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2022-07-1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 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顺序作文。
        ——初中语文课本作文训练题。
        【审题】
        题型,文题作文。文体,议论文。题旨,限定中心论点(即文题)和论述顺序作文。
        【构思】
        一、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亮出论点,便于分析,论证解决。提出问题,亮出论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第一,开宗明义,观点鲜明。《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就是中心论点,可以扣题直接提出; 第二,设疑自问,发人深省。比如也可设问开头,怎样学习?等等; 第三,巧借比喻,形象生动。设喻开头,便于喻证; 第四,缘事而出。比如也可以先说一件主动学习提高效率的事情,缘事分析论证;第五,引理而发。引用名言警句开头,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名言警句,不一定就是论点,但往往可以引发论点; 第六,论争诘辩。本次训练要求写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立论为主,在开头也可以从对论题的不同看法说起,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比如开头也可先说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只要老师说的我接受了,老师布置的,我完成,就可以了。然后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
        二、如何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怎样按照一定的步骤,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呢?一般可学习以下几种构思方法。第一、集中一组论据关联分析论证。即在论证时集中一组性质相同的论据,陈述分析,联贯证明论点正确。比如可选用一组有关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的重要意义的理论论据和主动学习取得好成绩的事实论据,陈述分析,证明论点。第二,举一二个典型事例,分析论证,即较详细的具体的陈述典型事例,有层次地分析,证明论点。第三,正反组合分析论证,即选用一正一反的两方面论据组成一组,作对比陈述分析,证明论点。比如可选用主动学习效率高、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正一反的事实论据,作对比分析,证明论点。第四,概括罗列论据,分析论证。论证时罗列较多的人和事作为论据,对所涉及的人和事不分别作一一说明,而在罗列后,综合分析,证明论点。
        三、议论深入八法:
        1. 抓住本质,以小见大;
        2. 由此及彼,加以联想;
        3. 进行对比,促进思考;
        4. 联系自己,现身说法;
        5. 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6. 摆出现象,追溯原因;
        7. 由近及远,推导结果;
        8. 提出质疑,翻出新意。
        四、解决问题。分析论证“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后,可提出怎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
        【相关题目辨思】
        A. “准时下课” 好
        “准时下课” 好。要求,写议论文。
        ——1987年南京市初三作文联赛题目。
        文题即中心论点,着重摆事实讲道理,阐释为什么“准时下课”好的道理。
        可在“说透”上下功夫,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就是这样写的,思路是:
        首段在陈述事实中提出论点: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下课铃早已响了,老师还在上面讲课。学生们对此很反感,都盼望能准时下课。紧接着用 “首先”、“其次”、“再者”标明,从三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论述。先从反面说: 这样“拖堂”上课效果不好;再从正面说: “准时下课”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消化,“准时下课”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分说后用一句话总结: 总之,“准时下课”好处多,不按时下课有害无益。最后深推一层,以委婉诙谐的语句劝谏老师,有理有节: 诚然,老师们想利用时间多传授些知识给学生,完全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是好心。可是,老师呀,您也要想想: 学生是“花朵”,老师是“园丁”,花儿如果浇水多了,是会被淹死、凋谢的。老师,我们这些“花儿”是多么需要适量的 “水分” 呀!
        B. 让孩子学会自己 “走路”
        ——1997—1998学年南京市初三作文联赛题。
        本题应写议论文。文题即中心论点。下面是管小丽的获一等奖的参赛作文。
        善于奔跑的非洲猎豹捕住猎物时,不是马上将其咬死,而是有意识地放生,然后驱赶豹崽去追赶逃命的猎物。若豹崽追了一会儿便停下,母豹会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直到小豹再去追猎物为止。
        每当刮风下雨,学校门口就排起长蛇阵——家长送衣、送鞋、送雨具。更有甚者,替子女打扫教室……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家长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立?请撒开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吧!也许孩子会摔倒,但这是能让孩子学会跑的唯一途径,其实摔跤也是磨练。
        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依偎在父母的怀里。古今中外,哪一位伟人是依赖父母成名的?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知识高深的大学生、硕士生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拐骗。这说明了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成为家中的“皇帝”、“公主”,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吃喝玩乐,根本谈不上自立。这如何能挑起四化建设的重担?怪不得国际教科文组织宣布: 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会生活。
        强者是磨练出来的,不是被溺爱出来的。邓亚萍4岁时,每天要捡上万个球。稍大一点,每天还要应付家人的车轮战。父亲邓大松更是严格,他在球台上画一点,规定邓亚萍每球都要落在这点上……这简直就是折磨。然而邓亚萍挺过来了,历尽艰辛后终于成为世界头号高手。试想,如果没有邓大松近似残酷的训练,邓亚萍会有今天吗?如果当初邓大松怜爱羸弱的女儿,那世界体坛还会出现这样一位奇才吗?天下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为子女准备好一切才是爱吗?
        美国的一位大资本家对幼小的儿子说: “快到爸爸这儿来,爸爸抱。”当孩子笑盈盈地向他扑来时,他却闪到了一边。然后对趴在地上哭的儿子说: “不要相信任何人,一切只有靠自己!”这种尔虞我诈的教育方式虽然未必可取,但它至少告诉我们:只有让孩子先吃些苦头,学会独立,才能让他们学会生存。
        请放开手吧,父母们!也许孩子的步履是蹒跚的,但这是学会生存的必经之路呀!

        这篇初三学生在现场根据命题限时完成的议论文,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作者提出 “摔跤也是磨练”、“要学会生存” 的观点,有独到的见地。
        论据充足,对论据分析得当,论证论点有力,这是本文的最大优点。本文的论据有两类,一是个体事例,猎豹,邓亚萍,美国大亨;二是群体现象,校门口的长蛇阵,独生子女被依偎等等。运用论据,采用议、叙、议结构,叙例,有力地论证论点。
        结构开阖自如。开头两段,从对比中提出中心论点,既鲜明又是辩证; 接着三段论证,先概括论述,然后以两个个体事例论述。论述时,始于“摔跤也是磨练”,落点于“学会生存”;末段,呼应开头,强调题旨。
        C. 劝君莫打鸟
        劝君莫打鸟。
        ——1987年河北保定地区中考作文题。

        题型,文题作文。文体,议论文。题旨,论述“莫打鸟”,应以“劝谕” 的形式论述。
        从“劝谕”的角度,可用正反论证论述。下面是一份优秀答卷的思路。
        开头正面提出论点: 鸟类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鸟、保护鸟。紧接着正面论证,强调鸟类的作用: 每到春末夏初,正是鸟儿繁殖的季节。这时候,它们要大量捕捉昆虫来喂养幼雏。就是其他季节,鸟儿也要消灭很多害虫和有害的小兽。据解剖得知,啄木鸟、麻雀、喜鹊的胃里,昆虫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一只猫头鹰每天捕食五只田鼠,一只长耳鸮每天吃鼠四只。由这些资料可知: 鸟类造福人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继而反面论证,用典型的例子揭示打鸟带来的祸患。进而引用了杜甫的名句,配合对自然生态的描述,展示鸟类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生机和乐趣。最后扣题作结: 鸟类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爱护鸟类是我们的责任。劝君莫打鸟!
        D. 耕地是我们的重要生活资源
        ——1988年南京市初三作文联赛议论文赛题。

        这是以中心论点命题,应作阐释性议论。
        下面是获一等奖的作文,作者李平。
        总有人说: “中国,僧多粥少”。意即中国十亿人口,人均耕地少得可怜。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而人均口粮只能算倒数。所以,如何尽量扩大耕地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是国家的一项大事。
        然而,在西方国家可与黄金媲美的土地,在我国一直是无偿使用、无偿转移,使得耕地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悉,“六五”期间,全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面积600多万亩,1987年减少900多万亩。某省每年要减少一个县的耕地。霸占耕地的名目繁多: 修建厂房,建造住宅,圈猪养羊,有的地方还建造面积很大的坟丘……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而越来越多的人口降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我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跨越自寒温带至热带的广阔区域。在大片的耕地上,生长着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奉献给人类。北方,有黄澄澄的玉米,红艳艳的高粱; 江南,有鲜美的稻谷,碧绿的菜田; 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有甜润的甘蔗,清香的荔枝、椰子与菠萝;黄土高原,有供人类保暖的优质棉桃;云贵高原,有漫山的茶园; 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也有特产——青稞。货车南来北往,各地的人民都可吃到远隔千里的出产。当你品尝着鲜美的瓜果粮食,穿着暖和的棉衣棉裤,可曾想到,这些都是耕地给我们奉献的硕果? 如果没有耕地,或者耕地数量很少,国家拿什么来填这十多亿张嘴?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才刚刚达到温饱线,就肆意强占耕地,难道要重演饿死人的悲剧?
        有的人会说: “我占了耕地造工厂,没粮食就用产品的利润去向 ‘老外’ 买,天无绝人之路么! ”不错,乍一看是有理。再一想,我国那么多人口,需要用多少外币去买粮食? 如果将这些钱投资到企业上,会再造出多大的价值? 况且,跟“老外”做买卖,毕竟不保险,他若坑你一下,将价钱抬得很高,你买不买? 吃不吃? 加上运费与各种意外情况的损失费,到口的怕是 “超高价粮” 了吧?
        更重要的是,大量占用耕地,还会破坏生态环境。试想,生活在烟囱林立,厂房密布的地方,心情如何? 身体健康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我还听过一则消息: 某地占用很大一块耕地建造化工厂,化工厂建成后是赚了一些钱,那废水、废气、废渣却使周围的耕地土质变差,灌溉用水受到污染,绿油油的麦苗上笼罩了毒气,以致粮食亩产量剧减。结果化工厂年年赔一大笔钱,最后还是搬走了。
        由此可见,盲目占用耕地实在是害处很多。
        中国是农业大国,十亿人口有八亿在广大的农村。由于耕地少,大批劳力吃闲饭。《参考消息》上《中国、苏联谁将执改革之牛耳》 一文中提到,中国比苏联的一大不足之处就在于:“苏联面积远远大于中国,而中国的人口是苏联的好几倍! ”触目惊心呀,朋友。中国背着人口这个沉重的大包袱,还要再占用有限的耕地,饭从哪里变出来? 改革何日能成功?
        大家都希望祖国富强,首先就要丰衣足食。耕地是我们的重要生活资源,切莫再摧残这 “衣食父母” 了! 切莫再干有害于国家,有害于后人,也有害于自己的事了!
        警钟,已敲响!

        这篇获奖作文,可谓博闻强志。材料翔实,运用材料灵活,史、地相参,中、外互证,点、面结合,正反相成,因此论证有力,阐明论点较为深刻。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