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中的二三事

2023-04-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我成长中的二三事
        ——1985年山东省沂源县中考预考题。
        【审题】
        题型,文题作文。文体,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第一人称叙述。题旨,要求写几件对自己思想的提高或学识的长进产生过积极影响的事,宜以“我”成长为中心,由此选材组材。
        【构思】
        一、以他人的活动为主线。记叙耳闻目睹的几件事,这几件事中人物的言行、精神品质,教育和熏陶了自己,促进自己成长。
        二、以 “我” 的活动为主线。记叙自己做的几件事,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的鼓励、启示,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促使自己成长。
        三、自己的活动和他人的活动比照。记叙几件事,“我”的活动,他人的言行,发现自己在思想品德上、认识上或者学识上暴露出了明显的弱点,思想上有了触动,促使自己成长。
        由于记“二三事”,以上三种构思可以结合,使行文有变。
        四、纵式结构。“二三事”的叙述顺序,可作三种安排: 时间顺序,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记叙; 层进顺序,一件比一件更茁壮地促使自己成长; 主次顺序,主要的先写,详写,次要的后写,略写。
        五、横式结构。“二三事”也可以并列,比如: 某某事促使“我”在思想品德上的提高,某某事促使我学识上长进,某某事使我在待人接物方面成熟起来。
        六、一字立骨。抓住某点,以一字概括,引发记事。成长中,身材有矮有高,由“矮”或“高”常会引出种种烦恼事。成长——矮或高——烦恼——正确对待——成长,如例文《高的烦恼》、《成长的烦恼》就是这样写的。
        七、重复强调结构法。例如《我在努力》,“我在努力”在文中重复出现,既强调中心思想,又结构全文。
        八、变中求谐结构法,这是从感情的参差错落、抑扬顿挫的变化中求得和谐的结构方法。“成长”,有喜悦,有烦恼; 渴望成长,又担心成长; 几分成熟,几分幼稚; 等等。这既是成长中的变化,又可以在成长中求得和谐。
        九、递进升华。“成长”,应是进行式,拾级而上。其间,递进升华,颇能显示“长大”,例如《我长大了》。
        一○、以物显示成长。随着“长大”,所用之物变异。抓住标志性的“物变”, 反映“人变”, 例如《哆咪——鞋子交响曲》。
        一一、大题小做,以小显大。“成长”,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范围较大;择取典型的一点,可以以小显大。例如《成长》,抓住课堂上答题这一点,在“知道”与“不知道”的反复中 “成长”。
        一二、以实显虚。实写一件事,或有关的二三事,几乎没有什么虚写的笔墨,强调“成长” 了什么,但读者从实写中的确体会到在“成长”。
        一三、以虚带实。这种写法与以实显虚几乎相反,运用议论文的某些写法,一般先写虚,写题旨,写事理,然后带出记事,最后又点虚。例如《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在错误挫折面前》。
        一四、镜头组合构思法。摄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片断,围绕一个中心,组合成篇,例如《初中生活拾零》。
        一五、比较构思法。“成长”本身就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比较,又是成长的途径之一。例如《不寻常的考试》。
        下面是成长记事的片断及赏评。
        1. 劳动使“我” 成长
        (家里积了一堆土肥,我很想拉几趟炼炼,也尝尝拉车的味道。)
        慢慢地,路上出现了坑坑洼洼,车子不断地蹦啊跳的。突然,前面又来了一个陡陡的土岗,上了岗紧跟着又是急转弯,还是顶头风,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我和二姐互相使了个眼色,二姐往手心吐了一口唾沫,把车往下压了压,我把绳子紧了紧,身子狠狠向前探,弓起背,双脚死死撑住地面,齐声喊着号子:一——二,一——二……我的手和肩膀被绳子勒得又痛又麻,前额鼻尖渗出了密密的汗珠。当爬上土岗的一半时,我真有点吃不住劲了。但我知道,稍一松劲,车就会一直倒滑下去,只得咬牙撑着。向前后一望,呵,一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拉车人也都是面朝大地背朝天,吃力地甩着双臂,在艰难地行进。他们都能拉上去,为什么我们就不能? 只能进,不能退! 于是又鼓足勇气,猛地向前拉去。我们终于把车拽上了土岗,又拐过了弯。我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许楼芳)


        这是记叙陡坡拉车的事。先写背景: 坑坑洼洼的路,陡陡的山岗,急转弯,顶头风; 次写“准备动作”: 车把压了压,绳子紧了紧; 然后具体写拉车上坡的延续动作,其中 “面朝大地背朝天” 等,生动形象。
        2. 与残疾青年比照中成长
        我不想回家,漫无目标地在河边走着。落日的景色异常美丽,可我的心情却那么沉重,无心欣赏。肩上的书包,忽然变大了,变重了,像一副沉甸甸的重担压在肩上,将要把我压垮,使我无力喘息,两颗泪珠悄悄从我眼角滑落。忽然,我看见前面围着几个人,像在看什么,便不由自主走了过去。近了,我看清了,是一个画水粉写生的年轻人。我的目光在那张水粉画上停留了很长时间,是的,那张画很美,画的是夕阳,我却没兴致。当我的目光转向他身上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 他没有手! 或者说只有半只手。他的右手齐肘截断,而捏着那支灵巧画笔的左手上只有两只手指! 我震惊了,我无法在这残缺的手与那美丽的水粉画之间打上等号,但这却是真的,是事实! 围观的人多了几个,带着无比赞叹的口气说: “画得真好! ” “像他这样的人,能画出这样的好画,真是太不容易了。”……我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以前在电视上、报纸上也曾看到过,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感动过。他们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成功背后凝聚着多少汗水! 我凝视着面前的他的脸,只见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希望,更有无比的自信。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呀!
        

(沈晓春)


        这篇作文开头部分写:进中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得了53分,最末一名,听着同学们的嘲讽,“我多怕这些声音呀!”接下去就是选录的语段。
        这段构思巧妙之处在于:采用“逆型”结构法,将“我”的因考试成绩不佳的自悲、失落与“画水粉写生的年轻人”的身残志不残的自信、希望,依时间顺序加以逆向连缀,最后得出的感受自然深刻: “我”所缺少的正是坚定、希望、自信。
        3. 在父亲教诲中成长
        我与班里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来了个“君子协定”:看期末考试谁得“第一”。以后,我把全部心思用到争“第一”的竞争中去,一段时间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期末考的 “第一”非我莫属了。可是不知怎的,期末考试那天我觉得很慌。老师见我脸色不对,问我: “怎么了?别紧张。”我摇摇头,进了考场。一边做题,一边觉得“第一” 两个字老是在眼前晃……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只得了第十名。老师指着试卷问我“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来”。我低着头跑出办公室,一直跑到家里。爸爸知道了,只说了句: “不要向失败低头。” 是啊,奋斗难免有挫折,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我没有放弃对“第一” 的追求,但总觉得学习不如以前顺利了,成绩也不提高。考中学时,我以零点五分之差,被关在重点中学大门外; 更可怕的是,我的成绩急剧下降,离“第一”的目标更远了。
        爸爸又找我谈话了: “是不是有心事? ”
        “除了 ‘第一’,我什么都不想。”
        “明白了……你为什么想得 ‘第一’ ? ” 爸爸点了点头说,“问题就在这里,你想第一,却不懂得为什么去争第一,怎样去争第一。一个老是把眼光盯在‘第一’上的人,是很难获得‘第一’ 的。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想的是如何疗治中国国民的精神,立下的是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大志。有志者事竟成,后来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孩子,从今天起,希望你放弃单纯追求第一的念头,先在思想素质上、意志品格上争一流。”
        爸爸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使我茅塞顿开。我懂得了要在智育上得第一,首先应当在德育上争第一。我开始全面、严格地要求自己。
        

(王伟)


        老是想着“第一”,结果考了第十;继续追求第一,半分之差进不了“重点”。为什么呢? 由果溯因,由父亲点明: 不懂得为什么 “争”,怎么去“争”。由此得出启示,应该先在思想素质上、意志品格上 “争一流”。优点是: 记事中触及深层事理。
        4. 在“挫折” 中成长
        正当篮球运动使我魂不守舍的时候,一声晴天霹雳震撼了我的脑海: 数学考试48。父母的训斥,老师的责怪,使你内心悔恨。我被迫离开了我心爱的篮球与球场。因为学业,球场又成了我的“禁地”。那段日子,我时常徘徊于球场周围,我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那里已不属于我。我下了决心,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好,争取夺回那块“禁地”、那只球,让我再重新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期末考试以后,当我还徘徊在球场周围时,一个令我激动、令我兴奋的消息传入耳中: “钱翊海这次考试全班第一名。” 我当时流泪了,我迈入了球场,站在场心默默地想:球场,篮球,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钱翊海)


        这是《我爱上了“巨人的游戏”》中的一节。全文分“篮球的魔力”、“训练,不停地训练”、“挫折”、“篮球——我”,这里选录的是“挫折”。这小节,记叙的角度、取舍,都有可取之处。爱球,魂不守舍,导致失分,数学只考48分; 失分,导致“全班第一名”;得分,又导致得球。重点放在: 下决心,考好,夺回球场、篮球,成为强者。这样写“挫折”,格调高,进取心强。
        5. 在梦幻与现实的思考中成长
        夜深了,窗外一片寂静,只有那风,粗鲁地哼着歌儿,在广漠的天地间忽来忽去,无拘无束地畅游着。我合上眼,静静聆听风自由的歌唱:“我是风,我曾滑过浩瀚的大海,我曾掠过世界的顶峰; 我拥有这世界,我拥有生命万物; 我是风,我是永不停止的风……”朦胧间,我心里忽而涌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
        我变得兴奋起来了。脑中有一根神经随着心的节律跳着,我不要家,不要同学、朋友,不要任何人来管我,让我一个人走,走啊!
        ……
        “当,当,当……”闹钟声把我惊醒。拉开窗帘,一片金色的阳光射了进来,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但又着实为之一振。风声小了,我梳洗过后走到桌边,一碗雪白的牛奶冒着热气,妈妈笑眯眯地走过来对我说:“一定要多吃一些,啊! ”我点点头。
        家,我怎能不要呢?这本是带给我温暖和幸福的地方。
        我来到学校,推开教室门,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有的在读书,有的在说笑,真诚的微笑挂在每个人脸上,我也很快融进这一个生机勃勃的小世界里去了。
        我已愈发地清醒,面对这一美好现实。
        好朋友走过来,随便地坐在我桌上,大声道:“昨晚做了个梦,梦见咱们三个一起……”我们一同笑了起来,但我无法向她讲我昨夜的梦。
        风终于停了,我沐浴在初晨温柔明亮的阳光下。有时我真希望梦成现实,而这次我想: 那幸而只是过去的一场梦……
        

(欧阳莲子)


        作者记的是十分平常的小事: 妈妈为 “我”准备早餐; 同学的早读,说笑; 好朋友梦见咱三人在一起。但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风贯串始终,梦幻与现实对照,有很强的表现力。小作者感慨风的“自由”,幻想着自己也像风一样,独来独往,不要家,不要任何人,表现了自己要求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而独立的心态,但是,母亲的爱,同学的友情,温暖了他的心,打破了他的梦,他庆幸自己认识的转变。
        【相关题目辨思】
        A. 成长的烦恼
        这是1997年山东淄博市中考作文试题。本题比《我成长中的二三事》、《我成长中的一件事》限制较严,难度较大,应抓住“烦恼”的特点来反映“成长”,突出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烦恼”。下面是考生的优秀答卷。
        感受到成长的烦恼,你或许会崇拜尼采,只因他说过: “没有痛苦,人只有卑微的幸福。”
        

——题记


        

(一)


        上小学了,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矮——老师打趣地喊我“小不点儿”,左邻右舍唤我“矬丫头”,小同伴直呼我“二等残废”。如同含露乍开的花骨朵儿经受了严霜,我蔫头耷脑总提不起神儿来。一走进教室屁股便箍在板凳上,行走专拣僻静的小路,回家之后闭门不出——那会儿真想有个 “世外桃源”。呵,童年,金色的童年! 为何对我如此刻薄?
        那是一天晚饭后短暂的间歇,我终于向母亲发出了质问:“我为啥这么矮……”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相对无语。
        望着母亲黑发中渐多的银丝,脸上悄然增添的皱褶,满腔的怨怒涌到喉间又哽咽了,直觉得心里阵阵难言的酸楚……
        我哭,母亲哭。唯有那勾弯月不知情地悬在碧空。
        

(二)


        夜深了。蛐蛐儿还在不知疲倦地演奏那支无题交响乐。
        我展开那张初中录取通知书,端详着、端详着——明天,我将踏入一片新的天地。但愿是个新的开始……
        天有不测风云。不料第一天报到,我便被一阵“矬矬矬,矮矮矮” 的疾风暴雨击打得焦头烂额。当我背起书包愤然出走的一刹,一只胳膊紧紧地搂住了我 (后来才知道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一眼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我带到办公室: “听说过张海迪吗?三分之二高位截瘫,却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朱彦夫为革命失去了四肢,毅然写出了 《极限人生》,谱写了一曲强者之歌。如果说身体矮了点也算残疾的话,你不该气馁,坚信自己能成为人生风景线上的 ‘巨人’ ! 任凭他人说去吧,你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 温馨的话语消溶着我心中的冰块。
        从那时起,我仿佛陡然觉得腰杆出奇得硬朗起来。我的学习成绩连续夺冠。更令我难忘的是那次向“希望工程”捐款,我倾尽了所有的“压岁钱”,从而成为全区知名的人物。当区委书记亲自为我披红戴花的时候,我激动得热泪扑簌。
        自此,我直起了腰,抬起了头,第一次感受到太阳的亮丽和天空的湛蓝。
        

(三)


        生日蛋糕上熠熠闪烁的十五根蜡烛提醒我,又走完了一个人生的里程。毕业在即,人生的长河又将是另一番风景。迎接我的又将是什么? 烦恼? 痛苦?挫折? (怕不是一个“矮” 字了得! ) 来吧! 来吧! 你不会把我摧垮,只能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执著。因为烦恼的成长使我明白,唯有烦恼和痛苦才能酿出幸福和欢乐。

        这份得满分的答卷,构思有独创性。写的是“二三事”,用纵式结构,用数字标出,自然分段,清晰地展示了成长的历程和烦恼的进程: 小学——初中——初中毕业,清晰地展示“成长”的历程; 回避烦恼——与烦恼抗争——迎着烦恼前进,摇曳多姿地显现了对待烦恼的进程。两线交融,“成长”带来了“烦恼”,与“烦恼”抗争,突出了“成长”。独特的构思,很好地表现了积极向上、富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中心思想。
        作者构思的独创,用套话说源于“一字立骨”,也就是说抓住了自己有深切感受的“矮”字。因成长,发现自己“矮”; 因“矮”,带来烦恼;与矮抗争,与世俗偏颇抗争,突现出“成长”。
        B. 高的烦恼
        成长过程中,身材差异显现,“矮”,有矮的烦恼;“高”呢?也有高的烦恼。请看王婕的习作《高的烦恼》。
        人说矮人多烦恼,于是一大堆诸如“增长灵”、“增高鞋垫”之类的广告铺天盖地。可有谁知道,个高也有烦恼!
        就拿我来说吧。我最害怕听的一句话就是: “你真高呀! ”这句话在我听来不是羡慕,而是嘲讽。唉! 人的高矮又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要真能这样,下世我宁愿做个矮子。谁叫我有个身高1.81米的爸爸呢?
        每次不相熟的人看到我,总要问: “读高三了吧? ”天哪!难道个高和年龄成正比关系? 岂非天下老人个个高大威猛? 这足以令我难堪。每逢这时,我总希望自己马上矮30厘米。
        于是常常向妈妈诉苦,可每次妈妈都说我是小孩子脾气,高有什么不好? 有人想高还高不来呢。我总有点愤然。要知道,妈妈身高很标准: 1.61米,她怎能体会我的心情呢。可惜,我并不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因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非易事。所以,我还是喜欢自己不高不矮。是不是我不够洒脱,太在乎别人是怎么看的呢?
        也许因为南方人大多小巧玲珑吧? 在同龄人中,我是很突出的——因为我足足比别人高了半个头甚至一个头。女同学与我讲话,总要稍微仰视; 跟她们走在一起,总觉得她们是娇小柔弱的花,而自己是棵高大挺拔的树——这种感觉怪怪的,这里面有尴尬,有不自在,更多的是无奈。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想象能从报刊上某角落发现 “降低灵” 的广告,可惜最终还是失望。矮个有人为他操心,可高个呢? 这世界真奇怪,矮人想长高,高的又想矮。世人大都对已有的东西不大珍惜。也许,到我真的变矮后,能体会到高的长处?
        可是,我现在只能体会到高的一些短处:大扫除的时候,个子矮的同学提了桶水,总有好心人去帮他一把,而高个子呢?人们只会用好笑的眼光看着你,没准心里还说你没用,白长这么高的个儿。
        个子矮的同学上课能和老师很亲近,欣赏老师讲课时的风采神韵; 个子高的,对不起,在后面 “隔岸观火” 吧,总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
        高个子给人的感觉是“傻大个”,不如个矮的灵巧。比如体操运动员,有几个是高个儿? 要是陆莉也长1.70米的个儿,恐怕不仅奥运会金牌与她无缘,她的体操生涯也未必有呢。
        说句心里话,高个儿也许并不能成为烦恼。人活世上,何苦整天自寻烦恼呢? 罢,罢,罢,高也好,矮也罢;烦也好,恼也罢,总之一句话: 高矮本天成,何苦心上挂!

        在以高为美,以矮为四等残废的时尚中,“高的烦恼”的感受独特; 日常生活中因“高”而带来的难堪、尴尬,通过照应、对比,得以凸现,使读者也感受到高的确也有高的烦恼; 末句“点睛”,“高矮本天成,何苦心上挂”,共勉不要为这类 “本天成” 的事自寻烦恼,题旨积极可取。
        C. 我在努力
        ——1997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试题。
        文题是进行式,表达出 “在” 努力。下面是优秀答卷。
        妈妈您别笑我啊,是我洗的衣服不干净吗? 噢,那您告诉我吧。是的,我知道21世纪的接班人要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否则光靠一张文凭是站不住脚跟的。您还记得上次学校组织春游吗? 当然啦,我怎么会忘记呢! 那一次春游中我们要自己做饭,结果我什么也不会,看见同学们都在忙碌,可我什么忙也帮不上,那是因为我连火柴也划不好……虽然我罚自己晚饭没吃,可我多难过啊。不过,我已经认识错误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不,我在学洗自己的衣服了,我在努力啊。
        不,奶奶,您别帮我,我来吧。是的,这儿脏,可打扫了才能干净啊,我不会忘记那次班会课上,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怕脏怕累怕吃苦,不积极参加大扫除。唉,我多么惭愧,在家里,我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管,于是我变得怕吃苦,一点刻苦精神也没有,致使成绩不能拔尖。奶奶您不用劝我,我没哭,因为我在改,在努力。这很好啊。
        您看,爸爸的脸都吓白了,千万别阻挡我,不就是自己削苹果吗,寒光闪闪的水果刀够吓人的,可我该学,不学怎么会呢? 对啦,您千万不要告诉同学们和老师,是啊,他们当然不会因此嘲笑我,他们会帮助我,可说出去挺难为情的呢。啊您看,削好啦,削好啦! 虽然坑坑洼洼的,而且……而且还被我“砍”掉三分之一,不过,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给您吃吧,爸爸,原谅女儿以前总是考虑着自己,不懂得关心长辈,您看,我正在努力改正呢,还请您以后多提醒我呢。
        我还有很多坏毛病,优越的环境让我不懂得竞争,舒适的生活条件让我失去了毅力,不过在父母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会好好的,您信不信?

        答卷写了三个小片断,洗衣服,扫地,削苹果,很不起眼,但表现出“我”在“自立能力”培养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构思方面有两个特点。
        重复强调式结构。四段文字,四次强调“我”在努力:
        我在学洗自己的衣服了,我在努力啊。
        我在改,在努力。
        我正在努力改正呢。
        在父母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会好好的。
        四次重复强调,八个“在”,四个“努力”,形成了“在努力”的进行曲似的节奏。
        话家常式的表述。几百字的短文,四次重复强调,容易呆板。但这份答卷,读来却感到亲切。这是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与妈妈、奶奶、爸爸对话的方式来表述。在话家常中,活现了关怀和溺爱女儿的长辈,和正在摆脱溺爱的包围、努力自理的“我”。
        D. 我长大了
        下面是方媛同学的作文《我长大了》,堪称“成长”类作文的上乘。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分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笑着说: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 “长大” 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分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 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终于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当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正想溜,才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此时,已有许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然而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然而在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而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我说: “我会的。”的确,我做了,而且一直到如今。
        依然记得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对我说的:“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 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那晚,我做了个梦,我终于看到长大了的我……

        这篇作文的构思,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首先,立意精辟。作者对“长大”的理解深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长大的人不一定能承担责任,能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长大了: 说得深邃而辩证。
        其次,递进式结构。“我”原先以为: 考进中学,长大了;有了青春痘,长大了。父母笑答,这不代表,不证明长大。经历撞人事件后,懂得了什么是责任,父母承认了 “我的长大”;“我”明白了长大并不那么容易,也不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承担责任。文路的拾级,是思想的升华。
        再次,递进升华的关键是撞人事件。对事件的描述,设置悬念,铺垫蓄势,交代有序。事件的发生,家离车站远,邻家孩子捎带撞人而逃,“我” 也想溜; 发现老太,且围拢许多人,决定不想敷衍,常去看她; 其间发现父亲,这既是十分必要的交代,又是设置悬念的条件: 闯祸,害怕,回去会怎样,如何面对父母; 接下去写面对父母,曲折有致; 最后升华,由于有铺垫蓄势,瓜熟蒂落。文中的父母,境界高,诱导着 “我” 的长大。
        E. 哆咪——鞋子交响曲
        下面是赵冰清的习作。
        逝去的日子像首歌,歌中有我的身影,有我的成长和那双双伴随我的小鞋子踩出的迷人音符。
        

哆——虎头小棉鞋


        13年前的一个冬日,大雪纷飞,人间降临了一个小生灵……“哇……”当我大声地唱出生命中第一个音符,就拥有了它——一双虎头小棉鞋。胖嘟嘟的小棉鞋不过10厘米,深黄色的鞋身,柔软得可以攥成一个绒球,鞋头顶端缝着一个可爱的小虎头,圆圆的眼,尖尖的鼻,长长的须,咧着大嘴龇着牙。听妈妈说,我小时候不搂着它还睡不着觉呢!
        “哒……”当我蹒跚地走出人生中无人搀扶的第一步,脚上穿的就是它——我的虎头小棉鞋,也许就是因为它——小老虎,我才勇敢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伴随着惊讶,伴随着兴奋,伴随着自豪的脚步。
        

——红色小皮鞋


        “我要嘛,我就要嘛……”禁不住我阵阵令人无可奈何的软磨硬泡,商店橱窗里那双红色的小皮鞋终于穿在了我的脚上。从此幼儿园中多了一个神气的小家伙和小朋友们那双双羡慕的目光。听爸爸说,我的小红皮鞋谁也不让动,天天要妈妈擦得油光锃亮,然后神气十足地去幼儿园。
        回想当时,我之所以爱上幼儿园,也许大部分是因为它吧!
        

咪——雪白的网球鞋


        “入队啦! 入队啦! ”当我自豪地扬着胸前的红领巾,快活地跑到妈妈跟前时,双手就接到一份礼物——一双雪白的网球鞋。这是我盼望已久的礼物——简明的线条、朴实的鞋面,却拥有雪一般的纯洁。为此,我兴奋了好几天。
        记得运动会那天,我穿着它——我的网球鞋,一举夺得团体哑铃第一名和单人600米跑步第二名的好成绩。
        是它使我懂得什么是辉煌,使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会成功。
        小小的鞋子唱出了我的喜怒哀乐,弹出了我的酸甜苦辣,奏出了我的成功失败——时而婉转,时而雄壮,时而悠扬,时而明快……
        啊! 哆咪咪——我的鞋子交响曲。

        本文构思新颖,以鞋为线索,描述自己成长的三个阶段。三双鞋的交响曲,其实是成长的交响曲。
        F. 成长
        下面是初二吴黎芳的《成长》。
        一日日,一年年,看着邻家的孩子渐渐长大,却天真地认为自己不会长大。十五岁,一个溢满欢笑的年龄里,一片纷纷扬扬的细雨中,蓦然回首,用心思索流逝的岁月,试着,从模糊的记忆里摸索出几点浅浅的足迹……
        堆满玩具的幼儿园里,坐着一个“万事皆通” 的我。老师问: “太阳在哪里? ” 我答: “我知道! ” “那么在哪呢? ” “在这儿! ” 指着幼儿识字课本上的月亮,我告诉老师和同学。老师微笑,并让我坐下。我纳闷地想: 她为什么不表扬我呢?我是知道的呀! ——那年我三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年(1)班的角落里,有个“一问三不知”的我。老师问:“你知道周恩来的故事吗? ”“不知道! ”“那么你能复述课文里说的故事吗? ”“不会。”“这样吧! 你先回答一下课后第三题。”“老师,我不知道怎样答! ”——那年我九岁,“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年(1)班的角落里,坐着一个“怀疑自己” 的我。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概括藤野先生的特点? ”我想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一只小手刚刚上抬,却又对自己说: “算了,听老师的正确答案吧,要不答错了怎么办? 同学们会笑我的! ” 角落里刚刚上抬的小手又安安稳稳地摆在了桌上。可当老师公布答案时,我才恍然,原来自己没有错。但一次又一次,角落里的小手始终没有举起! ——那年我十二岁,“不知道自己知道! ”
        初一(6)班的教室里,坐着一个“积极发言” 的我。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总认真思考。一旦有了自己的答案,便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不再“怀疑自己”,无论是举手,回答,都觉得是一种尝试,一次挑战,而答对后收获的则是一份难以描述的欣喜! ——那年我十三岁,逐渐 “知道自己知道! ”
        如梦如烟的往事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在成长,欣喜地发现成长不仅映在闪光的奖状上,也深深浅浅地映在自己平凡的生活里!
        ——十五岁的我,在成长!

        本文构思新颖,巧妙地从师生课堂问答中 “摸索”成长的“足迹”,以小见大,描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G. 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题目: 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要求: ①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②不少于600字。
        ——课本训练题; 199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
        波折,比喻事情进行中发生的曲折变化。文题要求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发生过程中有小小的曲折变化。经历了一次小波折,应该有所启迪或教益。下面是优秀答卷。
        我是在山区出生,在山村校园里长大的。每到周日和寒暑假,我总是和山里的孩子玩在一起,滚在一处。鸡冠山有多高,仙女河有多深,盘山路有多长,我是非常熟悉的。上中学后,虽然玩得少了,但课上课下,都是我的好伙伴,我的 “敌人” 和“战友”。
        可是有一天,我生活的节奏发生了改变,父母调动工作了。他们从山区调到了圩区,从乡办初中调进了完全中学。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这可爱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拆散我与山伢们的友谊。告别了,我的好伙伴们,告别了,我可爱的山们、树们和石头们。
        圩区的天地是广阔的,可我的心胸总是不得开阔,闭上眼,就是巍巍的山,高高的树,红红的花,郁郁的香,就是活蹦乱跳的伙伴; 睁开了眼,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就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就是充满了水气、土气和农药气的怪味,就是黑不溜秋、油光发亮、非洲人一般的圩民的孩子。他们陌生地望着我,我更陌生地望着他们。我害怕极了,一口气跑回家,吵着闹着要回去。“我们请客送礼,求人托保,上城下县,跑了多少年,才调进了完中,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妈妈训斥着。原来如此,我愕然了。
        再回山区是不可能了,可是梦中我常能如愿。从此以后,我的梦增多了,我的梦也美满了。从此以后,我便生活在陌生人中间,生活在圩民的包围中,上课坐在一起,下课远远地离开,我不愿与他们交往。可他们总是不计较我,有的带鱼虾给我养,有的带贝壳给我玩,有一位还送给我一只小乌龟。他们纯朴可爱,真挚诚恳,一转眼半年过去,我终于喜欢上他们了。
        这就是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这份答卷选材与试题对口,写作对象符合题意。这是因父母工作调动带来“我”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由此而发生的一次小波折,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小”的“波折”。这位考生具体写出了波折的过程:从山区到圩区,从乡中到完中,从“梦中”到现实,从陌生到喜欢。“波折” 的起因,父母工作调动。父母请客送礼、求人托保而进城; “我”却留恋山区的美景和山伢们的友谊。“波折” 的平息是善解人意。“我”解父母之心意,圩区圩民及孩子善解“我” 之心意。
        本文采用以实显虚的写法。具体记叙一次小波折,除篇末点题外,几乎没有什么虚写的笔墨,但从具体记事中,显现出作者真情实感的波动。
        H. 在错误挫折面前
        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得以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有了错误受到家长老师的指责批评;或者受到误解、委屈等。
        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经受磨炼,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 《在错误挫折面前》 为题,写一篇记叙、议论结合的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题目: 《在错误挫折面前》
        ——1992年西安市中考作文试题。
        这是提示性文题作文。提示文字,除对作文提出要求外,主要是两层意思: 一是诠释例举“错误挫折”。为了让考生有话可说,对“错误挫折”限制较宽,包括了“不如意”之类的事情;二是面对“错误挫折”所处的态度。多数人……有人……,正反对举,归结到“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从对作文要求看,须结合自己的经历,叙、议结合。在叙、议结合的前提下,可侧重于叙,也可侧重于议。
        下面的优秀答卷,叙议结合,事与理对应,以虚带实,写出了自己在生活中 “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的历程。这是“优秀” 的地方。不足之处是议论不够精炼,显得噜嗦。
        路,就在我们的脚下,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它总是曲折坎坷,荆棘密布的,而在这许多错误挫折面前,我们是充满信心,毫不畏惧,勇敢顽强的走下去呢? 还是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停滞不前呢? 当然,我们要选择前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胜利的终点,而后者只能成为困难的俘获者。所以,我要说,在错误挫折面前,我一定不会畏惧,一定会吸取教训接受磨炼,重新奋起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当然,这个观点并不是一开始就树立起来的,而是经过了亲身体会才逐渐培养起来的。说到这里,不得不使我又想起了一件往事,虽已过去二年了,但我却记忆犹新。
        那天下午,爸爸下班回来,带回来一台多功能切菜机,爸爸把它放在桌上,高兴地说: “××,这下你妈可解放多了,这是新产品,功用可多了,又能切菜,又能搅肉,还能打豆浆喝呢? ” 说着掏出了说明书,在一旁迫不及待的我连忙从爸爸手中拿过说明书,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也许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对一切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我家里的什么电器呀,小用具呀,小摆设呀,有哪样没经过我的“研究鉴定”,所以爸妈都说我是“百事通”。我认真地将多功能切菜机的使用方法看了一遍,觉得已经掌握了它的操作方法,于是对妈妈说: “妈,快给我拿几根萝卜,多拿点,我要给你们表演了。”妈妈笑着端来一大盆洗好的萝卜,于是我把切菜机放在案板上,插上电源按好按键,放了几根萝卜进去,一按“启动”键,只见刀轮飞快地旋转着,随着 “刺啦,刺啦”的转动声,萝卜被切成了很细长的条,我高兴极了,忙着向里面加萝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咔”的一声,切菜机不动了,冒出一股烟,发出难闻的焦味,我们都傻眼了,后来才知道我放的萝卜太多,超了负荷,电动机被烧坏了,几百块钱的东西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毁坏,如果我看一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不就没问题了吗,可是我……唉! 虽然,爸妈没有责怪我,但我心里却很不安,为这事我的确颓丧过,失望过,但事后我终于想清楚了,我不能灰心丧气,因为我知道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失败,有挫折,但是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俗话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想想看,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知道经过多少失败、挫折,但他不气馁,能振作起来,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这一伟大壮举。所以我决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从此一蹶不振,那样只能使自己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拿出自己的勇气,从中吸取教训,要知道切菜机烧坏了,这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对。我深知敢于探索新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爱好,是对自己大有益处的,它能够激发我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所以我会保持这个爱好,决不放弃,决不气馁,在未来的日子里,哪怕有再多荆棘,哪怕有更多困难,我都不会畏惧,在错误和挫折面前,我要做一个坚强者,我会立志做一只暴风雨中的海燕,沿着自己的路,勇敢地飞向自己的目标。

        Ⅰ. 初中生活拾零
        下面是初三黄绿蓝的作文《初中生活拾零》,用的是镜头组合构思法。
        初中三年,全班56位同学有缘相聚在一块儿,从相识到成为朋友,每个人都以一颗诚挚的心为营造一个好的班集体而努力着,贡献着。在毕业前夕,回想起初中生活的那一个个动人的镜头,不禁让我激动万分。
        片断一: 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早早地回家了,独留下了脏兮兮的教室。放学一个小时后,卫生委员刚刚下车到家,谁知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她记起教室还未打扫,出于职责的本能,她匆匆拨通几位班干部的电话,率领他们“杀”回学校。第二天,同学们走入干净、明亮的教室,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又有谁知道前一天那热心的卫生委员到家后又急急地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赶到学校,到校后又与班干部一起花了两个小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呢。
        片断二: 秋游远足活动,年级要在这次长达两小时的行程中评出纪律等各方面最好的优秀班级。那日的太阳分外炎热,似乎有意要考验我们。不少班级在不到一半路程时已成了 “分飞燕”,行速也越来越慢,有人沿街歇脚,也有人蹒跚向前,只有我们班排着队伍,不紧不慢地走着,无一人落队。有些女生适应不了如此艰难的行程,正要做“立仆”姿势时,已有男生主动帮她们接过背包,另一名女生迅速地上前将她扶住,又向前进发。直到目的地,我们班仍是队伍整齐,不用说,优秀班级自然落到我们班头上了。
        片断三:动会上,女子200m的预赛结束了,可赵海燕却一屁股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左腿上肿起了一大块,几位男生施尽浑身解数,将高大的她背到医务室,校医一见,立即使出“杀手锏” 想阻止她再参加下午的决赛: “你要是不要腿了,就去跑吧! ” 可谁料赵海燕当时就起身,推开众人,单脚跳至铅球区,不一会儿又折了回来,笑嘻嘻道: “我铅球得了第二名!第二名呀! ” 这一句话说得校医脸上顿时呈现出万分无奈的表情。中午,有人发现赵海燕独自在走廊上来回踱步,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但下午决赛时,她又站在了起跑线上,并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可在一片喝彩声中,她终于倒在了地上。
        ……
        将思绪拉回至现在,不禁感叹同学们对班级的那分深厚的情感。初中三年来,每一个人都在无私中奉献过自己,都为班级荣誉付出过辛勤的汗水,都用炽热的心感化着所有人。相信初中生活会令每个人都受益不少,更会令每个人都难以忘怀!

        镜头组合,原是电影蒙太奇组接镜头的手法。将这种手法应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是指将一系列人们生活的片断(分镜头),围绕一个中心,运用恰当的方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本文将初中生活的三个零星的片断,围绕一个中心(即开头点出、结尾强调的: 全班每个人都以一颗诚挚的心为营造一个好的班集体而努力着,贡献着),运用回忆的方式,同时也适当地扣住题目中的 “拾” 字,有机地组合成篇。选取的三个片断,有开学时的景况,秋游中的动人场面,运动会上的负伤拼博,有个人,有群体,从不同的角度,集中表现了同学们对班级的深厚情感。
        J. 不寻常的考试
        ——1991年浙江省中考作文题。
        本题一般可用对比构思法。请看优秀答卷。
        “啊,夏悦六科总分540多分,全年级第一……” 我一听,连忙往回走。眼尖的同学看到了说: “夏悦,真有你的,为我们女同学争了光。”“夏悦,下次再考个第一。”我笑了,心里甜滋滋的。
        放学了,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一边骑车回家,一边哼着歌曲。“妈妈,我又考了第一。” 刚停好自行车,我就喊起来。“祝贺你,” 妈妈说,“我今天要加班,你爸爸出差去了,你今天就自己烧饭吧! ”“啊? ” 我差点喊起来,转而一想: 烧饭还不容易,于是爽快地说: “好的,妈妈,你放心去吧,我自己来烧。”
        妈妈一出门,我就跑进厨房。“今天,我就尝尝自己的手艺了。”我先打开煤气,把锅子放了上去,再去洗菜、切菜。“啊,不好了,锅子要烧着了。” 便连忙关了煤气。我想到了华罗庚的 “统筹方法”,对,先烧饭,我又急急忙忙地淘米,打开煤气,把饭锅放了上去。高压锅“滋滋”地响着,我连忙把菜洗好,切好,过了十几分钟,菜洗净切好,饭也烧好了。我端下饭锅,把炒菜锅放上去,仿照妈妈烧菜的样子,先放油,再把菜放进锅,炒两下,盖上锅盖,然后拿本书,坐在一边看。
        “哪来的焦糊味,啊,菜,菜,我忘了锅里的菜了。”我跳了起来,揭开锅盖一看,下面的菜已全焦了。一尝,一点味道也没有,唉,忘了放盐。我又抓了一把盐,放进菜里,翻炒两下,盛了起来。“今天反正一个人吃,就艰苦一下吧! ”我自己安慰自己。菜夹到嘴里,怎么这么甜?真粗心,把糖当作盐了。好在中午还留下一点剩菜,就将就着吃吧! 我又揭开高压锅,“啊! ”我目瞪口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原来,烧饭时忘了放水,米缩成黑乎乎的一团,结在高压锅底上。
        这时,门开了,妈妈走了进来。“妈妈——”我禁不住哭着扑了过去。我突然感到,这是妈妈对我的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什么话也没说,可是那深邃的目光里,包含着许多安慰和鼓励。

        对比记叙两次考试,学习成绩第一,生活不能自理。略写学科考试,详写不寻常的考试。写做饭烧菜,先以为很容易,还运用了 “统筹方法”,也能“仿照”妈妈做法,但到底未经实践,结果烧的饭不能吃,菜呢,没法吃。运用对比记叙,给人以启迪。
        K. 我的一个好习惯
        题目:我的一个好习惯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 ②字数不得少于600。
        ——1992年浙江省中考作文题。
        这是写个人的习惯。个人习惯是指个人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个人习惯,有好的,坏的,本题应写好习惯。
        优秀答卷示例。
        在班里,同学们老是夸我文章写得好,甚至我的好友××也老是缠着我,问: “到底你这‘小才女’有什么秘诀?教我一点儿。”这时,我就神秘地撩开衣袋: “看,秘诀在这里。” × ×傻了眼,接着就发出由衷的赞叹:“怪不得……你真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
        行文至此,究竟是什么好习惯呢? 其实,我衣袋满满装着的都是字条。拿起这张来: “放一只纸船在水中,任它在湖心打转,秋水的涟漪是岁月的皱纹吧! 怪不得你我游弋的心总是掌握不了航向。”这些都是我平时的所观、所感、所思。我一想到,就把它写在小字条上,放在衣袋里。日积月累,我的文思越来越敏捷,写的作品多次获奖和发表。
        我的这一习惯的养成,也是缘于一个偶然机会。我从书上读知:唐代大诗人李贺总是一边行路,一边写诗句,想到一句就写下来放在马鞍袋里,持之以恒,写出了许多不朽诗文。我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裁了许多小纸条,放在衣袋里。一有灵感,就立刻写下来,决不放过一字一句。走路想到了,马上取笔记下来; 躺在床上想到了,立刻披衣下床写下来。有一次,在莲花庄公园游览,看到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我蹲下来把纸条放在湖边一块山石上写了起来,致使看园的老人疑心我在搞什么破坏,在旁“监视” 了很久,得知原由后,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露出赞许的笑容: “小姑娘,好呵,这习惯好呵! ”
        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全班同学。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而我把这些小字条编成一册子《片言集》。在写作中遇到困难,只要翻一翻,就能受到启发,得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效果。
        妈妈又在厨房里唠叨开了:“衣服口袋又是一堆字条。你要到什么时候才歇手啊? ” 我笑着应道: “一辈子都不丢掉啊! ”
        的确,我的这一个好习惯在学习上给了我如此多的帮助,让我终身受益非浅。我懂得,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滴水也能汇成知识的海洋。

        开头入题有波澜。先说文章写得好。从与好友的对答中揭出了“秘诀”在于“好习惯”。接着自然地写“好习惯”的内涵,先写“习惯”,后写“习惯”之效,文思敏捷,作文获奖,可见此习惯的确是“好”。继而回叙“习惯”养成的缘由,先是受名家的启发,然后持之以恒。师承名家,看园老人的赞许,足见此习惯之“好”。最后角度一转,由“我”及同学,由“今”及“未来”。
        这个试题,写“一个习惯”不难,难就难在突出一个“好”字。本文好就好在以“好”字贯串,突出了 “习惯”之“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