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说明事物的特征。
        参考题目: 介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
        ——课本作文训练题。
        【审题】
        题型,以作文范围命题。文体,说明文。题旨,说明一座桥,重点是桥的特征,同时表达出这是“给我印象最深” 的一座桥。
        【构思】
        一、可用由果溯因构思法。想一想,对哪一座桥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下面是学生的习作。
        石拱桥在我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普通不过的桥了。
        我的故乡就有一座石拱桥,它给我印象极深。故乡的石拱桥像雨后天晴出现的一条虹,横跨在小河的上面。河水清澈见底,傍晚的时候,夕阳斜射在水面上,倒映着石拱桥,犹如仙境一般。
        桥由大小三个拱构成。中间是两个大拱,桥的一端是一个小拱,都是用来排水的。两个大拱呈大小相等的两个半圆形,如同是一个大圆平分成两半,中间是一个石墩支撑着。到洪水暴涨的时候,两个大拱发挥着自己巨大的作用。有的时候,河水竟涨平到拱的上面,而石拱桥并不怕那咆哮的洪水,洪水只管从拱下流过,人们只管从桥上走过,平稳得很,可见桥的结构十分坚固。
        桥端的那一个小拱,除起排水作用外,主要是给下游的良田灌溉。本来那下面就是一条坝沟,为了架桥,又不能使下游的粮田受损失,所以做成这个小拱,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桥身主要是由石头与少量的水泥结构而成的。建桥的石头是一般的石头比不上的(一般的石头不很坚硬,颜色也不中看),全都是青石岩。这种青石岩可以就地取材(我们这里青石岩多),而且坚硬。筑这座桥当时可能花了不少劳力,那些石头都是一色的,大小相差不大,形状也一样,排列很整齐,整座桥算起来也有1000多块青石岩。
        桥面约有两米宽,长二十多米,上面是一层砂子混凝土铺成的,脚踩上去不滑,下雪天也一样。两旁没有栏杆,也不必去扶栏杆。在桥的两端,略有些小坡,因为这头的公路和那边的田坝都要低一点,可能是设计者的匠心。
        这座石拱桥虽不起眼,但给故乡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本文借鉴课文写法,较准确而生动地介绍了自己喜爱的家乡的一座石拱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描述桥的景观; 列举数字,具体说明桥拱、桥宽、用料; 用比较方法,说明青石的坚固和美观; 用“有的”、“主要是”、“可能”、“约”等词语,准确解说桥端小孔的设计及作用。但是,方位座落,介绍还不够清楚、明白; 如果实地观察能结合访问长者,说明内容就能更为丰富多彩。
        二、纵横开拓。在说明桥设计建筑的基础上,可从桥这一实体的背景中纵横开发,介绍有关桥的历史、传说等,例如《饮马桥》;建桥前后比较,如果是拆旧桥建新桥的,可将新桥与旧桥比较,例如《家乡一座桥》;
        从桥名引发联想,恰当阐释,例如《永宁桥》;
        从桥与人、桥与人们生活、桥与发展经济等方面开拓桥的功用。
        三、多角度说明。对桥这一实体事物,可从高处鸟瞰,也可从远处眺望; 可上桥面平视细察,还可向桥下俯视; 可回顾历史,也可展望未来。总之,要根据说明桥的特征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角度。参见《天桥》、《家乡一座桥》。
        【相关题目辨思】
        A. 学校附近的一座桥
        学习课文《中国石拱桥》后,课外实地观察学校附近的一座桥,按一定顺序说明桥的位置、外形、质料结构、建桥年代、功用等。
        ——课堂训练题。
        参见《万元桥》、《饮马桥》、《永宁桥》。
        B. 万元桥
        双林镇北面的万元桥,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它全长三十四、五米,高八米,用一色的黄花岗岩石块砌成。共有四十四步台阶,都由一丈多长的完整石板铺设。桥顶龙门石由五尺见方的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图案是双龙夺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全桥有一个大拱和左右两个小拱。大拱长十米,小拱长六、七米。这样每逢船多时,小船便可以从小拱通行,既便利了交通,又增添了桥的造型美。桥上两旁是一米高的石栏,石栏的石柱上装饰着二十只形态不同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抱着铜铃,欢欢喜喜; 有的母子相戏,幸福无双; 还有的口含宝珠,手舞足蹈。真是千姿万态,维妙维肖。
        万元桥具有结构巧、造型美、强度高等优点,是古镇双林联系四乡的交通要道。

        C. 饮马桥
        饮马桥横跨在姚江支流——中河上,是马渚地区家喻户晓的古老的拱桥。相传北宋末年,小康王(宋高宗赵构)被金兵紧紧追赶,日夜南逃,路过马渚,曾在中河边给战马饮水,人们便把中河称为饮马河,饮马桥也因此得名。
        这座桥从修建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但仍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全长27.4米,两端宽4.90米,中部略窄,宽四米。一般情况下,桥顶离水面高约5.90米。桥的设计、施工,技术精巧。整座桥只有一个大拱,桥墩之间长达9.59米。由九道拱圈拼成半圆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如若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也不致受到影响。桥洞是普通的半圆形,因而拱上的道路很陡,车马不便上下,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桥洞拱壁的正中有一块巨石,上有一幅浮雕,雕刻着两条龙,龙身盘曲,怒目视水。整座桥结构匀称,同四周建筑配合十分协调。入夜,两旁路灯的道道灯光,和水面桥影,相映成趣。每年雨季一到,水流湍急,桥下漩涡滚滚,但桥身巍然屹立,安然无恙,这足见它的牢固。饮马桥的建成及它数百年的历史,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D.永宁桥
        下面是王益红的习作《永宁桥》。
        在我家乡杭州石桥乡有一座桥,连接着石桥村和高林村。它拥有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永宁”,意思就是永远平安。
        永宁桥雄跨在运河之上。桥长约80米,桥宽约8米,由许多大块石垒砌而成。桥的两坡有50级石阶,中央各有两条斜道,便于车马上下。全桥只有一个半圆形的独拱,长达10米,供船只来往行驶。桥面用石板铺砌而成,两旁有石栏、石柱。在正中的4个石柱上,雕刻着4头形象逼真的石狮,各守一面,威镇四方。桥头上还镌刻着两句诗,大约是歌颂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意思,不知出自哪位名人之手; 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字迹早已模糊了。
        我曾问过外祖母,永宁桥到底有几年的历史;她总是笑着,不时地摇摇头说,远着呢,比她的年龄不知还大几倍呢!如果从运河开通的公元7世纪(隋代)算起,永宁桥怕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吧。
        每年夏天的晚饭后,大家都上桥去乘凉。先来者居上,坐在宽大的桥顶,后来者就坐在石栏、石阶上。只要谁先发话,大伙儿就七嘴八舌的扯开了话题,如同一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纳凉晚会”就这样开始了。星空开阔,蛙鸣起伏,永宁桥边,一片平安祥和的气氛。
        我们为这座石桥而自豪,因为它凝聚了先辈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和追求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它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说明桥的实体,列举数字,准确具体。从桥名信手拈来,阐发得当。描述桥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上桥乘凉,前来居上,后来居下,别有风情。

        E. 家乡一座桥
        下面是李红的习作《家乡一座桥》
        荥经县城的北面,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有一条水流平稳的大河,叫荥河。河上横跨着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这就是我的家乡——荥经县有名的 “群英桥”。
        这座桥全长约一百米,宽八米左右。桥的两旁是石栏杆,每隔两米就有一个高八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三十厘米的石墩。两个石墩之间,又有高约五十厘米的棱柱连接石栏。这座桥由引桥和一个大拱组成。引桥孔从小到大排列,使桥面逐渐升高,形成缓坡。大拱约六十米,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各有四个小拱,呈对称形。这种拱上加拱的设计,既美观,又减小了涨水时的河水冲力,还减轻了桥身的压力。当你远远地站在满是鹅卵石的河滩上遥望时,你会发现群英桥像一列将要钻进山洞的火车,大拱是火车头,引桥像拖着的长长的若干节车厢,正急速地向山洞驰去。
        桥下河水清澈透底,碧波荡漾,不慌不忙地穿过大拱,向东流去。
        以前,这里是一座铁索桥,摇摇晃晃的,连通过一辆架架车也十分危险。每当山洪暴发,汹涌澎湃的洪水就冲得吊桥醉汉似的东歪西倒。这时,赶着牛车的人们就不敢过桥了; 农村急需的百货、医药、化肥……只得一篓一篓地背过去; 城市需要的农副产品也运不出来。粉碎 “四人帮” 以后,县委领导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战,终于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胜利建成了这座全县最大的石拱桥。
        现在农村需要的物资,可以用载重大卡车装运,不再用人背了。卡车安安稳稳地通过大桥,驶向桥那边的新添、宝峰、天凤等边远乡村,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每到过年过节,县车队还派出几辆公共汽车载运进城的农民,——他们只需花上两三角钱车费,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过河进城了。

        先介绍桥的位置,列举数字介绍桥的长度、桥面外观,接着介绍桥的组成,引桥和大拱,然后打比方,整体描绘,由静及动,形象生动。最后用比较和列举的方法,突出桥的功用,给家乡人们带来了方便。
        F. 天桥
        下面是魏小东的习作片断。
        起义路的“×” 形天桥像一只出海的绿色 “四爪章鱼” 撑在起义路与中山五路交界的十字路口,穿梭似的汽车得从它的肚皮下钻过,行人在它背上跨过。“章鱼”扁平,钢筋与混凝土是它的肠肚; 它背上还有一个直径五米的圆形口向天敞着。
        这座桥的对角边的跨度约为三十五米,每个分岔处有两条很短的上下阶梯从左右两边向地面延伸,这样便能接到从四面八方来过马路的行人了。桥身离地面约四米,不算很高; 行人从“章鱼口” 上往下俯视,便可观看川流不息的车辆,还可了望四周,看看人头攒动、交通繁忙的中山路。更妙的是 “章鱼口” 在阴天时还能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保障司机在良好的光线下不受桥底影响,安全行车……这正是设计理想之处,是这座桥与其他天桥不同之处。再想深些,它不但外形奇特,而且那“章鱼口”还给它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减轻桥重量、节省材料。

        这是说明广州人行天桥的。写得好的地方是能从不同角度作说明。先是鸟瞰透视,比作一只章鱼,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外形特征。接着站在桥上平视,列举数字,作具体说明。然后俯视天桥下面的道路车流,进而时间推移,顾及阴天,还“再想”,说明 “章鱼口”的功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