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一例(解说词)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应用性的说明文
        参考题目: 家乡风俗一例(解说词)
        ——课本作文训练题。
        【审题】
        这是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风俗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解说词是根据选用的实物或照片等对所介绍的人或事物作概括介绍的说明文字,常用于展览、陈列、导游和纪录影视片的解说。课本作文训练,一般是对生活环境,家乡特产、名胜、风俗的介绍说明。解说词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和规范化。
        【构思】
        一、捕捉能体现家乡风俗特征的具体事物,作为说明对象,而介绍这一具体事物时,要着重介绍其风俗特点。例如示例《瑶乡风俗》,作者选取了能反映瑶乡风俗的独特的“黄蜂鱼油茶”作为说明对象,作者说明黄蜂鱼油茶所取的角度,是“风俗一例”,首句即是: “打油茶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二、以“风俗一例”作为选取和组织材料的中心和线索。说明作为风俗的载体的具体事物,是“风俗一例”,因此说明这一具体事物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这一具体事物的说明,介绍风俗。作者描述家家户户打油茶的喜悦,说明独特的用料(黄蜂鱼)及茶油的“打” 法,引用民谣、山歌,都是为了说明 “风俗”。
        三、“风俗”与“人情”,说明与恰当的描述、抒情。平常往往把“人情风俗”合起来说,“人情”是“风俗”的核心。介绍风俗,着力于瑶乡人们乐于打茶油待客的风情。解说词的特点,说明结合恰当的描述和抒情。小作者在说明介绍中,如数家珍,抒发了对家乡风俗、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下面是唐洪忠的习作《瑶乡风俗——黄蜂鱼油茶喷喷香》。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恭城势江吗?若是你到过,而没有喝到我们家乡的油茶,那可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打油茶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到我们家乡作客,热情好客的乡亲们首先招待你的就是那香喷喷的油茶。
        油茶的种类繁多,有猪肉油茶、鸡蛋油茶,有猪肝油茶、苦笋 (竹笋的一种) 油茶,还有猪肠油茶、蘑菇油茶……真是举不胜举,但家乡的人们最喜欢打的还是黄蜂鱼油茶。
        家乡有一条大河盛产鱼虾。每当阳历四、五月的时候,人们就到河里打捞鱼虾。特别喜欢捉上黄蜂鱼回家打油茶。有民谣曰: “唱歌哪算高桂岭(山岭名称),吃鱼哪算势江河。”足见势江河鱼的鲜美。
        打油茶以茶叶为主,再拿几小块生姜,用刀拍碎,然后和茶叶放在一起。为了使打出的油茶更香,还要先放上几粒米在锅里炒,直到米炒黑了为止。然后再放上适量的油,油烧热了,锅中的油和炒米就会跳起 “舞” 来,这时就可以把茶叶和生姜一起倒入锅中。然后用茶叶捶捣锅中的茶叶和生姜,目的是把它们的味道捣出来。但捣时用力要均匀。
        捣碎茶叶和生姜以后,放上盐,再放上滚热的开水。这时,就可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蜂鱼放进锅中。片刻后,锅中的油茶开始翻滚了,这时就可以出锅了。
        油茶打好了,还要准备些适口的佐料。最好是油条和饼干之类的。
        出锅后的黄蜂鱼油茶颜色黄,味道醇,香溢整条街,真是十里飘香啊! 盛到碗里后,油茶的表面会有一层亮晶晶的油,像一面金光闪闪的轻纱,香味扑鼻而来,准会令你垂涎三尺。
        喝黄蜂鱼油茶更有一番风味。闭起你的眼睛,呷上一口,会顿觉浑身舒服,精神百倍,再夹上一条黄蜂鱼,放到嘴边轻轻一咬,鲜嫩的鱼肉既香又甜,实在让人感到惬意。
        有这样一首山歌:
        油茶好处人人夸,
        避瘴祛湿好办法。
        若凡得点小感冒,
        打针吃药不如它。
        你若不信,何不亲自体验一下这“茶到病除” 中的奥妙?
        朋友,快来吧! 势江香喷喷的黄蜂鱼油茶等待着你的光临。

        【相关题目辨思】
        A. 家乡火把节
        下面是彝族学生阿冷莫尔歪反映彝族风俗的《家乡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 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带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宛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似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 “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九粒,草九根,象征有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和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精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本文获第八届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选拔营员征文比赛蓓蕾奖。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作者抓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的特征来说明火把节。开头点明“民风民俗”,最后又归结到“集民间体育、文化和民风民俗为一体”。分说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第一天、第二天、第三次天的盛会,也突出了“民风民俗”。
        B. 潮汕的工夫茶
        初中生江庚春的习作《潮汕的工夫茶》,也是从风俗的角度来解说的。
        说起潮汕的工夫茶,你也许不陌生吧!
        工夫茶名驰海内外,是我们潮汕人格外嗜好的。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甚至连办公室、车间、工地也几乎都有。如果你有机会到潮汕来,无论到哪一家做客,主人首先招待你的,便是请你喝工夫茶。
        工夫茶对茶具、水、茶叶、冲法极为讲究,特别是冲法,要求很严格。
        茶具有冲罐、茶盅和茶池。冲罐是陶土制的,有壶盖、壶嘴和把手。盅是瓷的,有半个鸡蛋壳大小和厚薄,看起来小巧玲珑,晶莹如玉。茶池的外形像个小鼓。
        冲茶的全过程有: 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低筛、盖沫、淋顶共10个程序。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高冲”和“低筛”。高冲即冲水时锅嘴离罐口要约一拳高,使开水能直灌罐底。茶从罐里筛下盅时,罐嘴要靠近盅口,防止茶水起泡、变凉,这就是低筛。筛茶时要均匀地筛进每个盅里,务必使各个盅中的茶水保持一样成色。每筛一轮茶时,罐里的茶水要尽量筛出,点滴不留,但却不能筛得太满,如还有茶水,要筛在茶池里。这是因为茶水留在罐里太久了,会变苦,影响下一轮茶的质量。而不能筛得太满是为了方便客人饮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请客人喝工夫茶时,也有许多俗礼。“茶三酒四游玩二”。我们潮汕人认为游玩最好是两个人,喝酒是四个人,而喝工夫茶,三个人最为合适。所以,一套茶具,一般只配三个茶盅。请人喝茶时茶要浓,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淡了或者是又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就要重新换上茶叶。
        我们潮汕人不单喝茶下工夫,对茶具的爱护也是很下工夫的。相传从前有个过门不久的媳妇,收拾客厅时,见茶罐里四壁都是软绵绵、黑乎乎的东西,误以为是公公平时只顾冲茶,忘记了茶罐的清洁,用手指两三下便把它给抠了出来,里里外外洗刷一新,自以为会得到赞赏。谁料,公公一见火冒三丈。原来那些是茶碱。茶碱越厚,冲出来的茶色就越浓,香气越浓。“文革” 前,有人保存了乾隆年间的茶罐,不用下茶叶也能冲出色味俱佳的茶水来。所以,茶罐是越老越好,即使不慎打破,也要请师傅用锡镶嵌起来。
        现在,茶具、冲法虽然没有过去那样讲究了,但冲工夫茶却是人人都会。在潮汕的城乡,无论是十多岁的小姑娘还是七八十岁的老妪都会冲工夫茶。至于男人嘛!更不用说了。男人不会冲工夫茶,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朋友,你如果到潮汕来,可千万别忘了尝一尝我们的工夫茶啊!

        C.家乡的一种特产(解说词)
        ——课本作文训练中的参考题目。
        本题是文题作文,但说明对象较宽,凡是家乡的特产均可,一般宜介绍 “土特产”。
        ① 下面是高维的习作《浏阳花炮》。
        一红一绿的信号弹划破长空,紧接着一幅 “爱我中华,志建三峡” 的大字幕烟花出现在截流坝址的长江上空,一颗颗礼花弹呼啸腾空,变幻出如菊花像梅花、如朝霞似彩虹的旷世奇观;一盏盏大红烟花灯笼,如自月宫飘来,披着嫦娥的霓裳,辉映于江水之间; 一串串瀑布烟花,流金泻玉,从天而降……
        这就是在三峡截流晚会上大放异彩的浏阳花炮; 这就是以卓越的品牌和新、奇、特的优点享誉全球的浏阳花炮; 这就是具有一千多年独特制作技术和传统操作工艺的浏阳花炮。
        相传,唐时爆竹工人就以李略为祖师,也有人说花炮的发明者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无论如何,爆竹是这样生生不息地流传下来了,且经过了无数人的革新改进。人们曾用纸筒代替竹筒,用麻丝将分散的纸筒爆竹连结起来,再经过改进,就升空放出异彩,成为烟花了。
        有了烟花,从此也便有了 “花炮”这一名称。直到后来,在火药火炮攻城掠地的同时,我们的花炮却始终做着传递人类和平信息的使者,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浏阳花炮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浏阳人不再将花炮作为简单的手工业定位,而是靠科技来推广这一优势产业。勤劳聪慧的浏阳人民,在继承传统工业的基础上,研制推广了卷筒机、结鞭机、和药机、筑药机,并将光学、声学、力学、热学等科学原理结合运用于花炮新产品的研制,使花炮发展为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等十几大类三千多个品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又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如今,在浏阳人的眼里,花炮已不仅只是作为世界文化瑰宝中的一种火药艺术而存在,而且还成了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995年,浏阳荣获 “中国烟花之乡” 称号,同年,浏阳成为全国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了亿元的县(市),而花炮创税就达1.28亿。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庆祝活动增多,国内外对花炮多项技术指标要求也在提高。研制浏阳花炮的科研人员适应潮流,研制出桌面烟花、圣诞烟花、无烟烟花等系列产品,这些烟花无烟、无毒、无污染、无危害。于是,在维多利亚海湾举行的“万丈光芒庆回归” 活动中,国人再次领略到了浏阳花炮的神奇魅力。
        当你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上八九点漫步在浏阳河北路时,你将能尽情地观赏到烟花怒放时美丽的夜景。浏阳人用自己的豪情壮志,建造了一个独特的人间仙景。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开放的浏阳的新形象。
        蕴含在花炮之中的浏阳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正是从另一个方面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前景和勃勃生机吗?
        自豪吧,浏阳花炮!自豪吧,浏阳人民!

        作者先用描述性说明,展示为举世瞩目的三峡截流而举行的晚会上浏阳花炮奇异光彩,继而回顾介绍浏阳花炮的悠久历史,然后重点介绍“如今”,突出科技进步促进产品的新、奇、特,并抒发了对浏阳人民及其产品的赞美之情。本文纵横开拓,在较广阔的层面上介绍了家乡的特产。
        ② 下面是刘鲜的《杏树》,曾获东北、华北、西北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
        杏树虽没有柑橘树那样驰名,也很少有诗人为之挥过笔,但我却最爱杏树。因为,它是我家乡的象征——陕北农村哪家崖畔上没有杏树!
        阳春三月,杏树开花了。粉红,雪白,花香四溢,招来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亲亲热热地落在杏花上。一树树杏花,把整个村庄包围起来,真正成了“杏花村”。这时,农民们扛着犁,吆喝着牛,走过杏树下,上山播种了。“哞——”,瞧,牛也乐开了……
        渐渐地,花儿凋谢,长高了嫩嫩的新叶,结上毛茸茸的小杏。杏随着叶子慢慢长大,绿莹莹的。这时,你如果馋了,摘一颗放进嘴里,没等完全咬开,就会把你酸得蹙起眉头,毫不犹豫地吐出去; 不过,小媳妇们可爱吃哩。
        六月里,杏熟了。洋玉杏,木瓜杏,甜核杏……大的、小的,黄生生,像一颗颗珍珠,一枝枝,一树树,惹人喜爱,使人馋涎欲滴。晌午,放牛的孩子归来了,一个个像猴子一样爬上杏树。老奶奶、老爷爷也坐在杏树下乘凉、谈天,等 “绵杏往嘴里掉”哩。熟透了的杏自己掉下来,他们便顺手拣起来,用衣襟擦擦,放进嘴里;要不就等孙儿们双手捧来。他们笑了,笑得满脸皱纹都聚在一起啦。
        假如,这时你到我的故乡去作客,主人一定会带你去看那一坡坡的杏树,让你一饱眼福,毫无拘束地吃个够。不过,我忠告你,可千万不要贪吃!吃得太多了,你的牙酸得恐怕连豆腐也难以咬下了。穿过杏树林,走到一棵杏树底下、淳朴厚道的主人便伸出粗壮的胳膊,摇几下杏树,那满树的杏,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争先恐后地纷纷下落,打在你的身上,头上,简直像下一阵“杏雨”。“杏雨”过后,拣起一颗,轻轻一咬,呀,软绵棉,甜丝丝,酸溜溜。“嘿,好杏!” 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主人一边看着你吃杏,一边打燃火镰抽着旱烟管,便会打开话匣子和你唠叨这几年的变迁。
        杏,名不见经传的杏,甜中带酸,酸中有甜,其味无穷。我坚信,故乡的杏会变得更大,更多,更甜!

        本文与介绍植物杏树不同,作者是从陕北农村的“象征”的角度介绍杏树,从家乡的特产角度介绍杏,是作为家乡的一道风情线来作说明介绍的。作者按杏树开花、结果、成熟的顺序,描述了真正的“杏花村”,小媳妇“偷”吃未成熟的小酸杏,绵杏往男女老小“嘴里掉” 的喜悦,以 “杏雨” 待客的热情……通篇风情横生。
        D. × ×名胜(解说词)
        ——课本作文训练参考题目。
        这类解说词,一般是介绍××名胜的特点,目的是吸引人们前去游赏。作文训练中,也可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欢迎人们到自己的家乡来。
        ① 下面是李应希的习作,是介绍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蜀南竹海的。
        闻名中外的蜀南竹海,是一片竹的世界,竹的海洋。方圆百里,连绵起伏的山山岭岭全被翠竹覆盖,荡漾着绿色的波涛。阳光、雨露、风霜、雷电,大自然成百上千年的功夫,酿造出天下独有的 “美”!她以她特有的秀丽、恬静、幽深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区东南68公里,长宁县和江安县交界的连天山西南部。从宜宾市区驱车两小时左右便到了 “海边”。一条带着竹海的甘甜,竹海的清香、竹海的碧绿的小溪,被人们称为 “玉带河”。它风情万种地引导着人们向 “海洋” 深入。
        公路与玉带河摩肩而行,伸入万顷碧波。竹制的大门关不住满目的青翠,潺潺的水声早已“先声夺人”。循着水声,沿着曲折的小道,沐浴着竹林间筛下的缕缕阳光,蹚过一条清澈的溪流,眼前矗立的是“五叠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石崖劈成了五级台阶。瀑布依次地做着五级跳。水流撞击石阶,腾起一片水雾,像薄纱,染着竹尖上的淡绿色,弥散开来,伸手一抓,也是一把滋润的绿。再向前,便是“石破天惊”,几根挺拔的翠竹活生生的把一块两米多高,磨盘大小的顽石劈成两半儿。绕过石块,前面便是一挂水帘。这就是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 “忘忧谷”。它无意攀比“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宏大气势,却尽显着小家碧玉的俊秀。薄薄的水帘内斑驳陆离的岩石隐约可见。水帘下有两块大石头,游人们在上面刻满了名字,留作纪念。翠竹、怪石、瀑布、小溪,无不透着一股股灵气。
        索道是竹海的又一风景线。在乘坐缆车的半小时游程里,尽可饱览 “海洋” 的壮阔。绿色的 “海浪” 一浪接一浪地滚向天际,让人觉得这世界除了绿,还是绿。
        索道的终点便是 “仙寓洞” 的大门。门内,有一条一百多米的“商业街”。根雕、竹勺、竹筷,竹项链、竹制的小摆设……全是竹制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通往仙寓洞还有一段路程,人们可以使用一种叫 “滑竿儿” 的古老交通工具,荡悠荡悠的,荡出一曲轿夫甩在石板路上的山歌,荡出一帘游人留在竹林间的幽梦。
        仙寓洞,名曰“洞”实则是倚山而行的一条长长的石龛。洞里,最著名的是一尊卧佛,他安祥地卧在崖壁上的一个岩洞里,侍立在旁的是无数形态各异的小仙。此外,还有 “银河伏牛”、“滴水观音”、“双仙洞”等风格各异的景观。最神奇的是山谷那边的崖畔上,刻着一个巨大的 “佛” 字,遒劲、浑厚。没有石阶,没有天梯,巨“佛”是怎样刻上去的呢?留给人们的是一串难解的问号和无限的遐想。
        “海”里,还有“仙女湖”、“翡翠长廊”等许多秀丽、恬静、幽深的景点。这广袤无垠的绿,这波涛翻滚的海,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海”,以绿为主色调,泼墨出一幅无与伦比的美丽画卷!
        难怪早在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游览竹海后,要发出这样的赞叹: “壮哉,竹波万里,峨嵋姊妹耳!”

        这篇解说词,总分总顺序。先介绍竹海的特征及地理位置,最后引用诗句,归结到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海”。分别介绍部分,循游览路线,由外入内,由低到高,有序地介绍景点。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应注意与游记的区分。名胜解说词,应以说明为主,以客观介绍为主; 游记一般以记叙描写为主,以主观感受为主。
        ② 下面是初一刘星的习作《欢迎你到陆良来》。
        我的家乡云南陆良,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尤其是彩色沙林神奇迷人。
        彩色沙林位于县城东南十八公里的五峰山下,由县城向南行至薛官堡,再朝东南方向转,便进入彩色沙林。
        进入彩色沙林,就像进入了一个彩色的世界。整个沙林呈“丫” 字形,占地约六平方公里,以黄、白、红、灰为主色调,又夹以青、蓝、紫颜色错综相杂,各色相间。彩色沙林中长着野生的含羞草、杜鹃、山茶、杨梅和枝丫弯曲的杂木树。四周有很多地下泉水,潺潺的小溪勾通五座水库,水随山转。
        一到沙林入口处,就能看到一座座沙峰,沙壁。这些沙峰,有的一峰独起,有的数峰相连,众峰成林。沙峰有的像济公;有的像齐天大圣; 有的像骆驼; 有的像金字塔……林间,小路交错纵横,时而盘旋上升,时而陡然垂落,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好像一座庞大的 “迷宫”,人进去一时难以辨别方向。
        关于沙林的形成,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终南山后有一块宝地“王子坟”。左侧有日出龙凤戏珠的黑龙坡,右侧有夕下猛虎扑双羊的老虎山。有一道士看出爨家坟的 “美女相思” 风水宝地,再过二十年要出真龙天子。当时的皇帝知道后,命令任官村的李、桑、孙三个大力士挑断黑龙坡梁子,破“王子坟” 的龙气。他们挑了三年三月加三天,都没挑断,后来寻找五彩石炼成的神钉,分别钉在龙头,龙身,龙尾上。刚一钉上,就听见地下一声长鸣,原来,是黑龙痛得猛烈翻滚。霎时,黑龙坡上风沙弥漫。待风沙平息后,原来的沙山变成了一片彩色沙林。至今,当地人们还把这里叫 “挑断口子”,还说那红沙是龙血,白沙是龙肉,黑沙是龙鳞龙骨,铸在一座座山峰里,这山峰便是彩色沙林。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经专家考证,彩色沙林这一天然奇异景观是几亿年前由于气候变化,周围不同矿物质形成不同颜色,然后被流水冲刷汇于海底,形成彩色沙林,后来露出水面,经过风吹日晒,雨水冲刷而形成的。
        专家鉴定,它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景观之一,有很高的地理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现在陆良县人民政府已将彩色沙林列为名胜保护区,并进行开发利用,让它造福人类。
        朋友,如果你想看看这稀有的自然景观,那就欢迎你到我的家乡云南陆良来。

        ——本文介绍沙林,清透明白。先总体概括介绍,地理位置,沙林特征,这是远看鸟瞰,用说明的方法;然后“一到”过渡,近看远眺,具体介绍丰韵,用描述、比喻的方法。继而从现象到本质,介绍沙林的形成。先说神奇的传说,记叙描写;用“其实”一转,分“专家考证”、“专家鉴定”两个层面,作科学的平实的说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