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与老虎” 两题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后面所提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 “智慧”。

        从下述两种形式中,选择一种作文。
        1.把上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① 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
        ② 以简短的议论结尾。
        ③ 题目自拟。
        2.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① 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 题目自拟。
        ——1996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
        【审题】
        本题题型: 一材两题选作一题,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的梗概,凭借这一材料,设计了两个作文题:一是写记叙文,扩写; 一是写议论文。两题都是自拟文题的材料作文。考生只要在两题中选择一题应答。
        【构思】
        一、总体构思。这类题目宜分三步思考: 第一步,认真阅读题目提供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 第二步,全面审察“两种形式” 的作文要求,根据题目提示和自己的特长,果断地选定其中的一种形式。切忌既想写记叙文,又想写议论文,犹豫不决; 第三步,重读原材料和选定的形式的作文要求,开启自己的记忆材料库,边读边筛选作文素材,安排结构,打好腹稿,或列出简单的提纲。
        二、原材料的寓意。寓意宜为: 智慧胜于猛虎。引申开去:智慧胜于蛮力,智慧就是力量,运用智慧是取胜的保证,只用蛮力不用智慧就会失败等。
        三、记叙文构思。扩写构思时宜注意: 1.应承原材料的中心思想,所有的扩展,都要围绕中心思想,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 2.扩写后主要人物不变,仍是农人、老虎和牛; 3.主要情节不变,但需要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一般可对虎、牛、人关于“智慧”的情节加以具体扩充; 4.统筹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可描写虎的雄健、凶猛,以与农人在外形和力量上形成对比,以突出中心思想。语言描写,原材料用概括叙述表达,虎“问”牛,牛“说”,虎向农人“要求”,农人“说”,虎“听从”,农人对虎“说”,这些都可以扩写成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可着重扩写老虎和农人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可描写山麓田间的自然景物,再现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细节描写,一般可结合外貌、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进行; 5.结尾的议论,应简短、有力、点题,构思时注意“水到渠成”地推出;6.拟题,一般可以原材料的寓意或事件(……的故事)作为文题。
        下面是记叙文的一类卷《智慧的力量》。
        这是水乡晚春的一天。一只老虎刚刚饱餐了一只野羊,它心满意足地舔着嘴巴,悠然自得地到山下散步。它信步来到水田边,低头瞧了瞧自己的倒影。“多么雄伟健美啊! ”老虎不禁赞叹一声: “瞧,额头上那威风凛凛的‘王’字! 呣——再看看这锋利无比的牙齿,还有我油光闪亮的外衣。我是当之无愧的山中之王。天下英雄谁能敌?也只有牛哥能与我‘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不禁回忆起当初与水牛大战的情景。怅恨了一阵子——它至今还为那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
        忽然,老虎听见一阵吆喝声由远及近,定睛一看,却见一位农人赶着一头牲畜在耕地。再仔细端详:“啊?原来是牛哥! ”老虎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只见水牛拉着沉重的犁,努力地耕着地,一派忍辱负重的样子。老虎有些不敢相信,急忙擦擦眼睛——没错,是水牛! 老虎不禁迷惑起来,等水牛一走近,他就问道:“嘿!牛哥,多日不见,你怎么落到如此境地! 想当初,连我也不是你的对手,如今怎么做了农人的奴仆? 瞧兄弟我在山中称王,倒也自在,要不要我帮你收拾这个农人? ”水牛苦笑一声答曰:“莫要造次! 你我哪里是这农人的对手? 不是我软弱,实在是农人具有一件非常厉害的东西。” “哦? 是何宝物? ” 老虎睁圆了眼睛。“智慧!”“智慧? 此乃何物? 我倒要领教。”老虎仰天长啸,抖抖威风,不屑地瞥了农人一眼,傲慢地说道: “听说你有一件宝物叫‘智慧’,能否拿来让俺瞧瞧? ”农人抱着双臂微微一笑:“可以! 不过,我把它忘在家里了。”“呣——”老虎摆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回家取来让俺见识一下! ”农人想了想,狡黠地笑了笑: “好啊! 不过我要先把你捆起来,你这么凶,免得把我的牛吃掉。” 老虎听见农人这么说,暗自得意,“败给水牛的事农人还不知道呢! 要不,他怎肯回家给我拿宝物呢? 等宝物一到手,我就是天下无敌的了! ” 想到这里,就装作宽宏大量的样子说: “好吧,你可要快点。” 农人用缰绳捆好老虎,就转身走了。不一会儿,只见农人领着一群村民,拿着木棒抬着铁笼跑来了,老虎惊恐起来,却动弹不得,眼睁睁地看着村民把自己装进铁笼里。农人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你看,这就是智慧。你虽然有强大的力量,但智慧是比力量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明代刘基说过: “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是的,智慧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凡事都要用智,它能使弱小者变得强大; 只用蛮力,再强大也终会灭亡。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吧!

        四、议论文构思。1.本题属读后感范畴,一般布局应从原材料引发,最后归结照应原材料;2.“自选角度”。一般可从“农人” 的角度论述智慧的力量或智慧是取胜的保证等。也可从老虎的角度得出借鉴,只用蛮力不用智慧就要失败,还可以从牛的角度,“智慧+力”就会有所建树等; 3.联系实际。这实际上提示主要用事例和事实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可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也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还可联系中外史实; 4.拟题。一般可以以论述范围(说……,谈……)、中心论点或“从……说起”、“读……有感”为题。下面是议论文一类卷《说智慧,用智慧》。
        看了上面这则寓言,不禁令人感到好笑: 这老虎也实在太愚蠢了。但仔细想来,又觉得实属必然。寓言中的老虎之所以被擒,就是因为它不具备“智慧”,虽有千钧之力,但在“智慧”面前也只得束手就擒,正所谓 “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它充分证明了智慧有强大的力量。人之所以被称为 “万物之灵”,也皆因为人具有万物不具备的 “智慧” 之故。
        有了智慧,要充分运用它,运用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可是现在却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从不加以思考。表面看来,他们终日学习勤奋,捧着书本“猛啃”,成绩却始终平平,原因就在于不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我有一位同学,每天晚上攻读至十一、二点,学习效率却很低,成绩一直是中等水平。一次,我与他谈及此事,问他每晚都看些什么,他说大部分用来背书,并称这些书难背,怎么背都背不进去,特别是政治、历史。当我给他讲一些背书的方法,例如主干法,联想法时,他瞪大了眼睛说:“呀! 怪不得你从不为背书发愁呢? 原来你有这么好的方法啊! ” 实际上,这些方法不过是我总结归纳背书的经验或请教来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我们如果学习许多知识,却不会运用智慧,开动脑筋,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它,那么这些知识又有何用? 我们试想: 如果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却和平常人一样不当一回事,不运用智慧去探求答案,怎会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 壶水沸腾,掀起壶盖,多么平常的现象,若瓦特不去运用智慧认真思考,又怎会有蒸汽机的问世? 洗澡的时候,水呈螺旋状进入排水管,若非科学家的智慧与思考,又怎会有新学说的诞生? ……
        看来,人类所有的发明、发现,都与人类的智慧和思考有关,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凡事用智则胜,不用智则败。正如明初功臣刘基所说:凡不用智者,蛮干的人,“皆虎之类也”。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扬起智慧的风帆,去做寓言中的“人”,而不要做“虎”,让智慧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吧!

        【相关题目辨思】
        A. “一个愚蠢的富翁”两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两篇短文。
        材料: 以前有个愚蠢的富翁,看到别的富翁住在好看的三层楼上,他也想住,就找来工匠说: “给我盖一幢三层楼。” 工匠动工后,富翁看见他们都在地面上打地基垒砖,生气地训斥道: “我要的是三层楼,不要底下的! ”
        (一)根据材料,合理想象补充,以 “一个愚蠢的富翁” 为题,写一篇文字联贯、故事完整的记叙文,字数250字左右。
        (二)针对愚蠢富翁的作为,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400字左右。
        ——1993年内蒙古部分盟市中考作文题。
        根据同一材料作文两篇。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两篇作文,一是记叙文,人物扩写; 一是议论文,实际上是写读后感。
        一材两题类作文,首先要把握材料的要旨,根据两题的不同要求,统筹构思,分别行文。
        第(一)题,是有文题材料作文,应从材料和文题来作对应审察思考。这是人物扩写,应勾画出一个愚蠢的富翁,集中在“愚蠢” 上扩展,通过一个富翁妄想建造不要底下两层的三层楼的故事,讽刺富翁的愚蠢。构思时还要兼顾,这是寓言故事扩写,寓言具有夸张的特点,要展开想象,用夸张手法描绘富翁的愚蠢。
        第(二)题,是自拟文题材料作文,根据寓言故事写议论文,一般可以寓意作为议论中心,从寓言故事(材料)引出,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下面是优秀答卷。
        ① 一个愚蠢的富翁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富翁。一天,他看到另一个富翁住在高大漂亮的三层楼上,脸上分明露出几分羡慕和妒忌来。突然,他那被厚重的眼睑包围下的黑眼球,机灵而又艰难地滴溜溜转了几下,似乎从脑际迸出了什么好主意。
        第二天,他就请来一帮工匠,傲声粗气地腆着大肚子说:“你们快给我造一座三层楼。”工匠们立刻动工,开始打地基,垒砖头。他得知工匠们才造第一层,眼球撑起厚重的眼睑,训斥道:“你们造的什么楼? 我要的是第三层,不要底下二层! ”一个工匠笑着答道:“不要底下两层,第三层怎么造? 那您就另请高明吧! ” 只见富翁眨了几下眼睛,仍是疑惑不解: “怎么……”

        符合“合理想象补充”、“文字连贯、故事完整”的要求,且能紧扣题眼再现富翁的愚蠢。想象补充描摹富翁的神态,比如,“脸上分明露出几分羡慕和忌妒来”,“傲声粗气地腆着大肚子说”,由表及里地揭示其蠢态;运用似褒实贬的方法,如“机灵”、“好主意” 等,活现富翁的自作聪明,愚不可彻。
        ② “空中楼阁” 终为空
        愚蠢富翁那 “空中楼阁” 的故事,不仅令人可笑,而且更值得人们引以为戒: “空中楼阁” 终为空,扎实基础才可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何能建起万丈高楼? 同样,在学习上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了这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在学业上想有所成就,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了。有的同学在学语文时,不注意阅读分析,不注重平时练笔,不注重掌握积累词汇,却一味寻求方法技巧,想一步登天成为现代的曹雪芹; 有的同学在学数学时,不注意从简单题型入手,不注意训练演算推理能力,而是一开始就专找难题、偏题、怪题去做,一心想成为第二个华罗庚。这种想法和做法,与愚蠢富翁又有什么两样?不也是空中楼阁吗?
        大家知道,意大利著名画师达·芬奇开始学画就是从画蛋练起的。正是由于他千百次反复练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成就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中国女排能夺取世界冠军,正是由于她们平时苦练基本功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只有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筑学业的基石,学问的万丈高楼才会拔地而起,牢固可靠。

        这份答卷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论证较为有力。
        观点正确。答卷的中心论点是: “空中楼阁”终为空,扎实基础才可靠。从故事的寓意引出,符合题目的要求。
        结构合理。开头由原材料自然而简明地引出论题,然后结合实例,先反后正,分别阐述“‘空中楼阁’终为空,扎实基础才可靠”的道理,很有针对性,结尾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论证有力。能从初中生的实际和历史人物、事件中选取典型论据,并综合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加强了说服力。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两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的栋梁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事事依赖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他人,而不求自立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

        1.请以 “盛夏,大树慈爱地伸出巨臂,庇护着身下的小树……”为开头,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大树要庇护小树,小树却向大树遮不到的地方生长的文字。要求: 采用拟人化手法(对大树小树的动作、神态或心理、语言作适当描写),反映出小树对自立的追求; 不少于150字。
        2.领会文段的内容,结合实际,以 《谈自立》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
        这是根据文段作文两篇。第一篇是续写记叙性文字,要求“采用拟人手法”,反映小树“对自立的追求”。也就是说,要把大树和小树“当作”人来描写,要么作动作、神态描写,要么作心理、语言描写。题目已拟了开头,应承开头续写,字数不少于150个。第二篇是写议论文,是有文题材料作文。有文题材料作文要掌握三个要领: 一是紧扣文题,围绕“自立”展开谈论; 二是结合原材料,把握原材料的主旨; 三是联系实际。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从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人生哲理。构思的关键是联想。题目往往是“类比”: 庇护在大树下的小树苗,长不成栋梁,“同样”,不求自立的人不会有成就。“同样”,就是 “类比”。因此,这两题宜用类比联想构思法。具体来说,主要有:
        一、拟人化幻想构思法。这种构思法适用于第一题。大树小树像人一样能活动,能说话,有心理活动,现实中不可能,是幻想。幻想大树和小树像大人和小人那样的动作、神态或心理语言,作适当的描写,一切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小树对自立的追求” 的中心思想。下面的优秀答卷符合要求,具体描写小树与大树“妈妈”的对话,小树的神态,心理和行动,表现了对自立的追求。
        下面是续写优秀答卷。
        ①续写大树与小树
        盛夏,大树慈爱的伸出巨臂,庇护着身下的小树。小树对大树说: “妈妈,你不要为我遮凉,我一定能顶住烈日。”“这怎么行,你还小呢,经受得了烈日吗?” 小树不再说话,它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绿阴外的天地,心想: 不,我能行,我一定要自立,向妈妈遮不到的地方生长。从此,小树苗使劲地向外伸展枝条,坚强地顶住风雨的冲击与烈日的暴晒。若干年后,小树苗终于实现了完全自立,实现了理想,成为一棵勇敢的大树。

        二、类比推理构思法。由自然现象推及社会生活,由自然界事物的事理推及社会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大树底下的小树苗长不成大树,也是自然规律,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作为“人事事依赖,不求自立,不可能有成就”的比喻论证。同时,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构思法。分析小树苗为什么在大树底下长不成大树,然后推及为什么人不求自立难以成就事业。材料作文一般从材料引发,本题可从材料引发,进行比喻论证或因果论证,然后联系实际,用例证法。材料从反面论述,因而还可以作正反对比论证。下面是《谈自立》的优秀答卷,结构采用总分总式。
        ② 谈自立
        曾有这么个故事,一棵小树苗不要大树妈妈的庇护,追求着自立,向妈妈遮不到的地方生长,长成一棵栋梁。人也一样,一定要自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走向社会,实现理想。
        敢,是自立的首要条件。我们只有敢作敢为努力拼搏,才会自强自立成就事业。如果一味地依赖社会、他人,自己缩头缩尾不去自立,这又怎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怎能成就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这样的人,只能是个庸夫、懦夫。同样,小树苗如果要求大树的庇护,不敢独立,岂会成为栋梁?
        自立,能促使人更好地奋斗,实现目标。试想,一个人一旦自立,他就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一个勇士,能靠自己来闯天下、干大事,即使他遇到挫折,也不会畏缩不前,而会更加努力向前。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看看我们的祖国,她从一开始建立就努力自立,顶住各种压力。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才有了初步的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就更要自立自强。故事中的小树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如一棵小树苗,不能做得比它更好?
        所以,我们要敢自立,努力使我们这批21世纪的接班人自立起来,不仅为了自己的将来,更为了多娇的祖国江山。
        自立,是一道沉默的地平线,积蓄的力量给人以旭日东升的希望; 它将给我们以智慧、超拔; 它将如火红的朝霞,托起我们的希望,托起祖国的希望!

        C. “蜜蜂” 两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题。
        据有的科学家计算: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往飞行大约三十万公里,吮吸大约一千二百万个花朵的液汁。每次采集回来还需要把液汁从胃里吐出来,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四十次,液汁才成为蜜汁。但这时候的蜂蜜还会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于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

        1.以 “甜蜜的果实来自辛勤的劳动,要想在学业或工作上获得成功,就得下苦功” 为中心议题,写一篇不超过300字的议论性短文,题目自拟。
        2.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记叙为甜蜜的事业而辛勤劳动的人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 选取几件平凡小事,突出所记叙人物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 以记叙为主,并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字数不少于500个。
        ——1993年宁波市中考作文题。
        本题是类比联想题,要从蜜蜂通过辛勤飞行采集、吞吐蒸发,酿成甜蜜的果实的自然现象,联想到“要想在学业或工作上获得成功,就得下苦功” 的道理,联想到像蜜蜂那样为甜蜜的事业而辛勤劳动的人。第1题写议论文,可用类比论证,第2题写记叙文,可用类比联想。
        下面是优秀答卷和简评。
        ① 学习的成果靠什么
        学习的成果靠什么? 靠积累。积累需要时间,而时间又靠平时的每一天,每一刻。记得有位名人对此曾作了精辟论述,大意是: 我从来不认为半个小时是微不足道的,我所有的成就都是从这样无数的半个小时积累起来的。古人说的 “聚沙成塔”,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果,就必须珍惜每一天,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学贵于勤,积累与勤劳是不可分割的。只要翻开历史,不难看出,有不少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为祖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 (化) 遗产,为后代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但是,在他们伟大成就的背后,却付出了多少辛勤和劳苦啊!
        学习成果的取得,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什么 “宝葫芦”,全靠积累和勤劳,让我们在学习上不断积累,勤学苦练,摘取丰硕的成果吧!

        ② 不称职的父亲
        人们都称赞,爸爸是个好大夫,绝对称职的大夫。但在家里,决不是个称职的爸爸,自然也不是个称职的丈夫。他从不陪我玩,也不帮妈做家务,在他的心目中,只有病人,病人!所以,我宁可做他的病人,也不做他的女儿。
        爸爸好忙呀! 按理说,星期天总该尽一点做爸爸、做丈夫的义务吧,其实不然,甭想见到他的人影,连节日也不例外。比如,今年春节,大年初一上午吃了几只汤团,就匆匆忙忙上医院去了,说是 “查病房”; 年初二一清早,撇下一句话: “今天我值班。”就径直向医院而去。那天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和妈妈忙里忙外,累得直喘气。可是爸爸呢,不来帮忙也罢,到了吃晚饭时还不见他的影儿。等我们把客人送走,已经九点多钟了,他才蹬着那辆破自行车回家。一进家门,他便直嚷嚷: “肚皮饿瘪了。” 正在生气的妈妈,只好噘着嘴到厨房替他热饭菜。我问他: “今天家里客人许多,也不回来招待,晚饭也不来一起吃,你到底在干什么? ”爸爸头也不抬: “忙哪! ”两个字就把我的话匣子堵住了。我的不称职的爸爸呀!
        爸爸又好苦! 如果晚上不值班,晚饭后甩下碗筷去看他的医学书,一人多高的书架里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有几本,不知看了几遍。那股读书苦劲儿比我这个初三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更深夜阑,我一觉醒来,朦胧中还看见他在灯下一边看书一边摘记……
        爸爸常常忘了吃晚饭。有天夜晚,饭菜早已凉了,爸爸还不回来,我只好奉命去医院找他,候诊室里的病人真不少,我提醒爸爸该回家吃饭了,他淡淡地说: “快好了,快好了!”我无可奈何地在外面等着他。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爸爸终于洗完了手出来了。我刚迎上去,爸爸突然用手按着腹部,看来他的胃病又发作了。他每天这样废寝忘食,“不思茶饭”,岂有不得胃病之理! 爸爸掏出随身带着的“三九胃泰”吞了下去,说:“没事,没事。”我的不称职的爸爸呀,你能治好别人的病,却治不好自身的胃病!
        爸爸曾经坦诚地承认:“在家里,我确是个不称职的爸爸和丈夫。可是,为了病人,为了医学事业,只能如此。”我还能说什么呢? 不称职的爸爸,为了神圣的医学事业,就让您 “不称职” 下去吧,您的女儿支持您!

        这是根据同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和一篇记叙文。
        第(1)题的题干限定了议论的中心。答卷紧扣议论中心,把握材料的内涵,就“学业上的成功”立论,先论积累,后说勤劳.最后归总,说理清晰明快,且能论及积累与勤劳的关系。
        第(2)题写记叙文,属几事一人一品,即通过几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品质。答卷通过三件平凡小事,表现了一个大夫(爸爸)一心为病人的优秀品质。叙述角度选取乖巧: 视角选在家里,从家里折视他在医院里的医德医风,以在家的“不称职”反衬他在医院里的“称职”,以他作为一个丈夫、父亲的“不称职” 反衬他作为一个大夫的“称职”。
        这两题都是材料作文。以上两份答卷,都照应了材料的内涵,但如果能调用原材料,或作为例证,或作为喻体,那么,内容就会更丰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