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有感

2024-03-30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 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上面是关于读书的几则名言,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或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
        要求: 根据上面的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997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
        【审题】
        这是提示性、自拟文题材料作文。几则名言从读书给人的教益方面作提示。作文内容是谈谈读一本好书(或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属议论文。
        【构思】
        本题的读物可以自由选择,应回忆、筛选出对自己感受教益最深的来写。
        下面是优秀答卷。《读 〈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有感》。
        我曾因中国的农民至今还扬着牛鞭,把汉代就有的犁铧插入中国农田而抱怨中国的落后; 我曾因西方一般农民就有小汽车,而中国只有少数人才能乘坐而感叹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当我从报纸上看了 “哈尔滨师大”一位学生写的《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一文后,我的心被震撼了。他在誓言中这样写道:“在暴风雨过后的泥泞道路上,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前进了,个别抱怨车速太慢,可我只想说:‘给我一条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
        曾几何时,有些人自豪于祖先的文明,骄傲于祖先的强盛,于是,有些人便热衷于夸大自己的博大,表现自己的仁慈。从此,贪婪的侵略者纷纷来到,从此,文明褪色了,强盛也一去不复返。
        民族的耻辱由谁来洗刷?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四万万同胞由谁来拯救?有人叹息了,有人彷徨了,但叹息、彷徨是没有用的,只有奋起才是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民族独立。从 “一穷二白” 到综合国力的强盛,到今天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继续前进了。
        中国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还不只是一大堆令人担忧的统计数字,而是陈腐的意识,是与改革相背的落后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祖国需要的不是日益增多的文盲,而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
        我们这一代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青年人做出选择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这是勇敢而明智的选择!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来继承,这是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记得有人说过: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让我们跳出顾影自怜的圈子吧!把个人的一切融汇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中去吧!让我们高唱激昂的拉纤歌,推动滚滚向前的车轮,并向世界庄严的宣告: 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这份答卷议论的角度好。全文始终从感受的角度来写。先“亮”自己的思想,然后点出“读”,“读”引出共鸣,引出思索,由古及今,既有忧国忧民,又有激昂高歌,最后落脚于“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相关题目辨思】
        A. 《珍惜“今天”》读后感
        阅读《珍惜“今天”》一文,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题目为 《珍惜 “今天”》读后感。
        

珍惜 “今天”


        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 “昨天……今天……明天……” 这么一个时间表来表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在这三者之中,我以为更应该珍惜今天。为什么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经过去了,你能拉它回来吗?
        明天还没有来到,岂能坐以待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把学习、工作总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无成空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抓,总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
        意大利的杰出画家达·芬奇常说: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 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他正是从抓“今”开始,抓紧了 “一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是: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的那点钟,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科学家达尔文: “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 他回答道: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他们从“一个钟头”、“半小时”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 的妙诀。

        为了把我国早日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今天也有不少善于抓“今” 的人。开滦煤矿的候占有不是 “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吗?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 吗?从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抓 “今” 是何等之重要!
        时光如水,稍纵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给《中学生》题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愿它作为一切下决心为革命抓 “今” 的同志的座右铭。
        ——1984年北京市高中、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统一招生语文试题“写作能力考查” 题。

        审题: 题型,有文题的材料作文。文体,议论文,写读后感。题旨,原材料的中心是“珍惜 ‘今天’”。
        构思: 这类题目的构思需要解决: 阅读分析原文,确立观点,作为谈感想的中心; 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的角度; 从原文联系实际到论证观点的联想思路; 结构安排。现根据优秀答卷汇集如下。
        一、立意。根据原文谈感想,阐明观点,主要有: 只有珍惜“今天”,才能成才; 不珍惜“今天”何以振兴中华; “今天”的努力,将留给后人无数辉煌的成就,“今天”的怠惰,将留给后人的是废墟、狼烟、饥饿;“今天”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等等。
        二、议论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的可取角度主要是: 从人生的意义的角度议论珍惜“今天”是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从“怎样才能多为社会作贡献”的角度议论珍惜“今天”和祖国“明天”之间的关系; 从“八十年的 ‘今天’ 意味着什么”的角度议论只有抓住“今天”,才能使祖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等等。
        三、联想思路。可以从以下的思路联想: 从原文生发青少年应当珍惜“今天”,联想到中、老年人也应当珍惜“今天”,再联想到人人都应抓紧“今天”为祖国现代化作出贡献; 再进一步联想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应当珍惜“今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这是“登山”式联想,也可以用“下山”式联想:国家、民族珍惜“今天”,老一辈珍惜“今天”,青年更应珍惜 “今天”。
        四、结构安排。先引述原文作为论述中心,接着,再选用几种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珍惜‘今天’”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唯有珍惜“今天”,才能有所作为的结论; 就珍惜“今天” 的问题先发表一段议论,让读者对珍惜“今天” 的重要性有个概括的认识,然后再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为什么要珍惜“今天”,怎样珍惜“今天”,珍惜“今天”就会怎么样,不珍惜“今天” 又将怎么样,这样使读者对珍惜“今天” 的重要性有个具体的理解,最后得出我们青年一代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明天,必须珍惜“今天” 的一分一秒的结论; 先引用原文以外的名言警句来说明珍惜“今天” 的重要性,作为开头,然后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读了原文后的感想,并以抒情的方式写要珍惜“今天”。
        B. 读《饿死的鹦鹉》有感
        ——训练题。
        下面是初三许晋的习作。
        今天读到一则寓言: 在秋天果实累累的树林里,饿死了一只漂亮的虎皮鹦鹉。这是一只从小被精心饲养在笼子里的鹦鹉。它的主人叹息着:“鸟儿在笼中多么会说话,大家公认它是最出色的,可是……”
        可是什么呢?这只可怜的鹦鹉,只会吃主人喂到它嘴里的食物。一旦离开笼子,就是在果实累累的树林里,也不知怎样觅食,以致饿死。表面上看,是鹦鹉自身的原因,但细想起来,真正扼杀它的,正是这位主人。是他,使漂亮的鹦鹉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是他,使得鹦鹉不会自己在广阔的天地中谋求生存。
        虽然是一则寓言,但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鹦鹉”吗?他们就是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真是呵护备至,细致入微。要星星不给月亮,捧在手上怕碎了,顶在头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家中是太阳,家长则好比行星,整天围着他们转。
        有一则笑话,一个小孩出去春游,父母为他准备好一个鸡蛋,晚上他又把鸡蛋原原本本带了回来,说鸡蛋上一个缝都没有,我怎么吃呢?这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不得不发人深省: 在家长无微不至照顾下的孩子和那只鹦鹉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鹦鹉”被关在“笼子”里,丝毫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把笼子比成家庭的话,那么林子不就是社会吗?家长把孩子关在 “笼子” 里,不让他们去经受风吹雨打,不让他们在社会中经受锻炼; 孩子只囿于家庭的范围中,只能在家长的帮助照顾下生活,自己不会独立,既对社会一无所知,又缺乏生活经验。这样怎能在社会中立足呢?
        这里说的就是“笼子危机”,一旦形成,后果不堪设想。从“笼子” 中走出的 “鸟儿” 将缺乏生活最基本的东西——自立,所以它们到 “林子” 里,就将“饿死”。而导致这种结局的,正是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给孩子侍奉得周到入微的父母。年幼时不学会自立的孩子,长大后将品尝到苦果。这也并不是父母们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喜爱孩子的父母们,让“鸟儿”在羽毛还未丰满时就应让其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锻炼,为今后在“林中” 觅食打下牢靠的基础。“鸟儿”在笼中只会得到暂时的甜蜜。如果让“鸟儿”冲出牢笼,自由飞翔,那么在将来的生命行程中,它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文是读寓言写读后感。
        读寓言写读后感,首先要正确把握寓意,然后从寓意引发感想。
        作者领悟寓意正确,联想恰当。由“饿死的鹦鹉”联想到缺乏自立能力的独生子女,貌似神合; 分析其危害,有警醒世人之效。
        C. 对《“示弱”》 中若文的看法
        阅读《“示弱”》一文后,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谈谈你对若文这个人物的看法。
        附 “示弱”
        对于男同学来说,过分的怯懦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这样的 “怯懦”。
        浩泉是个学习尖子。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稳坐第一把交椅。两个月前,班里来了个叫若文的同学。他的成绩也很好,没多久,夺得了全班的冠军。而且,他脾气随和,乐于助人,连原来经常围着浩泉转的同学,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浩泉因此对若文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妒意。他利用各种机会,对若文冷嘲热讽,想以此消除若文在同学中的影响。若文对此只是付之一笑。

        这天中午,若文在食堂里不小心撞了浩泉一下。浩泉便趁机借题发挥,把一碗汤全泼到若文身上。这下子可犯了众怒,在场的同学有的大声斥责浩泉,更有些好事的,在一旁拼命鼓噪:“若文,揍他!揍他!”
        若文像大理石雕像那样站立着,一动也没动。有的同学失望了,反过来责怪若文: “嘿,没想到你那么懦弱,被人家欺负到头上也不敢吭声!”
        这时,老师走过来了,她问: “出什么事了?” 一个同学附在若文耳边说: “别便宜了那小子。” 可是,若文却轻描淡写地对老师说: “这事不怪浩泉,是我自己不小心碰到他了。” 原来准备挨老师一顿训的浩泉,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竟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老师走后,他才嗫嚅地对若文说: “把脏衣服脱下来给我洗了吧!” “噢,我自己洗行了。”“不,不,是我弄脏你的……”
        结果,两人拿上水桶,一道高高兴兴地来到洗衣服的水池边……从此,浩泉和若文成了好朋友。原来认为若文懦弱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看法。前几天,若文还被同学一致选为班长。
        ——198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作文试题。

        本题构思时可先阅读分析思考:
        1. “连原来经常围着浩泉转的同学都被若文吸引过去了。”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若文的脾气随和,乐于助人。
        2.短文叙述了浩泉与若文的两件事,表现了若文的哪些性格特点?——自制、宽容。
        本题可抓住若文自制、宽容、随和、助人为乐的性格特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D. 观画有感
        阅读漫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图 3204D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课本训练题。
        本题是观画写读后感,应按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引、析、联、结。
        下面是学生习作《环境好更需进取心——观漫画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有感》。
        绿茵如毯的草原上,远处悠闲地站着几匹正在吃草的马儿,一个个膘肥体壮,精神十足;而近前却见一匹马正在呼呼大睡。它远离马群,骨瘦如柴。这是漫画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画面上的内容。咋一看可真是逗人!然而乐过之后我不禁疑惑起来: 是啊,这么好的草地怎么可能有瘦马?
        转念一想,我豁然开朗。你瞧,远处的马儿都在美餐,而这匹瘦马却懒得享用。试想,再鲜美的牧草也不可能变成它所缺少的营养,它怎能不瘦?由此看来,环境好还须自身不断进取,勤奋磨砺,汲取营养,否则将一事无成。
        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里,祖国、人民、家长、学校又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真可谓英雄有用武之地。我们中学生好比一匹匹正在茁壮成长的良马,面对知识的“绿草”,要主动地、不停地咀嚼、消化、吸收,使自己思想充实,精神饱满,体魄健壮,以便将来在如火如荼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同学们在这良好的环境里个个如鱼得水,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在知识的草原上勤奋耕耘着,可是也有一些“草原上的瘦马”,面对你追我赶竞争激烈的求知热潮无动于衷,甚至于 “蒙头睡大觉”,这不正如马不吃草会瘦,人不学习会精神空虚一样吗?
        古人说: “逸豫可以亡身”。贪图享乐,不知勤奋,何来知识?时光流逝,不学无术,又何谈未来和前途?即使拥有优裕的环境,没有自身的积极求知,努力进取,那么所拥有的一切只能等于零。相反,在一些取得卓越成绩的成功者背后,并不是都有一片 “天赐的好草地”。
        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十岁步履 “人间”,受尽非人的折磨,他顽强自修,终成文学巨匠;捷克的著名作家伏契克的 《绞刑架下的报告》 是在法西斯的监狱里写成的; 塞万提斯的 《唐·吉诃德》 是在楼梯脚边的一张破桌子上写出来的。我国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学习孔子“韦编三绝” 的治学精神,读书不达滚瓜烂熟,决不释手。他卧室里只有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读书困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头跌在木板上,惊醒了,立刻爬起来再读,这样的条件是何等简陋,环境是何等艰苦,但是凭着一种骨子里的勤奋,司马光终于修成的三百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初稿上竟没有一个草字……这些人之所以成才,有建树,并不是他们所处的条件环境十分好,十分优越,是成就大事业的地方,而是他们自己以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斗志,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同学们,让我们振作起来,充分利用中学时代的大好时光,珍惜优越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为使自己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成为祖国的良骥骏马,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增砖添瓦,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吧!

        作者对画意的领悟正确;感发的角度(环境好更需进取心)可取; 按观、析、联、结布局,结构清晰; 运用例证、引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灵活。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