要作具体的描绘,常采用比喻、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从语言来说,童话的语言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兴趣和接受能力,力求活泼有趣,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寓言的语言,则要求朴素简洁。
学写寓言,特别要重视深入地思考,把握住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寓意。寓意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点明,二是蕴含于故事之中。直接点明寓意,表达上又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作者在篇末直接点明,有的还冠以“这个故事说明”、“这个寓言适用于”之类的文字; 二是作者借助寓言中描述对象——“人物”的话语点明,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不管是哪一种表达形式,都要注意: 点出的寓意应是寓言故事内容的确切概括,语言要简练,有启发性。
寓意含蓄而不点出,绝不是隐晦,而是因为已经通过寓言所刻画的形象揭示出来了,无需再说明。学写寓意含蓄的寓言,应该在作品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和故事的构思上,下更多的功夫。
下面是初二徐欣的习作《最动听的声音》。
天已近黄昏,朵朵玫瑰色的彩云高悬在晴朗的天空,红日慢慢地隐去了她最后的身影,落日的余晖斑驳地散在林阴道上。
此时,远处走来了四个人: 扛着锄头的农夫,带着货物的商人,进京赶考的书生和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先后落脚在路旁的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大家边吃着干粮,边攀谈起来。小溪淙淙,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幽幽的山谷中,回荡着清脆的鸟鸣声。农夫深情地望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山林,喃喃自语道:“我终日在这里种地,孤单啊! 还好,鸟儿歌唱为我消除疲劳,原来大自然的语言如此惟妙惟肖! 我想,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鸟鸣声吧! ”
“啧,啧——” 商人听罢,不住摇头,“你这山林野夫知道什么? 我有的是钱,一声令下,百鸟为我歌唱又有何难? ” 商人自豪地扬起手中的钱袋,一遍又一遍贪婪地数着,沉醉在他的财富中,那得意洋洋的神情,仿佛在说: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比我数钱的声音更动听呢?
“一帮庸俗之人! ”书生撇撇嘴,用轻蔑嘲笑的目光打量着商人和农夫,大发诗意,“我家世代出状元,乃书香门第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你们可知? 我读书便可做官,做官自有财富,还有那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吟诵四书五经发出的声音,你们这些庸人怎能领会? ”
一直沉默不语的乞丐终于 “发言”。他哭丧着脸说: “我整日沿街乞讨,风餐露宿,哪有闲情去欣赏鸟鸣,哪有条件读书,更不要说腰缠万贯了。我听惯的是别人的讥讽、辱骂,我的世界里哪里会有最动听的声音呢? ”
“我想,大概也许: 鸟鸣算是最动听的声音吧! ”农夫轻松地说道。
商人吼道: “不对,是数钱。”
书生则傲慢地坚持: “吟诗诵经! ”
而可怜的乞丐早已泪痕满面,不敢出声了!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聪明人,大家请聪明人裁判: 什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聪明人沉思片刻说:“我认为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爱的呼唤。如果书生读书只是为了做官,商人经商只是为了赚钱,哪还有什么意义呢? 美妙的鸟鸣,它只为心灵纯洁的人歌唱,财富其实也只能属于真正辛勤劳动的人。这一切都表明: 我们首先需要善良、正义和爱心。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善良、没有正义、没有爱,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可怕呀! ”
此时此刻,农夫、商人、书生、乞丐都频频点头,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最动听的声音。
这是思辨性寓言,围绕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的问题,一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具有显明的职业性格特点,最后让聪明人居高临下,说一番哲理性的话,点明寓意。
【相关题目辨思】
A. 续写《龟兔赛跑》
同学们在 (第一册) 第六单元学过评论华君武漫画 《转败为胜》 的文章。兔赢了龟,龟不甘心。它们又赛了第二次,还不行,又赛了第三次。这才算完。根据上述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课本训练题。
这是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的续写。原故事为第一次赛跑,本题应写第三次赛跑。
请看示例。
乌龟和兔子已举行了两次赛跑。
第一次,由于兔子的骄傲,乌龟夺得了冠军。
第二次,乌龟惨败。当猴子问乌龟为什么失败时,乌龟坦率地说: “兔子改正了缺点,而我仍用了原来的老办法。”
今天,森林里红旗招展,军乐齐鸣,山羊、猴子、狐狸、松鼠……等拭目以待: 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三次赛跑。
兔子以为,只要不犯从前的错误,就一定能夺魁。他一个劲儿地向观众挥手致意,满面笑容。
乌龟呢,既不喜,也不忧,只微微笑着,无动于衷。
“啪! ” 发令枪响了,兔子箭一样窜了出去,把乌龟撇在后面。
“乌龟加油! ” “乌龟又要失败了! ” 观众们高声喊着。
乌龟并不像上次那样着慌。他跑着跑着,突然把头缩了进去,身子就势一歪,腿也向里一缩,像轮子一样滚了起来,越滚越快……
眨眼工夫,便追上了兔子,观众们惊得目瞪口呆。
结果,乌龟大胜,夺得了金牌。
猩猩记者要乌龟介绍经验,乌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不过抛弃了我们祖传的旧套子,找到了新办法,利用自己体扁、壳硬的优势,才取得了胜利。不过,我苦练了一年多,才练成这套新本领呢! ”
观众们围着他赞不绝口。
猩猩记者在报上发表文章,说乌龟不仅是赛跑冠军,而且是动物界改革的先行者。
龟兔赛跑是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这个续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小作者抓住乌龟具有体扁,壳硬,头、尾和四肢都能缩入甲壳内的一些特点,想象它会像轮子一样飞快滚动,由此构思出乌龟在与兔子的第三次赛跑中重获胜利的故事来。这样的想象、构思已经够新鲜的了,而小作者还通过猩猩记者的报道,把乌龟说成是“动物界改革的先行者”,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更可见出小作者的思考的深刻。
B. 续写 《蚊子和狮子》
发挥想象,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课本训练题。
课本列举某位同学设想的另一结局:正当蜘蛛“张开大嘴”时,从树上掉下一滴松脂,包住了蜘蛛,打破了网,蚊子因而得救。这个结局,虽然与课文不同,但寓意不清,与“这个故事适用于” 相悖。
想象的结局宜: 既与课文的不同,又与原作的寓意不相违背。
另一位同学另辟蹊径:狮子被蚊子打败后怎样呢? 蜘蛛吃了蚊子后又怎样呢?请看示例《蜘蛛与狮子》。
狮子自从那次被蚊子打败后,心里很是闷闷不乐。这一天他正烦躁地走着,忽然看到了吊在一棵小树上的蜘蛛。蜘蛛要是在平时见了狮子,就会悄悄地躲起来,但现在不同了,因为他吃掉了曾打败狮子的蚊子。
“喂,狮子,走远点,多臭! ” 蜘蛛傲气十足地说。
狮子气得大吼一声,差点把吊着蜘蛛的丝震断了,就要扑上来。
“臭狮子,等我把八卦阵摆起,咱们再决一雌雄。”
“好! 我等! ”狮子大声狂笑着。蜘蛛刚把八卦阵摆起,来不及说一句话,狮子就猛扑过去,一掌把蜘蛛打得无踪无影了。
这是小作者读了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后写的续篇。读《蚊子和狮子》,可以从蚊子的下场中吸取教训; 读这则寓言,则可以从蜘蛛的下场中吸取教训。
如果仿照《蚊子和狮子》结尾的写法,那么,本文末尾可以加一句: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某个敌人的敌人,就以为也可以打败某个敌人,却被某个敌人打败的人。
C.扩写 《父子赶驴》
阅读下面这则 《父子赶驴》 寓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并在末尾加一段评论,点明寓言的主题思想。
原作:
有个磨坊主和他的儿子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没走多远,遇到一群姑娘。其中一个姑娘说: “看,这两人真傻,有驴不骑偏要步行。” 老人听了这话,就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不一会儿遇见一位老人,老人说: “这年头,对老年人太不尊敬了。” 于是,父亲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又走了一段路,前面来了一位妇女,说道: “唉,你这个老东西,自己骑牲口,而叫孩子跟着走,忍心吗? ”磨坊主赶忙把儿子拉上来,骑在他后面。快到集市了,一个城里人说: “两人骑一驴,它怎么吃得消? 你们抬抬这可怜的牲口吧! ”这下可使磨坊主为难了。他只得同儿子下了驴,把驴腿捆起来,两人抬着驴子到集市去。走到桥上,驴子用力挣脱绳子,一蹦,驴带父子掉下了河。
原作故事情节并不简单,有5个层次:牵着走,儿子骑,父亲骑,父子同骑,父子抬驴; 有六个人物: 磨坊主,他的儿子,姑娘,老人,妇女,城里人。扩写时,故事情节,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扩展的重点是刻画人物形象,六个人中,主要宜刻画磨坊主; 还要求作评论,点明寓意。寓意是: 办事应有自己的主见。
下面是扩写例文。
一天清晨,有个干瘪老头和他的儿子,牵着一头准备出售的毛驴,随着熙熙攘攘的赶集的人群,朝城里走去。
父子俩没走多久,迎面碰到一群欢快活泼的姑娘,她们叽叽喳喳地嬉戏着。突然一位姑娘高声地说:“瞧,那两人多傻!有驴都不骑! ”说完,便和同伴们一起笑着跑开了。听到姑娘们的嘲笑,老头就叫儿子骑上驴,由他自个赶着走。
走了一阵,老头累极了,他气喘吁吁地跟在驴后小跑。这时,走过来一个老人,他望着这老小两人,叹了口气说: “如今的年轻人也太不尊敬老人了,自己骑着驴,把个老人累成这个样子,唉! ”老头听见了,就赶忙叫儿子下来走,他自个上了驴。
又走了一阵,碰到一个妇人,她手中抱着个小孩。妇人望着跑得满头大汗的少年和骑在驴上悠闲自得的老头,愤愤地说:“你这懒惰的老头,自己这么大了还骑毛驴,让小孩累成这副样子,真缺德! ”老头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忙叫儿子也上来,骑在自己的后面。
快到城里了。毛驴驮着两个人,又跑了这么长的路,已累得精疲力尽,浑身汗淋淋的。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城里人,他看到这情景就说:“你们的心可真狠,把毛驴累成这个样子,你俩就下来抬抬这个可怜虫吧! ” 听他这么一说,老头为难了,但他还是下来,将毛驴的四条腿绑好,和儿子抬着吃力地朝前走去。
毛驴可不愿享受这种清福! 它不停地叫着,挣扎着,当父子二人抬着它走上一座狭长的木桥时,毛驴终于挣断绳子,连人带驴一起摔到河里去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办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张、见解,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适当的途径去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决不能随风倒,让人任意摆布,作出愚蠢、可笑的事情,成为后人的笑料。
这篇扩写能着重扩写人物,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勾勒出磨坊主因无主见而尽做愚蠢可笑事的形象。结尾议论,简明扼要,点评得当。
今日更新
-
我的一次发现
[2019-06-01]
-
我成长中的二三事
[2019-06-01]
-
今日家事
[2019-06-01]
-
喜事一件接一件
[2019-06-01]
-
这件事在我的记忆深处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