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到了学习的苦和乐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我尝到了学习的苦和乐
        要求: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987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
        【审题】
        题型,文题作文。文体,记叙文。题旨,文题包含三个要素: “我”,“学习”,“苦与乐”。只能写自己,不能写他人; 只能写学习活动,不能写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苦和乐”是记叙的中心,只写“苦”不写 “乐”,或只写“乐”不写 “苦”,都会偏离题目。
        【构思】
        一、“对立统一”构思法。“苦” 与 “乐” 的对立,在“学习” 中得到统一。从中考考生答卷看,写法主要是: 记叙一二件事,或先苦后乐,或寓乐于苦,把苦与乐交融在一起。下面的例子采用寓乐于苦的写法,意味深长地写出了学习虽苦,但乐在其中。
        作者写了进入初三后的星期六晚和星期天的事及心理状态。开头写晚上:
        窗外,万家灯火; 窗内,沉思中的我面壁而坐。电视里正在播映《犬笛》,那条通人性的狗可真有趣,可是爸爸却坐在客厅门口,我也只能“望影兴叹” 了。唉,别想这些了,还是好好复习一下功课吧,后天还要考语文和政治呢! 真急死人啦,我怎么也背不会“联产承包责任制” 那一段,只好死记硬背了。接下去写“苦”读,真切,有细致的心理描写:
        “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以合作经济为基础的,统……噢对!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制,噢不,经营制……” 经济制还是经营制,唉呀,还是看看书吧。对了,是“经营制”。什么是合作经济,是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也许。上政治课时老师好像提到过,谁知道呢! 反正那堂课没怎么细听——忙着写代数作业来着。代数老师总把作业往死里留,还说是为我们好,几何老师也不甘心落后,他俩像要比赛似的。这下可把我们坑苦了,谁叫我们是学生呢! 语文老师总用孟子的话来教育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你们苦点儿累点儿,将来就能尝到乐趣了。”天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尝到乐呢?继而写星期天:
        上初三以来,连过个愉快的星期天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爸爸买来了我最爱吃的荔枝,他说,只要我考上附中,我要吃什么都行! 要是考不上的话……还是看看物理吧,也许这玩意儿还能提起点儿兴趣。接下去写出了意味深长的“乐”:
        窗外的那帮“小尕豆儿”正吵吵嚷嚷地打着乒乓球,那 雪白的小球忽上忽下,要是我上去,一定下不来的。我禁不住洋洋得意地想——虽然这只能是想想而已。忽然,一个小不点儿不小心一脚把球踩瘪了。怎么办? 不知谁提议“找志萍姐吧”。于是不一会儿,我家屋里就被这帮“小尕豆儿”挤满了。“志萍姐,小义把球踩瘪了,你帮我们把它烫起来吧。”小亮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说。“嗐,这还不好办,瞧我的。”他往茶杯里倒了一些开水,把球扔了进去,不一会儿,那球便一点点鼓起来了。“小尕豆儿”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志萍姐,为什么瘪球用热水一泡就能起来呢? ”聪明的小宇就是爱刨根问底。“这是因为球受热,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就鼓起来了。” “那为什么空气受热要膨胀呢? ” “等你上学后就知道了。” “真的? ” “小尕豆儿” 们惊奇地望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望着他们,我的心不禁一动,胸中有一股惬意的快感。我抬头望了一眼窗外,惊呆了——透过那小小的窗口,竟是一个那样广阔的天空,天空好深、好远哟……
        这篇考场作文,特别可取的是: 一是以“我”沉思的角度叙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是始终扣住 “学习”,最后一段的 “乐”,由 “物理” 引出,洋溢着求知的欲望,求知的惬意。
        二、关于“中学生的烦恼”,综合学生作文反映的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困扰中学生心灵的烦恼主要有:
        家长不能理解我
        家长、老师总不让我玩
        我无法获得课外知识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或者,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就要累死在起跑线上了
        我没有知心朋友
        家庭变故的困扰
        老师的偏心——歧视或偏爱
        排解烦恼的叙述、议论角度。烦恼往往因家长、老师、社会现象而生,也是因“我”而生,往往是“自寻烦恼”。因此排解烦恼可从以下角度入笔:
        从家长角度
        从老师角度
        从社会角度
        从自我角度
        面对烦恼,“自我” 消除,豁达的态度主要是:
        笑对烦恼
        渴望坚强
        不服输,决不沉沦
        把歧视砸碎
        客观存在,不自寻烦恼
        只要正确,正当,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三、一点突破构思法。参见《我的欢乐》①。
        四、从一定背景上激发一事的欢乐。参见《我的欢乐》②。
        五、通过心理描写揭示“欢乐”。参见《我的欢乐》③。
        六、反常、对比构思法。《我的苦恼》,写的是出乎寻常的因成绩好而带来的“苦恼”。
        七、设疑构思法。《我的烦恼》,写的是一个个疑问让人心烦意乱。
        八、“反面敷粉”、“误会”、“悬念”构思。参见《我家的烦恼与快乐》。
        九、“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融合。参见《苦恼的笑》评述。
        一○、镜头组合构思法。参见《欢乐在我们生活中》。
        一一、时空变易,虚实相间。参见《教室里的欢笑》。
        一二、以物为线索表现“乐趣”。参见《课外阅读的乐趣》。
        一三、“连锁”构思法。参见《成功的喜悦》。
        【相关题目辨思】
        A. 我的欢乐
        ——1985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题;198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199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从优秀答卷看,一般都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欢乐,具体可以有以下三种构思。
        ① “一点突破” 构思法。
        下面是苏州一位考生的优秀答卷,写的事情是让座,拾金不昧,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是,作者不铺陈其情节,只撷取其中 “表谢意”的这一点,发掘其生活意义,显得新奇而巧妙。
        对让座,只写道: 听到哭声,发现母子站着,我让座,那位母亲十分感激,还叫那小孩说了声“谢谢哥哥”,我却别有一番滋味。这只是个“引子”,作者着力写的是:
        从此,我找到了欢乐。每看见拉车过桥的,我会不加思索地跑过去,助他一臂之力;每看到同学做不出难题时,我会和他一起“苦战过关”; 每拾到钱时,我会毫不迟疑地上交……呵,我终于找到了我的欢乐,欢乐就在生活中,就在我身边的无数琐屑小事上。
        作者继而写对生活的进一步认识和思索,其间又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被理解而得到的“欢乐”:
        当然,我有了欢乐,也就得到了善意的劝告,遭到了恶意的非难。可我毫不在乎。有一次,也是乘公共汽车,看见售票员掉下了两分钱,我赶忙拣起来交还给她。于是就有人说我是 “傻瓜”,而售票员却为我开脱了。她说: “如果没有这位同学,也许我连续三年售票无差错就会因此而结束。我还正要谢谢他呢! ” 我想: 那一对母子和这一位售票员,他们才是真正理解我的啊!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自有我的欢乐。这以后,庸人市侩的非难,我置之不理; 善良人们的劝告,我报以微笑。②从一定背景上激发一事的欢乐。下面是上海市考生的优秀答卷。
        以前总以为玩得开心就是欢乐,玩得有趣就是欢乐,玩得自在就是欢乐。然而我错了,直到前不久,我才懂得什么叫作真正的欢乐!
        我们家是一个三口之家,生活一直过得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的妈妈不幸下岗了。爸爸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工资本来就不高,再要供我上学,家庭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妈妈在外面好不容易找了一份临时工,工作十分辛苦,每天都要做到很晚,连双休日都不能休息一下。回家后还要忙着做一大堆的家务,真是太辛苦了。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在单位里加班。我看到妈妈早早地离开了家门,看着她的背影,我觉得她又瘦了,似乎白头发也多了许多。妈妈实在太辛苦了,我真想为她减轻一些负担。我向家中望了望,看到家里杂乱不堪,还有那些没洗的脏衣服,于是我决定尽我所能帮妈妈解决掉这些家务。说干就干,我把乱堆乱放在桌子上、窗台上的物品一件件整理得有条有理,各归原位。然后又把地板擦了一遍。我边干边想,我仿佛看到妈妈回来后正舒服地休息呢! 我仿佛觉得妈妈轻松愉快了许多,我仿佛看到妈妈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我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欢乐,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一眨眼,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当时真有说不出的欢乐。
        我终于明白了,能帮父母减轻负担,让他们轻松一下,这是我真正的欢乐!

        这是写自己双休日料理家务的“欢乐”。平常事,却很感人。有三点值得借鉴。
        交代了背景。作者把这一平常事放在母亲下岗、家境拮据、父母外出奔波的背景下来写,就有不寻常的意义。
        描述了心理状态,这是正在成长的心理状态: 已经能发现父母的辛劳,进而想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终于能为妈妈料理家务,减轻了妈妈一些负担,因而感受说不出的欢乐。
        首尾议论。普通的事,深刻的领悟。
        ③通过心理描写,激发一事之中的欢乐。
        下面是上海市优秀答卷之二。
        “我们终于有新房子住了! ” 父亲还未进门就晃着钥匙大喊,“三室一厅,111平方米! ”他满头大汗,气喘个不停,但他仍像个孩子似的笑个不停。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中无比喜悦,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新居是盼望已久的事情,尤其是我,十几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是夜,我高兴得一夜未眠……
        一到双休日,我们一家三口便迫不急待地去看新房。一路上我兴奋异常,像一只欢乐的小鸟。是啊! 我终于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了,对于我何尝不是一个莫大的欢乐啊!
        登上四楼,父亲兴奋得手一连好几次对不准锁孔,母亲说:“小心点,别把我们家的门锁给搞坏了。”“我们家”这三个字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令人激动呵! 是啊! 家,属于我的新家,我心里无比的喜悦,欢乐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当我走进自己的房间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7平方米的房间,我的房间,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房间! ! 心中的欢乐再也抑制不住,我哭了,因为无比的欢乐而哭了。不禁想起了我们的老房子: 一家三口挤在一间9平方米的房间里,屋内凌乱不堪,由于屋子小,我的床放在父母床底下,我的收集被塞在了橱底,为了让我用写字台,父亲只好趴在床边搞创作……
        好了,这段故事将永远成为历史,我拥有自己的写字台,我能够安安心心地读书学习了。说实话,我想有自己的房间并不是为了舒适,而是能避免干扰,努力地学习,我想,如果可能的话,我还会在这张写字台前坐上好多年好多年……
        我的房间,拥有属于我自己的房间,我的欢乐莫过于此了!

        本文写的是有了新房在心中激起的层层欢乐。作者精炼而真挚地描写了在听到消息、去看新房的路上、看“自己的房间”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具体表现出 “我的欢乐”。
        B. 我的苦恼
        ——198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可用 “反常、对比” 构思法。
        有一份优秀答卷写的是出乎寻常的因成绩好而带来的“苦恼”。
        开头三段是:
        大家或许这么认为: 成绩在班级中,甚至在年级中 “冒尖”,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正是这一点,平空地给我添了不少苦恼。
        过去,我的成绩在班中并不算最好,老师也不怎么重视我。由于脾气不好,每每和同学发生争执,班主任便“各打50大板”了事。那时看来,他倒也秉公办事,毫无徇情枉法之意。现在想来,那时候,是和同学相处得最好的日子,尽管我们有时争吵得不可开交,但友谊是真挚的,相处是融洽的。
        现在我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每次测验,成绩都名列前茅。成绩一好,自然就引起了老师的重视,特别是班主任; 他把我喻为希望之星,让我能步入重点学校,为他争个面子。

        接着记叙了这样一件事,我成绩进步了,但脾气没有改,为了一点小事,打了同桌小丁,而班主任老师却批评了小丁。小丁“苦恼”得流泪。我找小丁道歉,小丁只说了一句: “你是尖子生,我不配接受你的道歉。”
        然后具体道出自己的“苦恼”:
        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谈笑,一起玩乐,甚至没有愿同我走在一起的了。我感到自己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孤独,寂寞,无聊,时刻陪伴着我。我觉得苦恼极了,真想把它向某一个人倾吐出来,但是没有人要听,因为没有一个人理睬我; 我又十分恨,恨我的成绩为何这般好,导致自己成了一个苦恼的人,我真希望我能回到以前,像过去那样和同学相处在一起。

        从反常的角度写“苦恼”,是非同寻常的“苦恼”; 加之对比方法,“我”前后对比,“我”与“小丁”对比,是深深的“苦恼”。
        C. 我的烦恼
        ——1988年江苏省中小学生 “振业·贝贝奖” 赛题。
        细细体味,“烦恼”与“苦恼”有所不同,“烦恼”是烦闷而苦恼,是久久萦绕心头的苦闷,由不顺心的人或事而造成,令人心烦意乱,难以排遣。
        下面是姜彦同学的获奖作文,写的是 “一个个疑问萦绕在脑海,让人心烦意乱”,那么,是哪些“疑问”呢? 请看她的作文。
        在我的面前,摆着一张棋盘,棋子整齐地排列着。这是一盘没有对手因而无法下的棋。我呆呆地注视着它,一股无名的烦恼爬上了心头,思絮渐渐飞出了这些方整的格子……
        我早就听说下棋能锻炼思维能力,我渴望能学会它,向谁讨教呢? 我就缠着爸爸。爸爸摇了摇头说:“谁有这个闲功夫?你还是先把功课学好。” 我闷闷不乐地走了。我又去请教妈妈,她正埋头设计建筑方案。我刚打开话题,她就埋怨道: “女孩子学什么棋,没见我正忙着吗?要下自己下吧! ”
        “自己下,自己下! ”我低声重复道。一个人下,怎么学得成呢?
        爸爸、妈妈为什么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我? 在我眼里,爸爸、妈妈简直是世上最有学问的人了。他们都是大学生,平时待我特好,可对待我的求知欲为什么这般不耐烦? 他们不也有像我一样的时代吗? 为啥不替我想想……一个个疑问萦绕在脑海,让人心烦意乱!
        可心烦的事又岂止这一桩呢?
        我酷爱文学,在我家的书架上陈列着许多古典文学作品。《水浒》呀、《三国演义》呀、《红楼梦》呀,样样都有。我多想从中吸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在我看来它们都像一个个叵测的深山幽谷——且不说别的,那些繁体字就是一个个拦路虎,真让人望而生畏。可强烈的求知欲催着我去探宝揽胜。于是,我求救妈妈,妈妈推给爸爸,爸爸皱起眉: “你简化字还没学好,要知道繁体字干什么? ”“哐当”一声,一扇知识大门就此关闭。
        从此,繁体字就成了我心中的不解之谜,而这些文学著作也成了我可望而不可即的迷宫,我只能在它们的门外徘徊、张望。我想不通,父母为什么不领我进去领略一番呢?
        我兴趣很广,什么都想问一问。诸葛亮神机妙算,又为什么会错用马谡,犯下失街亭之过? 生活在热带的人为什么寿命短? 太阳花为什么非得有太阳才开? 计算机为什么能按照人的意志进行计算? 日历上为什么有公历和农历之分?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可我不愿再去纠缠父母了,因为他们总是说: “学校不教的就用不到学,你只要把功课学好就成。等你长大后,这些知识慢慢会知道的。”
        于是我只能睁着不解的双眼,面对着当今充满奇异色彩的80年代。各种新知识,新观念、新问题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无数个疑问积存在我心中,化作了更深的烦恼。尽管平时我在学校成绩不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却是个高分低能儿!不是吗? 在一次知识竞赛中,我竟然说我国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是李世民领导的,闹了个哄堂大笑。
        生活中类似我的人不止一个。不少学生连大兴安岭火灾都不知道,国家领导人名字搞不清;至于什么边缘科学,什么第四次浪潮更是茫然无所知。大家都被赶进课堂,关在家里,一股劲死读书,知识局限于书本,一碰到实际问题就瞠目结舌。可我们的大人对此还不约而同地说: “现在的学生真是些书呆子! ”
        然而长辈们是否想过,你们有没有责任呢? 你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可有没有疏忽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该怎样去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呢? 在孩子们渴求知识时,是循循善诱呢,还是拒之门外?
        我可不愿死守书本,我要做一只跳出井圈的蛙。爸爸妈妈你们能跑遍半个苏州市去买哈密瓜给我吃,能熬夜为我赶制西装裙,在这个问题上难道就不能助我一臂之力,让我早早摆脱烦恼吗?
        想着想着,我的视线又落到那纵横的棋格上。求知犹如下棋,既要有将、士、相,也要有车、马、炮,又少不了过河小卒,“君臣上下” 密切配合,才能出奇制胜。单打一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担忧的是,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烦恼,但愿它日益减少。

        这篇获奖作文写的是父母不愿满足 “我” 广泛的求知欲的烦恼。选材、立意、构思,都有独到之处。作者从棋盘联想到求知中的烦恼,层层烦恼之后又落到棋格,最后企求在求知的道路上少一点烦恼。总体构思,化得开,收得拢。
        主体部分写求知道路上的种种烦恼,步步开拓,层层深入。作者从三个层面开拓深入: 一是由家庭中的“我”到社会上的“孩子们”; 二是由“我”的父母到“长辈们”; 三是由“我”对父母的疑问到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家庭中的“我”和“我”的父母,发掘尤为精彩,以父母对待“我” 的求知欲这般“不耐烦”,来步步衬托“我”求知道路上的层层“烦恼”。
        D. 夜读小记
        ——1990年云南个旧中考作文题。
        本题只要扣住“夜读” 即可,可以写夜读的情趣,也可以写夜读的心得。下面的优秀答卷写的是“我”家夜读的情趣,“我”家的欢乐。
        夏日的晚上,繁星闪闪,凉风习习,实在是读书的好时候。
        这不,我们全家舍弃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到院子里纳凉。聊了一会,姐姐提议说: “为什么不来个读书比赛呢? ”我们异口同声表示赞成。
        商量后,选定读书内容为: 讲故事、读报、朗诵诗词或文章。爸爸还说: “奖品由我发。” 当我们问起是什么奖品时,爸爸把食指放在唇边,故作神秘地说: “暂时保密。”
        我跑进屋里抱了一摞语文课本和唐诗选集等书。爸爸坐着,一动不动,神情自若。妈妈忙向弟弟求援,选择朗读的诗文。
        首先,爸爸朗读一首白居易的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随着爸爸那时高时低,时而平静时而悲愤的男中音,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卖炭老翁拉着牛车一步步艰难地走着,又仿佛看到了宫市差役那凶恶的面孔,爸爸朗诵完了,我们还沉浸在悲愤与思索之中,弟弟的掌声才把我们从沉思中拉回来,我们也拍掌叫好,爸爸脸露得意之色。
        姐姐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朗诵了朱自清的《春》。姐姐那优美的语调,把我们带到了春天,一片绿色,一片生机,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宣泄着春的诱惑。听着姐姐的朗诵,我忽然想起《惠崇春江晚景》里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二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顿觉春意更浓,禁不住陶醉在春的气息之中。一声 “咪”,我们被吓了一跳,原来是卧在身旁的猫咪第一个发出了赞叹。
        紧接着,妈妈和弟弟联合诵读了一篇散文,虽然参差不齐,快慢不匀,却也妙趣横生,毕竟是临阵磨枪呀。最后是我出场,朗诵了一首唐诗,自然不如爸爸和姐姐的水平高,不过掌声还很热烈。
        评比结果,姐姐第一,爸爸第二。爸爸还真拿出了奖品——一盒大蛋糕,爸爸说: “奖品人人有份,第一名可多吃点。” 逗得大家都乐了。
        多有趣的夜读活动啊!
        晚上,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正在舞台上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台下掌声阵阵……

        E. 苦恼的笑
        下面是获“蓓蕾作文竞赛”一等奖的《苦恼的笑》,作者王文辉,写于初三时。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哪有不受苦的呢? “不吃进百本书,怎么能跨进重点高中的大门? ”依旧是班主任的谆谆教导。“别贪玩,你们现在是分秒如金。坚持几天,考上重点高中,考大学才有希望。”依旧是母亲的絮絮叮咛。刚上初三,眼前已是五百度的眼镜,体重已减少了十斤。唉,确实应该上紧弦,要不箭怎么能射出去呢?
        记不清哪位诗人说过: 十四岁是一坛蜜,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年龄。啊,谢谢他把十四岁比喻得如此美好。“笑在前,哭在后。”想想上几届落榜生那悲痛欲绝的神情,我只有苦恼地笑笑,为了这 “花一般” 的年龄。
        “辉,起来吧,都五点啦。坚持坚持,把你爸买的那份参考资料上的题做做,妈得去加班,啊! ” 好不容易盼到的一个星期天,就这样交代了。
        妈妈一向是慈爱的,她的话有不可抗拒的味道。疲惫的身子托着千斤重的脑袋,我在惨淡的灯光下开始了a、b、c的运算……我、他、她,我们在田野里奔跑,攀高山,饮山泉,迎着初升的太阳放声歌唱。是大自然,是伙伴,是笑,好开心哟……“冬”地一声,睡意全消,原来是一个带彩的梦。揉着头上的包,我不由得苦笑起来。
        挂钟单调地响了七下,我从书堆中抬起昏沉的脑袋,才觉得肚子饿了。妈妈整天加班加点,爸爸更是个大忙人。我拿起妈妈留下的钱,迷迷糊糊地来到市场。这是一个多么无生气的早晨,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显得单调异常。“你要什么? ”卖豆腐脑的老大爷迎面问道。要什么? “一中的通知书。”大爷放下勺子,诧异地看着脸色苍白的我。围着吃早餐的人们大笑不已。“孩子,你学迷了吧……” 不,不是学迷了,只要有一张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我就可以好好睡一觉,我也可以像你们一样开怀大笑了。然而,这些都与我无缘,只有解嘲地苦笑一下,买份早餐,无味地咀嚼着。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这是谁说的? 列宁? 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 这么多外国人,我怎么记得清……三角函数和斜面有什么关系……阿Q就是孔乙己吧,他怎么有两个名字呢……大脑条件反射地迸出无数个杂乱无章的概念。物理的、化学的、英语的,最后都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中的通知书。
        回到家里,又开始了紧张运算,这真是……
        “张爷爷,对不起,” 我嗫嚅着,“我不是故意的。” 下楼买午饭时,忘了带眼镜,竟撞着了张爷爷,盘里新买的豆腐脑也撒了一地。“没什么,孩子,真苦了你们。”张爷爷慈爱地一笑。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泪,想给张爷爷道个歉,可头疼得厉害,四肢无力,眼前猛一黑,我昏倒了。
        等我醒来,妈妈正坐在床沿上焦急地注视着我。“不要紧,医生说主要是累的,多吃点营养品补补就行啦。等会儿起来,把那份资料上的物理题做一做,好吗? 坚持坚持,妈到上班时间了。” 坚持坚持,坚持就能上一中……我望着镜子里惨白的脸,无神的眼睛,嘴角挂着苦恼的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
        “哈哈——”楼梯口传来小孩肆无忌惮的笑,这笑声像磁铁一样把我从书海中吸引出来,使我不禁想起昔日的我,活泼、好动、最爱笑。同学们说我的笑声铜铃般好听,是啊,笑声是我心灵的颤音,是表达我快乐的语言,怎么能不好听呢? 我是“野”孩子,骑自行车飞一样,吹口哨,打响指,弄得妈妈在我面前大流眼泪:“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非得让妈给你跪下磕头吗? ” 我不忍伤妈妈的心,于是就克制自己。虽然我只有十四岁,却像一朵枯萎的花,没有半点生气。我知道,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我是多么兴奋; 当我投身于大自然时,我又笑得多么开心,我的大脑又是多么清醒。《我多想唱》 已听过不知多少遍,我现在希望的不是唱,而是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然而这不可能,这极小的天地里“空气”太稀薄了……别痴想了,涂点清凉油,强迫大脑清醒,还是做题吧,谁叫我上初三了呢。
        妈妈的善言,老师的良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当当,已是深夜十一点了。我走上阳台,望着那悬在半空的残月,深深地吸了口气,揉着发胀的脑袋,想寻找通往希望和欢乐的路,但我什么都看不见,仿佛只有自己那张惨白苦笑的脸。
        唉,明天还是一个令人苦恼的笑。

        本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反映一个初三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业重压下,复杂而矛盾的心态: 企求解脱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束缚而又偏偏陷入了不得已的升学竞争,苦闷于学校、家庭的压力但又理解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希望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又不得不为争上重点高中而苦恼地挣扎。既 “苦恼” 又 “笑”,恰当地揭示了上述心态。
        从构思看,作者可能是无意识地将“空间时间” 和“心理时间”融合在一起。“空间时间”(即物理时间),就是平常说的时序。作者基本上写一个星期天的所作所为所思。但并不是写某一个星期天,这就涉及到 “心理时间”构思法。心理时间是指人的主观体验的时间效应,运用于构思,是以心理过程的线索取代故事情节发展线索,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联想等手段,突破空间时间的局限,反映客观现实。这种构思,让空间时间延伸颠倒、变化跳动,按心理时间重新排列,把客观现实表现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本文把自己郁积的复杂矛盾的心态集中在一个星期天来表现,具体叙述以心理过程为线索,将空间时间包含在主观感受的心理时间以内,思路就很活跃。班主任教导,妈妈的叮咛,诗人的诗句,又是妈妈的交代,从a、b、c到大自然,从 “通知书”到豆腐脑,从外国人到阿Q、孔乙己,从张爷爷到医生,从“野” 孩子到妈妈的流眼泪,居然流动自如,妙趣横生。
        F. 教室里的欢笑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题目: 教室里的欢笑
        ——1992年山东省中考作文题。
        本题题旨是“欢笑”,对空间有严格的限定,须写“教室里的” 欢笑。题目限定了空间,没有限定时间,从时间上可以由今联想到昔,还可以猜想到未来; 空间虽然限定,但也可以从“教室里”联想到 “教室外”,可以从“里”联想到 “外” 又回到“里”。下面的优秀答卷,联想比较自然恰当,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哎呀! 不好,快七点了。
        我来不及吃早饭,便背起书包,骑上“二轮子”,飞也似地向学校驶去。噫? 不管什么时候,一向安静如教堂的教室,怎么竟传出阵阵欢笑? 这是上初三以来少有的。
        当我带着满肚子的问号迈进教室门槛时,机灵鬼王林发现了我,“啊,学习委员来了。”
        不等我放下书包,同学们便把我围了起来。
        “好消息! 好消息! ”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消息?莫不是我的作文获奖了。
        “什么好消息? ”我迫不及待地问。
        “咱们学校的光棍组——”快嘴李钢抢着说,却又故意不说后面的。
        “怎么了? ” 简直把我急坏了。
        “没有了! ” 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地说。
        “没有了? ”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哈哈哈——” 笑声在教室回荡。
        往事不禁涌上我的心头。
        “什么?老师?对不起,高攀不上。”第一位高个子小姐走了。
        “干什么工作?教师?对不起,我没那个觉悟,拜拜! ”第二位矮个子小姐也摇摇摆摆走了。
        第三位……
        从此,媒人也没了,老师也不好意思托人介绍了,只知道埋头教书。
        我们都为老师打抱不平,好像这些小姐轻蔑的不是我的老师,而是我们。每当“拜”小姐走时,我们恨不得把她拽回来,狠狠教训她一顿。
        老大难啊!
        同学们的欢笑声又把我从记忆中拉回来。
        “什么样的? ” 我的声音几乎变了调了。
        “听说是个小学教师,蛮漂亮的。” 一位女同学说。
        “他们见面时,我见过。谈的蛮投机呢。”
        “老师呢? ” 我问。
        “喔,来了”。一个同学指了指窗外,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我盼望着,盼望着那平时不爱吃的——喜糖。

        这篇考场作文的特点是审题准,扣题紧。
        写的地域严格限制在“教室里”,着重描绘渲染“欢笑”;“教室里”活动的主要是学生、教师,写的是教师的喜事,学生的欢笑; 实写学生,虚写教师; 实写时,严格限定在“教室里”,虚写时,突破时空,联想开去; 时空变易,交代清晰,用 “往事不禁涌上我的心头”想开去,以 “同学们的欢笑声又把我从记忆中拉回来” 收拢来。
        G. 课外阅读的乐趣
        大纲明确指出: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要求“每学年课外读三五本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三年来,你一定阅读了许多课外读物,丰富了你的学习生活,请你以 “课外阅读的乐趣”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995年河北唐山市中考作文题。
        本题宜以“(课外读的)书”为线索,表述读书的“乐趣”。下面是优秀答卷,记叙有波折,反衬得书之乐,读“科普”之乐,概叙读文学作品之乐。
        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 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 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 ……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 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当初,爸爸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时,我满心不高兴,那些武侠小说多带劲啊! 可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被它吸引住了。多少个夜晚,我漫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一次,我和同学们出外野游,大家把谈论的话题转到外星人上来,大家一知半解地说了几句,便不吱声了。可我兴致勃勃地把外星人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滔滔不绝的话语把他们全震住了,一个个露出惊呆的神情。我自豪地笑了,就别提当时我心里多美了。他们随后又问我怎么懂得这么多,我便把《世界奇闻怪事》这本书拿出来让他们欣赏。可一位同学一看是科普书,就摇头了,又吟起了书中多情的语句: “多么美丽的少女,在水一方……”这时我很不高兴,便说: “科普知识怎么了? 搞四化不同样需要吗? ”“呀,你的口气真不小。什么破书,我懒得看! ”我听了差点和他打起来,在同学们的劝解下,争执才平息,他也若有所悟地低下了头。
        可也别说那位同学,我自己呢,当初不也是这样吗? 我想,那位同学也会和我一样,总会懂得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西游记》、《水浒》、《汤姆叔叔的小屋》、《十万个为什么》……我沉浸在课外阅读的无限乐趣之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