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我喜欢的一种动物

2022-08-16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说明事物的特征。
        参考题目: 说明我喜欢的一种动物。
        ——课本训练题。
        【审题】
        题型,以说明对象的范围命题; 文体,说明文; 题旨,说明一种动物的特征。
        【构思】
        一、说明动物,一般说明它的属类、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功用等。不论是全面说明,还是就某个方面说明,都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侧重说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实际上是从某个侧面或几个侧面说明事物的本质。
        二、说明的角度。题目要求说明“我喜欢”的一种动物,“我喜欢”,往往与动物有所接触,一般可从“我”饲养或观察的角度说明。另外,也可作客观说明,由果溯因,或由因及果: “我喜欢”它,因为它有这样那样的特性;正因为它有这些特性,所以喜欢它。
        三、说明顺序。从“我”饲养或观察角度说明,一般可用时间顺序(“我”饲养或观察的过程)结合逻辑顺序(动物的特性);从客观的角度说明,一般可用逻辑顺序。
        【相关题目辨思】
        A. 春耕时节话耕牛
        下面是李英霞的习作《春耕时节话耕牛》。
        在尚未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穷困的山区,耕牛依然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力量,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耕牛用于农业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冶铁技术发明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采用牛耕了。到汉武帝时推广牛耕法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耕牛成了我国农村的主要役畜,历来受到农民们的青睐。在各地的迎春活动中,耕牛也常常是要扮演主角的。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 开封府、临安府有种习俗就是进春牛于禁庭,并以鼓乐迎接。郡守则率部下,用绿杖鞭之,以示劝农。解放前旧历书中的 《芒神春牛图》,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我国农村常见的耕牛,主要有黄牛、水牛两种。黄牛角短,颈下有肉垂,毛色多为黄、黑、白色,也有黑白相间的,体重多在五六百斤左右。水牛角长而曲,颈下无肉垂,毛色多为青苍色,也有少数是赤白色,其体重可达千斤以上。它们分别是由现已绝种的原牛和野生水牛驯化而成的。
        经过人们长期培育,精心饲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不少优良的耕牛品种。像吉林的延边牛、陕西的秦川牛、河南的南阳牛、山东的鲁西牛,都是黄牛中身高力大、耐役使的优良品种。而四川的德昌牛、涪陵牛和广西的西林牛,则是水牛中抗病力强、挽力大的出类拔萃者。
        此外,还有一种身高体大、身披长毛的牦牛。这是生活在青、藏、川、疆等地区的良种牛(我国现有牦牛约一千万头,占世界总数的85%)。牦牛不仅不畏风刀雪剑、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而且能够适应海拔四五千米的空气稀薄的高原自然条件,是边疆牧民运输货物的得力助手,被誉为“高原之舟”。由牦牛和黄牛杂交所生的犏(pian)牛,则多用于耕种田地。犏牛兼具牦牛耐劳和黄牛易驯的优点,役使价值更高。
        无论黄牛、水牛,还是牦牛、犏牛,一年到头,从春播到秋收,从夏种到冬耕,它们都是披星戴月、殚竭其力地耕耘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烈日下,风雨中,它们拉起沉重的犁铧,低着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播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节,它们却还得担当搬运重物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无计程的路。
        耕牛虽然长年累月地辛勤劳作,但是向人类索取却很少。主人喂些高粱、豆饼,它们当然非常高兴;主人光喂几把干草,它们也同样满足。这种不图索取、甘做贡献的精神,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宋朝抗金民族英雄李纲写的《病牛》诗: “耕犁百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斜阳。”在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的今天,让我们发扬孔繁森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坚决摒弃 “一顿饭两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 式的大少爷作风,“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 ‘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恰当地运用引用、分类、比较、举例、比喻、描写等多种说明方法,从祖国牛耕历史、常见耕牛品种和耕牛埋头苦干、甘作贡献的精神等方面进行说明。材料翔实,条理清晰,详略适宜。
        B. 我爱小鸡
        下面是初二叶晓兰的习作《我爱养小鸡》。
        每年开春,我家都要养几只小鸡。小鸡的整个身子毛茸茸的,像一个绒线球,一张尖尖的小嘴啄起蚯蚓来又准又快,一双短短的小脚支撑着它整个身子滚来滚去,真叫人喜欢。
        二三月里,气温比较低,刚刚买回来的小鸡抵抗力很弱,不能马上放在地上生活,应该养在箩筐里,并垫上一些稻草或者破棉絮,保持一定的温度; 同时,它们的消化能力也很差,所以只能给他们喂一点在水里浸泡过的小米,这个时期千万不能喂生米或其他食物。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把它们放到地上,让它们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不过还得喂半生半熟的碎米粒和糠拌饭; 半个月后,就可以喂生米和其他食物了。这个时期,除了喂植物类食物以外,最好能喂一些蚯蚓、蜗牛等小动物。有时它们还会自己在地上找爱吃的食物,两只眼睛盯着土地,两只小脚不停地扒着,大概下面有它喜欢的食物吧!
        在喂养小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疾病的防治。如果发现小鸡发抖,说明它的热量不够,就得在它们窝里多铺一点干草,并且把箩筐移到暖和的地方。如果发现小鸡垂头丧气,不愿走动或者拉白屎,不爱吃食物,这表明它们消化不良,胃肠有病,就得在食物里加醋,或拌上豆浆; 也可以把食母生和黄连素一类药片碾成粉末,拌在食料里。这样既能增加营养,疏通肠胃; 又能杀灭病菌,治好疾病。
        如果,我们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那么小鸡的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长得又快又肥,长大了也许还能生蛋孵小鸡呢!

        本文以养小鸡为序,说明小鸡的习性。抓住了鸡“小” 的特点,具体介绍了喂食及防病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C. 可爱的羊羔
        下面是初二韩丹的习作《可爱的羊羔》。
        我家的老绵羊生了一只小羊羔,这只羊羔真讨人喜欢。
        小羊刚生下来,身上蒙着一层透明的薄膜,浑身都是黏液,卧在地上冷得直打颤。老羊那么疼爱小羊,低着头,伸出舌头在小羊身上舔来舔去。过了一会儿,小羊吃力地支起一条后腿,又支起另一条,颤巍巍地想站起来,忽然 “扑通” 一声又倒在地上。老羊“咩咩”地叫起来,好像在对小羊说: “你慢点,你慢点。”同时又去舔那小羊,从头上舔到身上,又从身上舔到腿上,——小羊周身渐渐露出一圈一圈的白毛。小羊又想站起来,但一连几次努力都失败了。老羊舔着,叫着,好像在说: “勇敢点,勇敢点。”小羊懂话似的“咩”地应了一声,又把两条后腿支了起来。只见它眼睛一闭,一鼓劲,终于站起来了,但腿还打着颤。老羊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叫着,舔着,显得那么高兴又快慰。
        过了几天,小羊变得更可爱了,身上的毛好像更白更多更长了。身子还是很瘦小,四条腿长长的,整天蹦来跳去,贪玩。老羊卧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倒着沫,眼睛却盯着小羊。小羊撒了一会儿欢,就跑在老羊身旁,“咕咕”地吃起奶来,看它吃得真香,真甜啊!
        小羊为什么跪着吃奶,它也懂礼貌吧?

        作者仔细观察了刚出生的小羊,运用描述的方法,具体介绍了小羊出生初期及老羊抚养小羊的习性。
        D. 猫
        下面是初二黄宇婧的习作《猫》。
        猫,个子不大,温良驯服,是人们的宠物。但它和老虎、狮子、豹这些猛兽同列在猫科里,而且出现得更早些,所以,虎、狮子、豹还只称得上是猫的后辈呢!
        猫的毛色多种多样: 有的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有的通体乌黑,只在四个脚跟各有一小撮白毛; 还有的全身黄色; 另外,还有很多毛色各异的花猫。
        猫的头呈球状。眼睛绿色,早晨是半圆形,到了中午眯成一条线,这样就可以防止太强的光线进入眼睛,造成刺激。天一黑下来,猫眼睁得又圆又大,绿莹莹的,像两盏小灯泡。它的爪子很锐利。脚上长着五个厚厚的肉垫,行走起来,一点声音也没有。
        猫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入夜的时候,狡猾的老鼠开始偷偷地从洞穴里钻出来,四处觅食。休息了一个白天的猫静静地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一双机警的眼睛望着四周,等候着鼠的出现。一俟发现鼠踪,猫便猛扑过去,捉住老鼠,把它拖到角落里美餐一顿。
        猫很爱清洁,吃饱喝足后,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猫还特别爱玩,比如一个线团,它可以拨来拨去,又扑又跳地玩上半天,那活泼可爱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猫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猫就已经被人类驯服,为人类服务。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猫的种类已经很多。除了普通的家猫,还有供玩赏的猫。英国一个名叫马恩的小岛上,还生活着一种无尾猫。
        猫是老鼠的天敌。在粮仓、谷场、住所饲养家猫,能有效地防止鼠害,比用药物毒杀经济安全得多。猫和狗一样,也颇通人情,在家中养上一只波斯猫或北京白猫,闲时戏玩,怡情惬意,乐也融融。

        本文客观地运用平实的语言作介绍性说明。按逻辑顺序,先总说,继而介绍外形,毛色及从头到脚的特征,并顾及习性,然后介绍习性,并顾及功能,进而追溯人类驯养猫的历史,最后介绍其功能,顾及观赏性和实用性。
        E. 蝙蝠
        下面是初二伍阳的习作《蝙蝠》。
        夜幕降临,小鸟纷纷归巢,却有一种形状像鸟的动物从屋檐下飞出,扇动翅膀,在空中兜着圈子,它就是蝙蝠。
        蝙蝠看起来像鸟,但它却是胎生的,属哺乳纲,体表有毛。它的双翼的结构与鸟类的不同,没有羽毛,前肢除第一指外均极细长,指间以及前肢与后肢之间有薄而无毛的翼膜,通常后肢之间也有翼膜。它的头部的外形与鼠相似,长着两只小眼睛和两只大耳朵。胸部具有与鸟相似的突起的龙骨,胸肌发达,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夏夜,蝙蝠在空中飞行,捕食蚊蝇等。蝙蝠虽有眼睛,却视力极差,但它自身喉部能发出声波。这种声波频率很高,超出了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因此叫做超声波。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周围物体后,便会反射回来,被双耳接受,再通过大脑分析,它就能够分辨出该物体的方位、大小和性质了。人们通常把蝙蝠的这种探测目标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根据这种原理,人类发明了雷达。而且蝙蝠的回声定位本领的精密程度比雷达还高,并且,几万只蝙蝠生活在同一岩洞,同时发出超声波,每只蝙蝠都能很准确接收到自己的回声,互不干扰。这对人们进一步改进雷达有很大帮助。
        在寒冷的没有食物的冬天,蝙蝠便将自己倒挂在岩洞里,昏昏沉沉,一直到第二年春天。
        蝙蝠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大蝙蝠体型较大,以果实为食,如狐蝠、果蝠等。小蝙蝠体型小,以昆虫为食,种类较多,如菊头蝠、蹄蝠等。

        本文也是客观地运用平实的语言作介绍性说明。说明时能抓住像鸟却是胎生的特征,并结合介绍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F. 说鼠
        下面是初三章乐平的习作《鼠年说“鼠”》。
        天然一副贼相的鼠,自从“百兽赛跑大会”侥幸取胜以来,忝居十二生肖之冠,不免威风八面,洋洋得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又被列为四害之首,使得我们的鼠老大气得 “吹鼠须瞪鼠眼”。但是这又由不得它,谁叫它一生都消磨于吃的劳动,消磨于窃的忙碌中呢!
        你瞧它,一双光溜溜的贼眼,一身灰黑色的皮毛,躲在米箩边探头探脑的,畏缩不前。就是不做侦探的人看到,也会知道它是个偷儿。它惧怕白昼的威胁,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鼠,俗名耗子,因其生性狡黠而被世人称作“老鼠精”。鼠的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如家鼠、田鼠、香鼠、石鼠、梧鼠、东北灰山鼠等等,不胜枚举。
        据专家统计,中国现今约有老鼠30亿只,占世界总数的30%。这么多的老鼠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同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额几乎相等。
        鼠的 “老家” 究竟在墨西哥,还是中国,学术界曾有过争论。我国最早记载老鼠的古籍是《诗经》: “硕鼠硕鼠,毋食我黍。”近年来,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安徽潜山发掘出距今5500万年的晓鼠化石。根据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研究,证明晓鼠最接近鼠类祖先。所以现在一般认为鼠类原产于中国。
        后来,大概鼠兄在中国住得太久住闷了,所以在元朝成吉思汗西征时,它随军周游了东欧和北欧。当二百年前欧洲移民到澳大利亚落户时,鼠兄雅兴大发,又随行前往。甚至到了十年前,有两只小老鼠怀着 “周游七大洲” 的雄心壮志,竟然溜上了一艘澳大利亚开往南极洲的远洋抗冰船。它们在银色世界里做了十几个好梦后,终于在饥寒交迫下销声匿迹了。
        对于鼠,世人总抱着 “人人喊打” 的态度。的确,老鼠要偷吃粮食,要咬坏衣物,还会传播“鼠疫”,怪不得人们要群起而攻之了。
        诚然鼠有百害,但有时亦可化害为利。
        美国利用老鼠的嗅觉灵敏,经过一番专门驯养,将它们“派”到邮电部门、海关、仓库侦察爆炸物,战绩十分显赫。
        我国北部黑河地区,有一种麝鼠,毛皮呈深棕色,防寒能力很强,比狐皮、貂皮还要珍贵; 雄鼠腹下有一白核,其味芬芳,比麝香犹有过之而无不及,麝鼠因此而得名。
        再者,那短短三寸鼠须制成的毛笔,写字劲挺有力,十分珍贵难得,远比黄鼠狼毛制成的狼毫来得珍贵。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笔经》中说: “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用劲,强有锋芒。”据载杜拾遗、苏东坡对鼠须笔也有特殊嗜好。倘若果真如此,那老鼠也足能引以为自豪了。
        当然,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原谅鼠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君岂不闻唐人曾邺《官仓鼠》有言: “官仓老鼠大如牛,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本文观点鲜明辩证,材料翔实,旁征博引,却又剪裁合理,文字凝炼。运用 “说”体,以漫谈方式,作生动说明,可读性强。
        G. 水螅
        下面是初二陈欧楠的《水螅》。
        在学习之余,我对水螅发生了兴趣,便找来两只水螅细心饲养。
        水螅是爱干净的动物,如果你让它生活在污水里,那它是会死去的。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水螅用吸管移到脏水里,不一会儿便气息奄奄。赶忙把它送回清水,才慢慢恢复元气,在碧绿的水草上摇来摆去,仿佛这里是它最舒适的处所。
        水螅表演的舞蹈那才叫好看呢。它身体下半部分基本上是不动的,而上半身的触手则是取食和舞蹈的主要器官。在它饿时,触手便伸得格外的长,最长时竟达六七厘米。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清澈的水中,水螅挥动着它那细长的手臂,轻摇曼舞,如果你是水里的生物,定会认为这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在仙府里翩翩起舞呢。而这一种美感,也只有饲养者才能够领略、享受到。
        但是,在它们舞兴正浓时,如果你碰它们一下,身子马上会蜷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在躲避生人。这是因为它们体内有一个四通八达的神经网,对于外界的刺激是很敏感的。
        水螅是喜静的,而它的主要食物——水蚤却好动。这使我很担心,水螅能抓住水蚤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我把水蚤放进去时,水蚤一下水便活跃起来。哪知水螅早已给它们布下了罗网,正当它们兴冲冲地向下钻时,就碰在水螅的触手上,起先它们还挣扎几下,可后来就动弹不得了。原来,水螅的触手上面的刺向水蚤身体里注进毒液,使它乖乖地成了水螅的美餐,这颇有点像蚊子撞到蜘蛛网上。水螅取食的本领这么高,有时互相之间倒也会发生“纠纷”。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两只水螅同时抓住了一只水蚤时,两对细长的触手会交错在一起。不过这不用担心,过一会儿它们便各自撒手,而那只被麻醉了的水蚤就坠入水底,谁也不会管它。水螅吃饱喝足之后,那是很好看的。一个个透明的身体红彤彤的,像一只只小灯笼,还可以清楚地看见体内五六只水蚤的轮廓。
        在我的精心饲养下,水螅长得又大又胖,出芽生殖也特别快,在它们细长的身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小水螅连在它们的体壁上,这便是出芽生殖快完成时的水螅。起先,只能看到水螅身体上有几块突起。后来,越长越大,渐渐地在顶端开口,口周围长出了触手。这时的小水螅基本上是以吸收母体养料为生的。再过半天或一天,它们就从母体上脱落下来,从此便开始了独立生活。亲眼看到一个动物的生殖过程,这在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通过这一次饲养,我获得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快。

        本文是描述性的生动说明,以饲养观察为序,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描述了水螅的生活习性及独特的繁殖习性。
        H. 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
        下面是《语文报》“文章大家改”栏经初三学生白玫修改后的习作《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
        春夏季节,在潮湿的地面上,人们常会发现许多卷曲的小土堆,这便是蚯蚓排出来的粪便。当扒开这些土堆时,人们就会看到在一条条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地下坑道里,还真的住着蚯蚓呢!
        首先,我们来看蚯蚓的身体构造: 蚯蚓的身体,像一个圆滚滚的长筒子,两头都是尖尖的,它身体的最前端叫口前叶,这里肉质很厚,伸缩力也强; 再往后是口腔,口腔里有许多纵行的皱褶,可以翻出口外。再来看它的吃食过程: 蚯蚓吃东西时就把口腔翻出来,将沙粒、泥土和腐烂的有机物质围在一起,一齐吞了下去。食物由口进入咽,咽腺会分泌出一种又湿润又黏稠的液体,可以湿润和消化食物。食物经初步消化团成块,就被送进砂囊。砂囊上生有强韧的肌肉,可以收缩,还生有肉面质角膜,能够不断地摩擦,磨碎食物。最后看蚯蚓粪的形成和排出: 食物由砂囊送入肠胃后再次进行消化,有机物被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泄出来。由于蚯蚓在泥土里是头朝下吞土的,排出的粪便自然就在地面上了。它的粪便,就是人们在地面上见到的卷曲的黏土堆。
        粗糙的沙土经过蚯蚓的消化管后,变得细腻、湿润,还会增加许多化学物质,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蚯蚓虽然没有长着尖牙利齿,却能灵敏地探索道路,锐利地凿动泥土,像犁锄一样不停地耕耘,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另外,蚯蚓在耕耘土地时,还常常把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这样就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
        蚯蚓虽小,但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良土壤,称得上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抓住蚯蚓能改良土壤的特性来说明蚯蚓的构造和食性。从构思看,由因及果,先说其构造和食性,再说改良土壤的功能。
        Ⅰ.蜜蜂
        ——课本训练题。
        要求作平实的说明。
        下面是习作示例。
        蜜蜂是人们喜爱的小动物。它的身子是金黄色的、毛茸茸的;背上有一条条的黑纹,长着两对很薄很薄的透明的翅膀,额上生有一对触角,身子底下长有三对脚。当它飞行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它的尾巴上长着一根刺。平时,它是不轻易用这根刺螫人的,准是误以为有人要伤害它才螫; 一螫,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一窝蜜蜂有只蜂王,身子特别长,呈黑褐色。它除了生育外,别无他事,不采花汁,也不酿蜜,要工蜂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因为吃的营养好,所以能活三年。蜂王每天要出来两次,检阅它的部队。在检阅时,由四只工蜂顶着它的腹部,另外四只工蜂抬着它的翅膀飞翔。
        一窝蜂中,除了一只蜂王和几只雄蜂以外,其余的都是工蜂,至少有两三万只。工蜂只能活六个月;它们虽然生命短暂,但最爱劳动,一年四季都很忙碌。每当百花盛开的时节,它们便成群结队进进出出,飞去飞来,忙着采蜜,有时甚至忙得忘记早晚。据科学家计算,一只工蜂,要酿出一公斤的蜜,就要飞行三十万公里,采集一千二百万个花朵的汁液。采回来后,又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由另一只工蜂吸进胃里。这样吞吞吐吐一百二十次至一百三四十次,才能把花汁酿成蜜。但这时的蜜含水量还很多,不易储藏。蜜蜂又用翅膀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才成为色纯、养分多的蜂蜜。
        蜜蜂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当割蜜时,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蜜蜂就是这样为人类酿造最甜的乳汁。

        习作重点介绍工蜂,突出了蜜蜂的勤劳。
        J. 蚂蚁
        下面是初二吴森的习作《蚂蚁》。
        蚂蚁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昆虫。它外表呈黑褐色。一般的蚂蚁身长约两三毫米,仅相当于一个米粒那么大,有的甚至还要小些。当然也有身长近一厘米的大蚂蚁。它们常常在地面或树干上爬来爬去,显得忙忙碌碌,来去匆匆。如果耐心地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是一种有趣可爱的小动物。
        蚂蚁与蜜蜂一样,是属于群居生活的一类昆虫。我常去寻找它们的住处。大树底下,草丛之中,墙根路边,都有它们的“大本营”。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所有的蚁巢都是用土和细砂粒堆成的,仅有两三厘米高,颇似一座微型 “火山”。位于“火山” 口的洞口也十分窄小。这种奇异的洞口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在下雨时,蚂蚁们会搬来块小石粒压在洞口上,雨水便顺着 “火山”的斜坡流到地面,而不流进洞里; 太阳暴晒时,狭小的洞口又会阻止阳光射入,而保持洞内的温度和湿度。看来,小小蚂蚁,个个都是工程师呐!
        蚂蚁的觅食过程也很有意思。每天清晨,它们便成群结队地钻出洞口。一来到地面上,便立刻分散开来各自行动。它们用触角东闻闻,西嗅嗅,寻觅着美味。这时如果某只蚂蚁找到了一粒草籽,它便会用颚抬起食物,倒退着搬回巢去。食物若是大了些,譬如一个米粒,自己拖不动,它便会找来另一个朋友帮忙。它俩一个倒退,一个前进,抬着食物赶路,像螃蟹一样,横着将食物抬回 “家”。而最有趣的还是下面这一幕:
        你看,一只蚂蚁发现了一粒花生米。它先是用触角小心翼翼地碰一下,对方没反应。又碰了一下,对方还是纹丝不动。它胆子大了,一边绕着花生米爬上爬下,一边舞动着触角,好像很高兴。后来它用颚夹住花生米,六条腿使足劲,试图挪动它。可是花生米太重了,竟纹丝没动。于是它丢下花生米,匆匆奔回巢。不久,一大群蚂蚁赶来了。噢!原来它是搬“援兵”去了!蚂蚁们用触角招呼着,将花生米团团围住“一、二、三”!嘿,花生米被抬了起来!在蚂蚁们的团结协作下,花生米开始缓缓地移动。约摸过了一个钟头,花生米终于被搬进蚁巢。看着它们这种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劲头,我不禁感慨: 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
        冬天,天气寒冷,蚂蚁不再到地面上来。它们用泥土封住洞口,就躲在洞中睡大觉了。
        蚂蚁的用途很多。蚁卵含高蛋白,用它制成的菜肴和补品营养价值很高。蚂蚁自身分泌的蚁素有杀菌作用,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物质,用以攻克顽固病症,造福人类。

        本文与《蜜蜂》的平实说明不同,用的是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内容充实,说明具体,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等方法,重点描述性地介绍了蚂蚁的巢穴和搬运食物习性,既介绍了有关知识,又给人以启迪。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